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老碱窝里绘新图——记回乡知识青年钮文起同贫下中农一起改造盐碱地的先进事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0年03月 -> 老碱窝里绘新图——记回乡知识青年钮文起同贫下中农一起改造盐碱地的先进事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0-03-29 00:00

老碱窝里绘新图——记回乡知识青年钮文起同贫下中农一起改造盐碱地的先进事迹

第3版()
专栏:

老碱窝里绘新图
  ——记回乡知识青年钮文起同贫下中农一起改造盐碱地的先进事迹
钮文起是北京的一个专科学院的毕业生。一九六二年秋,他响应毛主席关于“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的伟大号召,满怀革命豪情,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河北省束鹿县王口公社王口一大队,踏上了和贫下中农相结合的光辉大道。七年多来,他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广阔的天地里炼红心,同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一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贫瘠的“老碱窝”建设成为高产农田。一九六六年,他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六八年被选为大队革委会副主任;一九六五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地、县、公社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
胸怀朝阳向前进,誓叫碱窝变良田
王口一大队有四千一百亩耕地,大部分是盐碱地,土质瘠薄,低洼易涝,是全县有名的“老碱窝”。由于盐碱严重,文化大革命前,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量只有百斤左右,社员们每年要依靠国家供应大量粮食。
钮文起一九六二年秋回到家乡以后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一次劳动休息时,他和贫下中农谈起了如何发展集体经济的问题。一谈这事,大家都很关心。有的说:“要发展生产,一定得把碱治住!”有的说:“是啊!盐碱可把咱害苦啦,打的粮食年年不够吃!种地的还向国家伸手要粮食,咋建设社会主义呀?”贫下中农迫切要求改造盐碱地,为革命多做贡献的愿望,使钮文起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他想,王口一大队有一千多个勤劳的阶级兄弟,有烈士用鲜血解放出来的四千多亩土地,只要听毛主席的话,走和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一定能找出治理盐碱地的办法。
要治碱,首先就得了解碱。钮文起决心把全大队所有耕地上的碱情摸透。从此,他白天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收工后就走东家,串西家,找贫下中农调查碱情,寻求治碱的办法。每遇休息时间,他就怀揣宝书,肩扛铁锨,到地里逐丘逐块进行实地研究。那时他正患着肺结核,家里人担心他满地奔跑过于劳累,会加剧病情,劝他注意身体。他说:“治服盐碱多打粮,是贫下中农的革命愿望,我怎能只管自己?”不管是烈日炙人的盛夏,或寒风刺骨的严冬,钮文起照样怀揣宝书,肩扛铁锨,奔忙在这个大队远远近近的土地上。几年来,他踏遍了全大队方圆几十里的每一个地块,尝遍了每一块土地的咸淡,终于摸清了各片土地的碱情:全大队四千一百亩土地中,共有草苗不长的重碱地一千一百多亩,中等碱地一千五百多亩,轻碱地五百多亩。同时,在贫下中农的帮助、指导下,也摸到了不少治理盐碱地的办法,使他进一步坚定了战胜盐碱的信心。
宁吐十口血,不松一口气
一九六八年四月,王口一大队革委会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中诞生了。钮文起被选为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在革委会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他又把改造盐碱地的问题提了出来。他的建议立即得到了革委会全体成员和社员群众的热烈支持。大队革委会决定成立治碱领导小组,并推选钮文起担任组长。
一场改造“老碱窝”的战斗开始了。为取得经验,他们决定先在村东二亩九分寸草不长、多年无人耕种的老碱疙瘩上进行试验。钮文起和杨振芳、杨明朝等几个老贫农一起,夜以继日地在那个老碱疙瘩上挖排碱沟,修台田。几天工夫,就挖沟二百多米,并起高垫低,把二亩九分碱疙瘩翻了个底朝天,修成了标准台田。接着,又在台田上浇水压碱。没有化验仪器,就用嘴辨别土的咸淡。浇一水,尝一尝,一连浇了三水,盐碱顺着一米多深的排碱沟流走了。他们兴高采烈地播下了种子。
就在这场战斗中,钮文起由于劳累过度,肺病复发了。一次,在劳动中吐了一口血。老贫农杨振芳等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要他回去休息。钮文起说什么也不答应,他说:“搞试验也是一场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战斗,我宁吐十口血,也不松一口气。”钮文起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使贫下中农十分感动,都说:“文起这孩子,为治碱,真是操碎了心,豁上了命。”
播种后的第四天,一垄垄翠绿的谷苗,象锥子一样出土了。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情景啊!人们看到原来寸草不生的土地上,长出了喜人的禾苗,都奔走相告:老碱疙瘩上逮住苗啦!试验田的第一代谷苗,经过精心培育和管理,秋收一打场,亩产谷子四百五十斤。
广阔天地炼红心,老碱窝里绘新图
小块试验田改碱的胜利,给王口一大队大面积的改造盐碱地闯出了路子。就在那块老碱疙瘩上长出谷苗的时候,大队革委会立即召开现场会,举办学习班,发动大家反复讨论,制定了“苦干一年拿贡献,三年变成米粮仓”的改碱规划。社员群众兴奋地说:“苦干几年,造福万代,一定要治服盐碱,为革命做贡献,为毛主席争光。”
一九六八年夏收后,为革命修台田、治盐碱的战斗,就在全大队轰轰烈烈地展开了。钮文起光着脊背带头干,既是毛泽东思想宣传员,又是技术指导员。酷暑季节里,挥锹扬镐干一会,浑身就是汗。有的人产生了畏难情绪,说:这么多碱地,什么时候能把排碱沟挖完哪?这时,钮文起拿出“老三篇”,和大家一块学起了《愚公移山》,讲大寨大队劈山造田的英雄事迹,学得大家浑身是劲。社员们说:“愚公能搬山,大寨贫下中农能造田,我们也一定能把盐碱地改造好。人们在老碱窝上搭起窝棚,吃在地里,住在地里。从清晨到夜晚,治碱工地上,红旗招展,歌声震天。广大社员群众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顽强地战斗着。
钮文起一面投身到治碱斗争的最前列,一面遵照毛主席关于“必须提倡思索,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的伟大教导,对那二亩九分地试验田的禾苗生长情况注意进行分析比较。他发现:地平处,浇水匀,禾苗壮;地高处,浇水浅,苗叶出干尖;低洼处,浇水深,苗发黄。他想,差异就是矛盾,矛盾的根由在那里?钮文起带着这一问题,去请教贫下中农。大家给了他许多宝贵的启示:“碱中含硝、含卤。”“卤能当肥料。”贫下中农的经验使他认识到:盐碱有两种性能,既有危害庄稼的一面,在一定条件下,又有有利于庄稼生长的一面。问题就在于要适当的浇水。这一新的发现,使他高兴极了,心想:老碱窝上真有作不完的文章啊!如果能把握好浇压碱水这一关,促使碱害变碱利,碱疙瘩不就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肥料库”了吗?
根据这一设想,一九六九年春,钮文起再次在那块试验田上开始了对比试验。他把试验田分成三等份,分别浇了不同量的压碱水,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的反复,他又进一步总结出了适合本地台田压碱、化碱害为碱利的浇水经验,并把它编成了这样几句口诀:浇水大,压碱深,除了碱害跑养分;浇水小,压碱浅,危害庄稼要减产;要保苗,要增产,千万把好浇水关,盐碱压到表层下,硝卤变成好肥源。
钮文起在试验田上取得的这一新经验,在大队革委会支持下,一九六九年及时在种麦的大面积台田上作了推广,夏季获得了空前未有的大丰收。小麦总产和单产都比一九六八年增长了五倍。第四生产队的一百亩台田,平均亩产小麦四百五十斤。那块二亩九分地的试验田,亩产小麦更高达七百三十四斤。就在这一年夏季,王口一大队结束了“吃粮靠国家”的历史,提前实现了“苦干一年拿贡献”的规划。广大贫下中农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二万五千斤余粮。并留储备粮七万斤。这一年的大秋作物,虽然遭受了旱、涝、虫、风等自然灾害,仍然夺得了好收成。全大队二千五百八十亩秋粮,总产量比一九六八年增加百分之五十四。台田的棉花,出现了亩产皮棉一百六十八斤的地块。钮文起种的那二亩九分试验田,夏秋两季合计亩产粮食一千二百三十五斤。新华社通讯员(本报有删节)


查看完整版本: [-- 老碱窝里绘新图——记回乡知识青年钮文起同贫下中农一起改造盐碱地的先进事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