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毛泽东思想光辉照棉乡——江苏省启东县人变样地换装夺得粮棉双高产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9年09月 -> 毛泽东思想光辉照棉乡——江苏省启东县人变样地换装夺得粮棉双高产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69-09-14 00:00

毛泽东思想光辉照棉乡——江苏省启东县人变样地换装夺得粮棉双高产

第2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光辉照棉乡
——江苏省启东县人变样地换装夺得粮棉双高产
长江北岸,黄海之滨,是一片辽阔的平原棉区。在那里,有一个以粮棉双高产著名全国的典型——江苏省启东县。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解放前,这个县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江河年久失修,水土流失,人穷地薄产量低。天灾、人祸,逼使数以万计的穷苦人家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新中国成立二十年来,启东九十七万革命人民,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在社会主义集体化的宽广大道上阔步前进。一九六○年,这个棉乡改变了多年来“农民种棉花,国家给粮食”的状况,做到了粮棉双高产。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思想更加广泛地深入人心;广大革命棉农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焕发出来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又取得了粮棉年年大增产的伟大胜利。就一九六八年而言:亩产皮棉一百六十二斤,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纪录;粮食亩产九百五十四斤。平均每人向国家提供了皮棉一百零九斤,粮食一百二十四斤,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突出政治是根本
要夺取粮棉双高产,是靠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还是靠突出生产?是靠人的因素,还是靠技术挂帅?这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这种斗争,在启东一直十分尖锐、十分激烈地进行着。旧县委在旧省、地委内一小撮走资派的指使下,忠实地推行了大叛徒刘少奇“生产第一”、“技术挂帅”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他们胡说什么:“生产好就是政治好”,“干部必须掌握科学技术,才能做好领导工作”。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刘少奇的“生产第一”、“工分挂帅”等流毒到处泛滥,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县的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狠批了大叛徒刘少奇“生产第一”、“技术挂帅”等黑货。他们遵照毛主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伟大教导,狠抓了阶级斗争,狠抓了革命大批判,把田头、宅头、场头办成了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大课堂,斗私批修的阵地,对敌斗争的战场,大大促进了人的思想革命化。全县革命和生产的形势焕然一新。广大革命干部和贫下中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千重要,万重要,狠抓根本最重要。”
希士公社一大队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后的深刻变化,就是全县的一个缩影。
一九六四年,这个大队获得了粮棉双高产。一九六五年,干部背着高产的包袱,只考虑如何保持高产的问题,一天到晚谈生产,念“棉花经”,就是不抓阶级斗争。有的社员也埋头生产,放松了对敌斗争,认为现在“分粮分草一根秤,上工下工一同行,劳动一样记工分,只要生产加把劲,粮棉产量就能往上升”。结果,地、富、反、坏分子就乘机造谣、煽动,破坏集体生产。当时,一些思想觉悟不高的群众上了阶级敌人的当,丢了大田种小田,丢了农业搞“副业”,参加集体生产的出勤率不断下降,劳动质量也逐步降低,资本主义自发势力越来越严重。这一年,这个大队每亩棉花虽然施了七十多斤化肥,亩产皮棉却比上年减产一成半。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文化大革命运动深入全国城乡,这个大队革委会成立以后,革委会主任顾歧章带领全体成员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教导,一起到各生产队进行调查研究,一起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大家清醒地认识到:抓要抓在根本上,工作要做在刀刃上。革命和生产的形势越好,物质的东西越丰富,就越需注意不要放松了阶级斗争,不要忘记了用革命统帅生产。他们组织群众联系实际活学活用毛主席关于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狠抓了阶级斗争,揪出破坏集体经济的地主分子,狠批了刘少奇的
“生产第一”的谬论和“阶级斗争熄灭论”。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全队上下,革命热气腾腾,生产蒸蒸日上。这一年,虽然每亩棉花只施了十九斤化肥,还遇到历史上少有的百日干旱,但是由于突出了无产阶级政治,狠抓了根本,人的思想觉悟提高了,皮棉亩产一跃而为一百八十斤,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与此相反,王鲍公社原来生产条件并不太差,可是,长期以来生产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公社干部由于中了大叛徒刘少奇“生产第一”的毒,看到生产落后,不去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却只是拚命地抓生产。结果是越突出生产,生产就越落后,一小撮阶级敌人的活动也越猖狂,成了全县有名的“老落后”。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阵阵春雷,使王鲍公社的干部逐步醒悟了。他们原来以为落后的原因有“三老”:土质老,干部老,思想老。现在,他们认识到主要是因为“思想老”,老就老在不抓阶级斗争,不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原因找到以后,他们就深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和两条路线斗争最尖锐复杂的第四大队、十三大队进行了调查,然后运用阶级斗争的活教材,由点到面,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向一小撮阶级敌人和农村资本主义势力发动了猛烈进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焕发了冲天的革命干劲,立即掀起了一个学习大寨、改天换地的群众运动。原来,这里的土质是“犟黄泥”,“落雨一团糟,干旱赛把刀”。他们就采取“沙盖黄”的办法,在一九六七、一九六八两年中,就使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耕地都盖上了沙土,改良了土壤。
人变、地变、产量变,“老落后”旧貌换新颜。由于突出了无产阶级政治,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九六八年粮棉产量分别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猛增四成至一倍,成了全县的先进单位。
备战、备荒、为人民
一九五八年,在启东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隆冬腊月,横贯全县的中央河封冻了,全线断航。从外省来的满载大米的船队,被冰封于河中。沿河两岸,成千上万的棉农,挥篙破冰,让大米尽快地运到购销站。
这件事,引起了许多贫下中农的议论:
“棉区吃粮老是靠国家,总不是个办法吧?!”
“这样下去,碰到荒年怎么办?打起仗来又怎么办?”
当时的启东棉区,每年虽然向国家交售数十万担皮棉,但要靠国家供应粮食,远的要翻山越岭,近的也得隔江过海。这对国家确实是个很大的负担。
在棉区,力争粮食自给,做到粮棉双高产,这是广大贫下中农多年的心愿。但是旧省、地委内一小撮走资派,秉承大叛徒刘少奇的旨意,竭力突出“棉花挂帅”,兜售“棉花多,奖励多,钞票多”的黑货,妄图把棉农引到资本主义的邪路上去。广大贫下中农坚定地听毛主席的话,顶住了这股逆流。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精心探索粮棉双丰收的途径,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调整了粮棉种植计划,改进耕作技术,推行了半粮半棉的间作制度。这样做的结果,这个县的棉花总产量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逐年增加,粮食也做到了自给有余。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政治觉悟,解决了为谁种田的问题。“为革命种田”还是“为自己种田”,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启东县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进一步树立了“为革命种田”的思想。
一九六七年深秋,向阳公社正在制订一九六八年增产计划的时候,十二大队第五生产队队长、残废军人曹友法在田里劳动,听到有些人在计算今年的工分账,盘算着明年收入更多后个人的生活安排。曹友法回到家里,打开了毛主席语录,“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二十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他眼前一一闪过。他追忆旧社会的苦难,摸摸身上的伤疤,想想世界上受压迫被剥削人民的悲惨情景,不由激起了对大叛徒刘少奇的无比仇恨。
“算个人的小账,还是算革命的大账?”这是两条道路、两种思想的斗争,决不能含糊。曹友法马上去同生产队其他干部商量,决定抓住这个苗头开展革命大批判。
在批判会上,曹友法第一个发言。他说,旧社会我祖辈三代做长工、帮短工,受尽地主的压迫和剥削。千苦万苦,就是吃了无权的苦。大叛徒刘少奇散布的“工分挂帅”、“物质刺激”的黑货,是糖衣裹的毒药,是要我们走回头路,吃二遍苦。我们如果只算个人的小账,不算国家的大账,就要上大当。
“为自己种田”的观念,在革命大批判中,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广大贫下中农现在打的是“大算盘”,算的是无产阶级政治账。他们豪迈地提出了“站在长江口,望到天安门,立足黄海边,放眼全世界”的战斗口号,自觉地把粮棉生产同为世界革命的伟大理想紧密地联系起来。
经过一年奋战,向阳公社粮棉生产获得了空前大丰收。这个公社的贫下中农和革命群众,在公社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狠批了大叛徒刘少奇鼓吹的
“少留多分”、“多收多吃”等反革命经济主义黑货,大伙纷纷表示:“为了备战、备荒,越是丰收越要节粮,越要多售多留。只要毛主席一声令下,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钱有钱。”去年,这个公社超额完成了向国家交售粮棉的任务,而且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公共积累和粮食储备。
启东人民在一九六八年夺取历史上粮棉双高产以后,为了继续革命,千方百计地挖掘增产潜力,决心在有限的土地上增产更多的粮棉,支援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他们通过多点试验,大胆探索两熟改三熟的高产途径。一九六九年,历史上第一次大面积推广三熟制,全县扩种水稻十四万多亩。广大贫下中农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排除万难,精培细管,现在水稻长势非常出色,百里海边也第一次飘起稻花香。
群众路线威力大
启东县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同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抵制了“洋奴哲学”,破除了“专家路线”,砸烂了束缚群众革命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各种条条框框,“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象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了。
一九六四年,大兴公社七大队的贫下中农在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下,以大寨为榜样,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夺得了粮棉双高产,亩产皮棉一百七十斤,名列全县第一。
一九六五年,旧省、地委内一小撮走资派派了一批资产阶级“专家”“权威”赶到大兴公社,打着“蹲点搞样板”的旗号,妄图为自己捞些政治资本。他们极力贩卖刘少奇的“洋奴哲学”,鼓吹什么“种棉靠化肥、农药,丰产靠科学、技术”,大搞“物质刺激”,“化肥挂帅”。他们把群众丢在一边,整天田头转转,场头看看,量量棉花高低,数数棉花桃子,到处乱出点子,致使这年的棉花比一九六四年减产一成,最后,他们反而倒打一耙,竟把这个责任推到群众身上,胡说什么“启东棉花是两百斤的架子,群众只有一百斤的本事。”
事实果真如此吗?不!
一九六六年,这些“专家”在第八生产队搞了三亩“高产”试验田,妄图在这一块地里树立他们的“权威”。可是,贫下中农早就把他们看穿了,在这块“高产”试验田一沟之隔的地方也搞了一块同样面积的试验田。
在试验过程中,棉花定苗、施肥、治虫、打顶心等措施,着着针锋相对。“专家”靠的是化肥、农药和脱离实际的洋教条,贫下中农靠的却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专家”在定苗的时候,下了一道命令,限定每亩定苗五千五百株,说“棉花要高产,本株不能太密,靠多长果株。”贫下中农就是不信这一套。他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的教导,根据这里的天时地理等条件,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一致认为:每亩定苗六千八百株左右为宜。
棉花现蕾前,“专家”每亩一次就施化肥八十斤,贫下中农却从实际出发,看天、看地、看苗行事。
一个月以后,棉花一天一个样,“专家”试验田的棉花有台子高,贫下中农试验田的棉花只有凳把高。这时,“专家”的尾巴翘上了天,得意洋洋地说:“看,我们的棉花既高又黑,怎么样?”贫下中农响亮地回答:“你们的苗,我们的桃,大家看结果。”
又是一个月过去了,“专家”种的棉花阳光照不进,空气不流通;人把高的秸势,芭蕉大的叶子,白果大的桃子。贫下中农种的棉花既通风又透光;秸势台把高,叶子黄飘飘,黄花、桃子满身腰。这时,“专家”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为了通风透光,他们忙着下部剪老叶,上部“开天窗”。为了控制棉花生长,就用人工推株并行。可是,这一切都徒劳无益。
这一年,“专家”种的棉花,农药、化肥、用工多,每亩农本花去八十多元,结果是:棉桃小而少,壳子厚,开放迟,丝毛短,衣分低,亩产皮棉只有一百二十斤。贫下中农种的棉花,农药、化肥、用工少,每亩农本只花去三十多元,结果是:棉桃多而大,壳子薄,开放早,丝毛长,衣分高,亩产皮棉一百八十斤。这些“专家”不得不甘拜下风。
一九六七年,这个大队的贫下中农狠批了刘少奇的“专家路线”和“群众落后论”,用毛泽东思想统帅生产,大搞群众性的科学实验,进一步从实践中找出了棉花生长的规律,解决了棉花生产上“早发不早衰,迟发不迟熟”的关键问题,夺得了全大队亩产皮棉一百七十斤的大丰收。一九六八年,他们又夺得了亩产皮棉一百九十二斤的更大丰收,出现了好几个亩产皮棉二百四十斤以上的高产队。
在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中,贫下中农的“土专家”,大批大批地成长起来。来自省内外参观的同志,看到他们的无限创造力,十分钦佩,纷纷聘请他们去担任植棉技术员。自一九六五年以来,全县有六千多名“土专家”,派往全国主要产棉区帮助工作,促进了这些地区生产的发展。
大寨精神放光芒
一九六三年以来,启东县粮棉连年丰收,社社队队都有充裕的储备粮和公共积累,物质基础比较雄厚,生产条件越来越好。条件好,要不要再学大寨,是摆在全县人民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全县广大贫下中农在各级革命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了毛主席
“农业学大寨”的伟大教导,进一步认识到:条件越好,越要走大寨之路,越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永远向前。
吕四公社第八大队第八生产队,由于学习了大寨人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由一个贫穷落后的生产队,一跃而为粮棉双高产的富裕队。产量不断提高,生产条件越来越好。但是,他们并不因此骄傲起来,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定不移地走大寨的道路,大力发展养猪事业,大积自然肥料。现在全队生猪发展到一百二十多头,平均一亩半地有一头猪,把国家供应给他们队的化肥,节约了一万多斤,支援了其他生产队。
在他们这种艰苦创业精神的鼓舞下,全公社掀起了积肥造肥的群众运动。男女老少齐上阵,捞蕴草,积污泥,拾泥螺,打鱼杂,全年积肥造肥六十多万担,解决了肥料不足的困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大发展。一九六八年,这个公社粮食亩产一千一百七十斤,皮棉亩产一百八十六斤,跃入了全县最高水平的行列。
启东三面环水,江水海潮经常吞没着那里的大片良田。根据解放前十二年的统计,有数十万亩土地被江水冲刷掉了。解放后,虽然经过多次并港建闸,加固堤岸,但还是没有彻底战胜江患,广大贫下中农迫切要求在江堤险段沉排护坎。可是,一些所谓的水利
“专家”,却认为“治理坍江险段,条件还未具备”。当时窃踞省和专区领导大权的一小撮走资派,也帮腔地胡说什么“这样大的水利工程,群众自己不能搞。”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启东人民发扬了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没有资金,自己筹款;没有技术员,自己培训;没有仪器,土法上马;没有石头,就跨江越岭从外地运回,掀起了护坎防坍的群众运动。他们顶烈日,迎严寒,“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连续奋战了四个年头,成功地建造了五十多条护坎丁坝和长达三十七公里的石坎,免除了江患,保持了沿江将要坍失的万亩良田。一小撮走资派和资产阶级技术“权威”连碰也不敢碰的坍江险段护坎工程,终于被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启东革命人民完成了。“耳闻江啸心欲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启东人民高兴地写下了这样的诗篇:
毛主席挥手天地变,新愚公移山治江险;
毛泽东思想谱新歌,千年的宿愿今朝现。
启东人民在毛主席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伟大方针指引下,又提出了“向黄海要田,向长江争地”的战斗口号。近五年来,他们顶妖风,战恶浪,自己出钱,自己出力,在海滩江滨开垦了近五万亩良田。党的“九大”的胜利光辉,把启东人民的心照得更亮。战斗在黄海之滨的启东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征途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迎接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二十周年!
本报通讯员 南通专区革委会报道组
《新华日报》记者 本报记者


查看完整版本: [-- 毛泽东思想光辉照棉乡——江苏省启东县人变样地换装夺得粮棉双高产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