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红灯记》中的双关语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0年05月 -> 《红灯记》中的双关语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宇文平 1970-05-21 00:00

《红灯记》中的双关语

第5版()
专栏:

《红灯记》中的双关语
宇文平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为了塑造高大、完美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在语言艺术的运用方面,精益求精,反复锤炼,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里,仅就《红灯记》中双关语运用方面的成就,谈谈我们的学习体会。
李玉和是一个置身于抗日斗争的烽火中,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革命地下工作者。在围绕着密电码与鸠山所进行的短兵相接的斗争中,无产阶级英雄李玉和,在有敌人监视的情况下,用双关语向亲人分析形势,询问机密,交代任务,激励斗志,充分地展示了他久经革命斗争锻炼的沉着机智、有胆有识的性格特质。
这些双关语准确、鲜明、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痛说革命家史》一场中,由于叛徒出卖,李玉和突然被捕。临行前,他接过李奶奶捧过来的壮别酒一饮而尽,满怀豪情地用双关语对母亲说道:“妈,有您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全能对付!”用词朴实无华,然而,正是在这浅显通俗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这句话里的两个“酒”字,寄寓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含义:前一个“酒”字,包含着同志的信任,阶级的深情,集体的力量,这“酒”是出征之前的助威酒,是决战决胜的誓师酒;后一个“酒”字,则是指贼鸠山的千条诡计,百般花样,钢枪糖弹,软硬两手,这“酒”是企图使李玉和屈服的蒙汗酒,是妄想置李玉和于死地的剧毒酒。有了前一种酒“垫底”,就是说,有了整个阶级作他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后盾,后一种“酒”纵然有“千杯万盏”,自然也就“能对付”、“会应酬”了。多么准确的语言,多么鲜明的对比!这句双关语,有力地表现了李玉和的必胜信念和对敌人的极度蔑视。
在同一场中,李玉和还有一段激越高亢、寓意深远的唱词:
“……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
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
小铁梅出门卖货看气候,
来往‘账目’要记熟。
困倦时留神门户防野狗,
烦闷时等候喜鹊唱枝头。
家中的事儿你奔走,
要与奶奶分忧愁。”
这一段唱词,全部都是用的双关语。这些双关语既符合当时的环境,又蕴含着深刻的寓意;表面上是在说家常,实际上讲的是阶级斗争。这是由李玉和即将被捕、侯宪补在场监视的特定的环境所规定的。“风雪来得骤”,看起来是说“风雪”,实质上却是指“风云突变必有内奸”,意在提醒亲人:革命队伍里出了叛徒,往后要提高革命警惕。他还鼓励母亲和女儿,在尖锐复杂的革命斗争中,在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要注意察“风雪”,
“看气候”,记“冷暖”,“防野狗”,“来往‘账目’要记熟”,不受骗,不上当,不怕抓,不怕杀,为保卫密电码而坚持斗争,用无畏的战斗去迎接那“喜鹊唱枝头”的革命胜利的到来。这些双关语浸透着李玉和对亲人的深厚的爱,表现了李玉和对敌人的刻骨的恨,把他置生死于度外、视安危若等闲的崇高的思想境界,以及祖孙三代团结战斗的无产阶级情谊,刻划得淋漓尽致。
当鸠山黔驴技穷,靠公开审讯得不到密电码时,又使出了更阴毒、更狡诈的一手:在刑场上安装窃听器,让李玉和一家三代在刑场见面,希望从他们的谈话中捞到一点线索。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沉着机警、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者李玉和,对“日本军阀豺狼种”的一切阴谋诡计都洞若观火,早就想好了对策。他牢牢遵循着我党地下工作的原则,用双关语向母亲吐露心事:“孩儿虽死无遗憾,只是那笔‘账目’未还,儿的心不安”;用双关语向女儿交代任务:“倘若你能回家转,投亲友,度饥寒,‘还清账目’我无挂牵。”“账目”二字,用得非常巧妙:一方面和“穷苦的生活几十年”的李玉和的贫困身份相称;另一方面,这是在敌人的刑场上说话,既要布置任务,又要保守机密,用“账目”暗示密电码,敌人不容易明白,李奶奶、李铁梅容易领会,“账目”二字用在这里显得非常自然贴切。“投亲友”,就是指投奔柏山游击队,送上密电码。李玉和深深地懂得,自己所从事的地下斗争是为武装斗争服务的,密电码直接关系着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的胜利开展,关系着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贯彻执行,保卫密电码,就是保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因此,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念念不忘密电码,念念不忘党交给自己的任务,和亲人一见面,就急切地向李奶奶询问“账目”的下落,给铁梅布置“还清账目”的任务,深刻地表现了李玉和为了保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而英勇献身的无产阶级革命气节和彻底革命精神。
在旧京剧中,双关语不过是油腔滑调、庸俗无聊的插科打诨,它完全是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称霸舞台服务的。这种打着剥削阶级烙印的双关语,只能使那些封、资、修的老爷们摇头晃脑,拍案叫绝,工农兵是深恶痛绝的。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从表现革命的政治内容出发,运用充满战斗性的双关语,满腔热情地为塑造李玉和的英雄形象服务,因而受到了广大革命群众的热烈赞赏。


查看完整版本: [-- 《红灯记》中的双关语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