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董喜银的新生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49年05月 -> 董喜银的新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明权 1949-05-31 00:00

董喜银的新生

第4版()
专栏:

  董喜银的新生
张明权
清丰三区王耄刘庄,有个董喜银,今年四十六岁了,这是个一个人吃饱了一家不饿的人。问起他啥时候起床?庄上的小孩们就乱笑,问起他啥时候睡觉?小孩们又乱笑一阵。
他闺女婆家在留固,离王耄刘庄五里路。前年春天,闺女吃过早饭,刷了锅来看他,到家,院子里静静悄悄的,屋门还关着哩,闺女喊了好几声,喜银才慢腾腾地爬起来。
去年正锄秋苗,一天下午,庄上的人刚下地不大会,邻居有个小孩,到地里送水回来,因为在地里没看见喜银,路过他门口,进去喊他下地,屋门关上了,原来他已经睡啦,问他为啥睡这样早,他说省得再烧一顿汤。
他的地里草比苗还高,九亩地打的粮食不够吃。
说起这人,从前可不懒。他父亲和院里分家以后,几个院里都没有他家农具添得全,那时候谁不说他爷俩发家有志气。灾荒年前,父母双全,喜银两口子跟前两男两女,一个个象水葱。大闺女嫁在留固,大儿十二岁了,在学里念书,出名的伶俐。谁知道民国三十二年歉收,再加鬼子扫荡,闹起流行病来,三个小孩接着都死了。第二年大灾荒,地主家里屯粮食,二十斤谷子一亩地没人要,鬼子汉奸连要带抢,麦熟时,喜银家还有点啥吃。到六月,太阳把地里的草都晒死啦,喜银的娘病倒啦,“就穿着随身衣裳入的土呀”,他想起来就掉泪!七月底,喜银又埋了他老婆。快八月节,喜银的爹也躺倒啦,没有出八月,他爹又离开了他。喜银在院子里碰着头哭,邻居们陪着他流泪……
从那以后,爱说爱笑的董喜银,走起路来低下头,不管见谁也不打招呼,他成天价只想一个事:“活着到底有啥味呢?”
土地改革后,去年春天,共产党领导大家闹生产,庄上的生产越来越热,喜银的心里就提不起劲。
共产党员董金保,听了上级号召改造懒汉,他登时就想起本家兄弟董喜银来,从那时,金保就不断劝喜银。
才一劝,董喜银不理。后来,董喜银嘴里答应着,拉到地里,拿起家具来,长叹一口气又坐下了。………
去年夏天,有一天歇晌的时候,金保又劝喜银,劝到后来,喜银烧着锅叹着气说:
“你说我做活不起劲,上地回来,还得自己做饭,人家歇晌起来下地啦,我还没有吃到嘴里哩,我怎会起劲?”金保说:
“兄弟:你不劳动吃啥?自己的嘴都顾不上,人家妇女谁跟咱过,提起精神来吧,改改自己的名誉,当哥的一定帮你的忙。”
从那以后,喜银的劳动慢慢有了点起色,金保可忙起来了,东扑西扑的说媒,去年秋天,单为这事往喜银的老姥姥家赵鲁跑了两次。
到了年底,周庄喜银姐姐家的婶子,终久给喜银说成了,那边娘家是聂庄的,因为受气和男人离了婚,过日子的好手,还带着一个三岁的小闺女。说媒的时候,那妇女说:咱不攀高,老老实实和和睦睦的就行。
亲事说成以后,金保可高兴啦,他张罗着办喜事,比谁都忙。三月十六那天,他起得分外早,本院的婶子嫂子们帮着喜银收拾屋里院里,金保跑进来又跑出去,庄上的小孩们和喜银闹,闹得喜银有些不好意思,院子里充满了笑声,金保的声音,分外显得高些。
天快晌午了,金保从庄外看了回来,没进门就高声喊道:快来啦,急忙准备呀!本家一个婶子,拿了升就回家装高粱,一个嫂子又忙着去拿香。金保说:“看,你们还迷信哩。”那婶子笑着不好意思的说:“啥迷信呀,也不过是老俗礼吧。”说完以后,笑得咯咯的又去拿高粱了。
媒人陪着一个穿新衣裳的妇女来了,婶子们不听金保的意见,把喜银拉出来,推着两人磕了个头。……
月亮已经升到庄东头柳树梢上,欢笑的声音渐渐静下来,一对新夫妇入了房,金保从喜银家出来,他也轻松的打了一个啊欠,微笑着看了看那缺了又圆起来的月亮,回去睡觉了。他在路上想着:明天得早起下地锄麦去。
地里的麦苗,经过冬天风雪的蹂躏,在春风里又长起来了。董喜银结婚以后,他的心也象麦苗一样,他开始把粪拉到地里。锄过了麦子,就点种棉花,还称了一些谷子、高粱,生产很有劲。
我第一次去访问董喜银,没有见到他,他老婆告诉我:这两天正是四月会,喜银种完了地,就在会上和亲戚合伙卖绿豆面条哩。五月七号,喜银回来了,当我问起他这几天的买卖时,他笑着告诉我:除了吃喝以外,连赶了五个会,他们一共赚了八九万块钱,这就解决了一家人的菜食问题。
           五月十一日,一九四九,
           写于清丰王耄刘庄


查看完整版本: [-- 董喜银的新生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