查看完整版本: [-- 中国历史教程绪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49年05月 -> 中国历史教程绪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吴玉章 1949-05-30 00:00

中国历史教程绪论

第4版()
专栏:

  中国历史教程绪论
吴玉章
二、研究中国历史的方法(续五)
Ⅱ 唯物论认为:
“既然世界可能认识,既然我们关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知识是具有客观真理意义的确实知识,那末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生活,社会发展也同样可能认识,科学方面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材料是具有客观真理意义的确实材料。
由此可见,社会历史科学,不管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怎样复杂,都能成为例如生物学一样的准确科学,能利用社会发展规律来供实际的应用。
由此可见,无产阶级党在其实际活动中,决不应以什么偶然动机为准则,而应以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由这些规律中所得出的实际结论为准则。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已由关于人类美满未来的空想变成了科学。
由此可见,科学和实际活动间的联系,理论和实践间的联系,它们的一致,应当成为无产阶级党底南针。”(同上,一四五到一四六页)
中国旧历史家认为:宇宙是不可测度的,一切归之于天命人心。圣人奉天承运,代天立极而为天子。天下治乱系于执政者之一心。所谓“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以及所谓执中的心传,中庸的大道等等唯心论的观点,都应该根本肃清才能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历史。不然则自己虽号称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历史而终不能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如梁启超说:
“历史为人类心力所造成,而人类心力之动,乃极自由而不可方物,心力既非物理或数理的因果律所能完全支配,则其所产生之历史,自亦与之同一性质,今必强悬此律以驭历史,其道将有时而穷,故曰不可能,不可能而强应用之,将反失历史之真相,故曰有害也。”(“中国历史研究法”,一六七页)
虽然梁启超也注重物质环境,而始终不能脱离唯心论的观点,故他不能说明真正的历史。
Ⅲ 唯物论认为:
“既然自然界,存在,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现象,而意识、思维是第二性的现象,从生的现象;既然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们意识而存在的客观现实,而意识是这客观现实底反映,那末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底物质生活,社会的存在,也是第一性的现象,而社会的精神生活是第二性的现象,从生的现象;社会底物质生活是不依赖于人们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现实,而社会底精神生活是这客观现实底反映,存在底反映。
由此可见,社会底精神生活所由形成的来源,社会思想,社会理论,政治观点和政治制度所由产生的来源,并不是要到思想,理论,观点和政治制度本身中去探求,而是要到社会底物质生活条件中,要到社会存在中去探求,因为这些思想,理论和观点等等,是这社会存在底反映。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社会历史各个不同的时期可以看见各种不同的社会思想,理论,观点和政治制度,如果我们在奴隶制度下所遇见的是一种社会思想,理论,观点和政治制度,在封建制度下所遇见的是另一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遇见的又是一种,那就不是由于什么思想,理论,观点和政治制度本身底“天性”和“属性”,而是因为在各个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有各个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社会存在怎样,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怎样,社会思想,理论,政治观点和政治制度也就会怎样。因此马克思说:
“不是人们底意识决定人们底存在,恰巧相反,正是人们底社会存在决定人们底意识。”(“马克思选集”,第一卷,第二六九页)
由此可见,为了在政治上不犯错误,为了不致陷入空洞臆想家的地位,那末无产阶级党在自己的活动中,就不应从抽象的“人类理性原则”出发,而应从具体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从社会发展底决定力量出发;不应从“伟大人物”底善良愿望出发,而应从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底现实需要出发。
空想派--包括民粹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社会革命党人在内--陷于覆亡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承认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作用,而陷入了唯心主义,不把自己的实际活动建筑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底需要上,却不顾这种需要并违反着这种需要而把它建筑在脱离社会现实生活的‘理想计划’和‘包罗万象的方案’上。”(“联共党史”,一四六--一四七页)
中国历史上歌颂的所谓“唐虞盛世”“大同世界”以孝和仁义为“包罗万象的方案”同空想派一样,都是一种空想。
“马列主义之所以强而有力和生气勃勃,也就是因为它在自己的实际活动中正是凭借于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底需要,无论何时也不脱离社会底现实生活。
可是,决不应当从马克思底话中作出结论,说社会思想,理论,政治观点和政治制度在社会生活中没有作用,说它们不反转来影响到社会存在,影响到社会生活物质条件底发展。我们在这里暂且只是说到社会思想,理论,观点和政治制度底起源,只是说到它们的产生,只是说到社会精神生活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底反映。至于社会思想,理论,观点和政治制度底意义,至于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那末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不否认,恰巧相反,正是着重指出它们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上的严重作用和意义。
有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有旧的思想和理论,它们是已经衰颓,并为社会上那些衰颓着的势力底利益服务的东西。它们的作用就是阻碍社会发展,阻碍社会前进。同时又有新的先进的思想和理论,它们是为社会上的先进势力利益服务的东西。它们的作用就是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前进,而且它们愈是确切反映着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底需要,便能获得愈加巨大的意义。”(“联共党史”,一四七--一四八页)
中国有些历史家认为:
“中国的文字、文学是建设了“人的文化”,同化了许多蛮族,平定了许多外患,同化了非人的文化……中国比欧洲人失败的原因,只是少了一个大的和附带一个小的:大的是科学,小的是工业……我们明白了这个教训,比欧洲所缺乏的是什么,我们的努力就有目标。”(一九三三年十二月“盛京时报”载胡适作“中国历史的一个看法”)
胡适这种说法和张之洞一流崇古尊孔的人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都是替衰颓下去的社会势力服务的思想和理论。
“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已在社会面前提出新的任务时,才会产生出来。可是,它们既已产生出来,便会成为最严重的力量,能促进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新任务,能促进社会前进。在这里也就表现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政治观点和新的政治制度所具有的那种伟大的、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意义。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所以产生出来,正是因为它们为社会所必需,因为若没有它们那种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工作,更无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任务。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那些新任务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扫除障碍,深入民众意识,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去反对社会上衰颓着的势力,因而便利着推翻社会上正在衰颓而阻碍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势力。”(“联共党史”,一四八页)(未完)


查看完整版本: [-- 中国历史教程绪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