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探索教育革命的好形式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9年10月 -> 探索教育革命的好形式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69-10-29 00:00

探索教育革命的好形式

第3版()
专栏:

探索教育革命的好形式
我们合肥工业大学化工系的革命师生,在淮南煤矿参加了几个月生产劳动,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之后,于今年四月上旬到合肥化工厂对口搞教育革命,继续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我们采取专业相应对口进行教育革命的探索,目的是为了从实际斗争中找出一套适应三大革命斗争需要,适应生产和科学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案。
结合生产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使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开始,化工系师生对到合肥化工厂结合生产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有顾虑,担心这样学习有局限性,将来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有的同学说:“我们工大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全国的,即使把合肥化工厂的本事都学来,也不可能适应全国化工厂的需要。”有的教师也有同样的看法。工宣队针对部分师生的这种顾虑,组织师生学习了毛主席的《矛盾论》。毛主席在这部光辉著作中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即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毛主席的教导象把金钥匙,打开了师生的心窍。为了探索教学领域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师生和工人师傅一起参加生产实践。先熟悉典型产品的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典型产品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然后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和工人师傅一起解决生产问题。他们运用这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打破了过去理论脱离实际的旧教学方法,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如乐果车间回收甲醇,需用蒸馏方法。师生就这个问题和工人师傅一起开展了教学活动,讲了蒸馏的基本原理、设计计算和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了蒸馏生产的过程,解决了甲醇回收问题。
与生产实际结合开展教学活动,这是化工系师生经过反复实践才逐步认识的。他们深有体会地说,过去化工系五年学了三十多门课,由于教学脱离生产实际,结果学了不顶用。这样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只要学生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掌握了化工生产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有了典型产品生产的实践经验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紧紧和工人群众相结合,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变成真正有用的知识。这样才能够真正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教育革命与技术革命相结合
促进了教学、生产、科研工作
化工系师生还和工人师傅一道,结合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开展教育革命,进行教学活动,解决了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在文化大革命前,合肥化工厂由于在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的统治下,在资产阶级技术“权威”的把持下,乐果车间生产乐果,有许多重大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贵重化工原料白白地流进了下水道,生产的乐果,成本也很高。为了彻底攻下这道难关,厂党委和驻系工宣队组织师生和厂里的工人师傅一起,开展了革命大批判,激发了师生对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的痛恨。师生和工人师傅一起,经过分析研究,决定首先解决几个急需解决的革新项目。这几项革新项目,如果依靠资产阶级技术“权威”,从小型试验、设计、绘图、总工程师批准,到购置设备、安装、试车、投产,需要两年才能够完成。在这次技术革新活动中,师生和工人师傅遵照毛主席关于坚持政治挂帅,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大搞技术革命的教导,乘“九大”强劲的东风,怀着对大叛徒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仇恨,充分利用旧料和原有设备,在厂党委和革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师生和技术人员一起与工人师傅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边研究、边试验,只用两个月就全部完成了。每年要为国家创造价值几十万元的化工产品,降低了乐果生产的成本。
在完成这几项革新项目的过程中,广大师生培养了敢想、敢说、敢干的革命精神,学到了在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几项革新项目,从设备到工艺,不论对工人师傅和对化工系师生都是新的。工人师傅和师生一起学习了有关的理论知识,工人师傅提高了理论水平,为工人进一步登上大学的讲台创造了条件。过去大学由于理论脱离实际,生产中的新技术,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有些教材非常陈旧。这几项革新项目,为师生和工人师傅一起编写新教材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使教学、生产、科研更好地结合起来。
合肥工业大学教育革命组


查看完整版本: [-- 探索教育革命的好形式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