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革命加拚命 荒山变绿山——河北灵寿县瓦房台大队贫下中农为革命植树造林治山治水的事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0年06月 -> 革命加拚命 荒山变绿山——河北灵寿县瓦房台大队贫下中农为革命植树造林治山治水的事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0-06-30 00:00

革命加拚命 荒山变绿山——河北灵寿县瓦房台大队贫下中农为革命植树造林治山治水的事迹

第4版()
专栏:

革命加拚命 荒山变绿山
——河北灵寿县瓦房台大队贫下中农为革命植树造林治山治水的事迹
在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指引下,我国北方巍峨的太行山中,出现了一个治山治水的先进集体——河北省灵寿县寨南公社瓦房台大队。
六年前,瓦房台还是一个山秃、水恶、地瘦、产量低的穷地方。从一九六四年开始,瓦房台贫下中农学习大寨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治山治水活动,在昔日的穷山沟里,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新图。
六年里,瓦房台的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在大小一二百面荒山坡上,一镐一錾,挖凿了四十八万个鱼鳞坑,栽植了近二百四十八万棵树,每人平均植树三千棵,有林十一亩。这就从根本上控制了水土流失。全大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旱地变成水地,粮食产量由一九六四年的每亩四百七十八斤,上升到一九六九年的一千一百三十一斤,同年向国家交售了十万斤粮食和大批干鲜水果。这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方针的伟大胜利!
立下愚公移山志,自力更生拔穷根
这个座落在重峦迭嶂的太行山中的大队,有一万六千五百亩的山场,仅有耕地六百零四亩,每人平均不到八分地。
“荒山秃岭老虎口,地主逼租提大斗,穷人妻离子散外乡走。”旧社会,勤劳的瓦房台贫下中农,过着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
解放后,这里生产有所发展。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拚命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广大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治山治水多次遭到破坏。山,依然是光秃秃的;沟,下雨如泻肚,雨后渴死牛。一遇大雨,山洪直泻,横冲直撞,冲地毁坝,严重地威胁着农业生产。
“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毛主席向全国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它象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照得瓦房台贫下中农心里亮堂堂。
到大寨参观学习的大队长牛起山,被大寨人高瞻远瞩的英雄气概和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所鼓舞,激动得坐卧不安。他回来一放下行李,就找大队党支部书记王福义汇报。
王福义立即召开了党支部会和社员大会。广大党员和贫下中农坚定地说:大寨人能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创奇迹,我们也能在高山深谷里夺高产!
根据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党支部制订了彻底改变瓦房台面貌的规划:五年内基本征服穷山恶水,粮食亩产跃过千斤。
只能前进,决不后退
在大寨精神鼓舞下,瓦房台的贫下中农为了实现自己的规划,革命热情象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一九六四年春,全大队几百名男女社员,在党支部的率领下,顶风冒雪,苦干了一春,闸住了十二条沟,垒起了几百道坝,修成了二十亩水平梯田。在新修的块块梯田里,都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人们望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个个都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突然,晴天一声霹雳。八月八日,一场暴雨,十二条沟一下子冲毁了十条。坝倒了,土冲走了,层层梯田,转眼间,又变成乱石窝。
这时,那些爬在阴暗角落里的坏家伙,钻出来大刮阴风,说什么:“人有人路,水有水道,自古以来,只有山治人,那有人治山?治不了就甭逞能了!”
广大贫下中农,在失败面前毫不动摇。他们斗垮了阶级敌人后,坚决表示:“在毛主席指引的革命道路上,纵有千难万险,也只能前进,决不后退!”
王福义、牛起山,带领全队干部和贫下中农代表,翻越一座座山,走进一条条沟,仔细观察。当他们走进四猫沟时,一下子被这里的另一番景象吸引住了。四猫沟,坡陡水猛,可是大雨过后,沟内十五道坝,全都完整无损。两旁山坡,挖满了准备栽树的鱼鳞坑,许多都积存着一潭水。谜,一下子被打开了,原来是这些坑,蓄住了水,保护了梯田、石坝。
他们结合过去山水每年冲地毁坝的经验教训,找到了综合治山治水的关键一环是造林。
誓叫光山变绿山
瓦房台的贫下中农一旦认识了自然,便掌握了改造大自然的主动权。他们依照党支部的规划,展开了大规模的群众性植树造林活动。
一九六五年夏天,磨子山上,歌声嘹亮。全大队统一组织的造林大军,顶烈日,冒酷暑,在这里展开了挖凿鱼鳞坑的战斗。
铁镐对石头,硬碰硬。一镐下去,留道白印,两镐下去,冒一股火星,一个人干大半天,还挖不了脸盆大。个别人有点泄气,党支部委员李增瑞便组织大家学习“老三篇”,他说:“毛主席教导我们:‘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石头越硬,咱越要刨大坑,一天刨不起,两天完成它!”这钢铁般的誓言,更加振奋了大家的革命精神。汗水浸透了人们的衣衫,铁镐迸起的片片碎石,打到人的脸上、手上,不少人都流了血。但整个工地,却一个比一个干得欢。他们说:“工程大,大不过我们的决心,石头硬,硬不过我们的意志,磨子山就是钢铁铸成,也要在它上面挖出坑来!”几十天过去了,他们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一镐一錾在千亩大的磨子山上,挖凿了六万七千多个鱼鳞坑。
接着,他们开始在磨子山上造林。几个月的严重干旱,使刨出的鱼鳞坑,一个个干得冒烟。这时,瓦房台的贫下中农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提出坚决战胜干旱,担水上山。王福义、牛起山等人带头挑起大桶,走在最前面。劳力壮的担大桶,老人小孩,挑一对小罐。千盆万罐,川流不息,山下河水,被源源运上山头。最后统计,担水五万多担,行程十万余里,栽树二十多万棵。瓦房台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用血汗浇灌的树苗,成活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阎王鼻子山,海拔一千二百米,是全大队最高的一座山,悬崖峭壁,人迹罕至。因它又高又大,每年山洪暴发,都给下游造成严重危害。
以王占平为首的十二名铁姑娘队怀着“治住上游水,为的下游人”的崇高思想,坚决向党支部要求,率领瓦房台的妇女承担绿化这座山的任务。
她们怀揣红宝书,绕过六、七座山头,翻过十来道山梁,跋涉十几里崎岖小路,攀上阎王鼻子山。
巨大的山崖鼻子,伸出好几十丈,坡面有七八十度。向上望,顶峰高耸入云,往下看,山涧深谷百丈。在这里,有手无处攀,有脚没处站。
面对艰险,妇女们豪情满怀,面无惧色。她们站在高山巅,眼望北京城,立下钢铁誓言:为革命绿化阎王鼻子山,粉身碎骨也心甘!十二个铁姑娘勇敢地在前开路。她们刨一个脚窝,向前挪动一步,脚跟踏稳后,再刨一个脚窝,再挪动一步。挪几步挖个坑,埋上几颗松子。就这样,一步一步攀上顶峰,把个阎王鼻子全给播上了松子。最后,只剩下阎王鼻子右侧四面绝壁的“老虎台”。当时,有人劝她们说:“上不去就算了吧!这么大的山场,少种几亩不算啥。”妇女们回答说:“为革命造林,巴掌大一片也不能丢!”女青年王士平,往下一蹲说:“来,踏我肩膀上,我把你们挺上去。”高香荣、陈荣等七个姑娘,接连蹬着人梯,爬上去把油松子直播到老虎台。瓦房台的妇女们就是这样,昼战日头,夜赛月亮,顽强战斗。九十多名妇女,一口气绿化了阎王鼻子、大南崖、大冻顶等七座高山,直播油松二千八百亩,为改变山区面貌作出了贡献。
本报通讯员


查看完整版本: [-- 革命加拚命 荒山变绿山——河北灵寿县瓦房台大队贫下中农为革命植树造林治山治水的事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