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太行区的农村合作社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49年06月 -> 太行区的农村合作社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太行分社 1949-06-29 00:00

太行区的农村合作社

第2版()
专栏:工作经验

  太行区的农村合作社
·太行分社·
太行区对于现有的农村合作社,是采取改造的方针,要使这些合作社经过改造,能起组织生产,推动生产的作用。在改造的办法上提出:要在为社员生产服务中改变业务。入春以来,各地都在贯彻这个方针,有的地方已有显著成绩。综合各地材料,初步获得两点经验:
一、对于现有农村合作社必须作正确的估价,分别情况予以改造,一脚踢开是会脱离群众的。太行合作社组织较为普遍(全区七千九百五十个村,有五千六百个村社,一百六十个区联社,三十二个县联社——今年四月统计),历年来在扶助农民生产渡荒、交流物资上起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在发展中产生了单纯分红单纯营利,不为社员减少中间剥削的错误与偏向。因而发展至去年,除少数较好的合作社以外,大部合作社就脱离了群众,频于垮台。经过去秋整顿,部分合作社确实作了有效的改进,至今,全区方向正确,与社员有联系,为社员所拥护的合作社还占相当比重,已成为社员生活与生产上不可缺少的组织,给改造工作具备了有利的条件。至于那些维持现状与难以维持的合作社,也还有其改造的条件,问题是在于主观上如何加以努力。榆社县即是根据这个精神定出了关于村社改造的具体方针。该县共有六十五个村社,根据分析,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较有基础,能从事一些供销业务,与社员有联系的有十九个,改造方针是:更加明确为社员服务的观点,有计划的从事供销业务。第二类是维持现状的有二十九个,周转力虽然不大,但困难也不大,改造方针是:在可能条件下,逐渐从事给社员推销产品供给必需品的业务,在实际行动中求得业务的转变,克服铺张浪费,做到按事设人。第三类是难以维持的有十七个,困难较多;但也应从改变业务入手,从事一些供销业务,能做多少就多少,社内人员尽量精简。
二、事实证明,在为社员当前生产服务中改变业务,是改造合作社的有效办法。入春以来,不少合作社积极为社员春耕生产服务,解决社员种籽、肥料、农具等困难,供给社员日用必需品。经过这些实际行动,与社员在生产上生活上联系起来了。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营利,脱离社员实际需要的做法,不但取得了社员拥护,合作社本身也感到有了前途。武乡尚元村社,榆社潭村村社,就是较好的两个例子。尚元村社(全村一百六十三户,只有四户未入股)过去是以靠营利分红为主,今春全力为社员生产服务。社内有水磨一盘,春耕中给社员磨了杂粮三十石零一斗,比社员自己用旱磨节省人工八十五个,畜力一百个。省下的工由村干部领导开了五道小渠,马上就浇了地二百余亩;虽然天气亢旱,这二百余亩地却全部捉住了小苗。该社有一部分存粮,贷给社员二十七石四斗,解决社员春荒。下种前,到后山一带换回优良谷籽二石,麻籽二斗六升,给社员调剂了种籽。在抢种中,及时供给了社员食盐、棉花、水烟等十种日用必需品,省下大家去远处赶集,比市价共省人民币三千一百九十九元。该社有店房一座,积有粪一千余担;有油房一座,积有麻饼四百块(顶粪二千担);有羊八十只,积粪三千担,各种粪共有六千担,全部供给了社员,社员秋地二千余亩每亩可增粪三担。社员反映说:“比过去分红强的多”。潭村合作社,过去是单纯营利,今春在扶助社员生产中转变了业务。四、五两个月,共供给社员棉花四百斤,食盐五百斤,铁铧(农具)六百四十口。麦苗冻死后,社员想赶种秋禾,但没肥料,合作社借出麦子五石六斗,使十五户社员卧了地(羊卧地)。最近又托县社卖给社员犁三十个。上述物品均比市价低。社员都说:“今年合作社可顶上大事啦”。社内干部也说:“一九四四年成立合作社时,主要是为了营利分红,总是搞不好;去年以来注意了反对单纯营利,但不知怎样才是正确的,现在算开始摸住方向啦。”
从目前来看,村社改造尚有两个问题急待解决。一是好些村社还没有为社员服务的观念,社员非社员不分,还是笼统的为全村群众服务(以少数社员资金,为全村人服务),因而社员对合作社不加爱护,甚至还有抽股的现象。这一问题如不迅速克服,将会影响合作社的改造与发展。二是村社还是孤立地钻在一个村子裹兜圈子,还未与县联社与国营贸易机关取得联系。因而腿短门路少,供与销都遇到了不少困难,还不能避免私商的中间剥削。县联社也还不能主动的来给村社解决困难。县社与村社急须通气,但县社本身当下还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因此最近县以上各级领导,正致力于县社的改造,以求真正能够在经济上领导村社。


查看完整版本: [-- 太行区的农村合作社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