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他永远活在战士的心中——记新疆军区某部副团长王有镇的爱兵事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0年11月 -> 他永远活在战士的心中——记新疆军区某部副团长王有镇的爱兵事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0-11-29 00:00

他永远活在战士的心中——记新疆军区某部副团长王有镇的爱兵事迹

第4版()
专栏:

他永远活在战士的心中
——记新疆军区某部副团长王有镇的爱兵事迹
在天山南北,人们热情地传颂着一位人民解放军指挥员爱兵的英雄事迹。他,就是新疆军区某部副团长王有镇。二十多年来,王有镇怀着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把全部心血倾注在战士身上,带领战士们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建军路线奋勇前进。在一次抗洪斗争中,王有镇为了抢救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人民军队官兵一致、尊干爱兵的壮丽颂歌。
“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把阶级兄弟救上来”
一九六九年六月二十五日深夜,天山峡谷,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在工地上劳累了一天的王有镇副团长,预感到一场山洪就要暴发,拿起手电筒就冲到外面察看水情。果不出所料,峡谷中那条清流,已变浑浊。施工连队就在二十里外的上游,同志们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工地上的施工器材转移到安全地带没有?想到这里,王有镇急忙往回返,准备打电话了解情况。刚跨进门,电话铃响了。七连焦急地向他报告:“洪水!洪水!”话音未落,电话线路就被狂风折断了,耳机里再也听不到回音。
洪水就是命令。一贯对党、对战士高度负责的王有镇,放下听筒,飞也似地奔赴七连工地。
黎明前,风更狂,雨更急,汹涌的洪水卷着巨石,从天山顶上奔腾直下,眨眼工夫便把对面桥头冲了一道豁口。七连的施工器材都在对岸山崖下,眼看就要遭到损失。七连干部和战士们决心架设吊桥,抢救国家财产。站在桥头动手架吊桥的新战士董春明,连同断裂的桥面一起落水,被激流卷走。董春明顺着波浪一跃,抓住了一根露出水面的树权,随着波浪时沉时浮,生命十分危险。
王有镇一面派出小分队攀山绕道去抢救董春明,一面组织部队赶快绑扎木筏。
木筏放下水,王有镇第一个跳了上去,并严肃地命令道:“只许来两个会水的!”由于洪水流速增至每秒十三米,木筏失去控制,一会儿抛到浪尖,一会儿摔下浪窝。冷不防一个急转弯,丈高的浪头掀起木筏向石崖撞击过去,九根粗木椽碰断了三根,在木筏最前面的王有镇被撞伤了。他忍着伤疼,把着木筏边,喊道:“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把阶级兄弟救上来!”
木筏箭一般向董春明靠去,王有镇用尽力气从木筏上站了起来,伸出强劲的双手,准备一把将董春明拉上来。就在这时,一堵洪峰卷着巨石猛砸下来,木筏被打入水底。岸边多少颗焦急的心,随着滚滚的浪涛翻腾……。
在干部、战士们奋力抢救下,董春明脱险了。王有镇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人民军队官兵一致、尊干爱兵的壮丽颂歌。
“为战士负责就是为革命事业负责”
王有镇一九四七年参军后的第一课,学的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这十三个闪光的大字,铭刻在他心间。行军时,干部帮他背枪和背包;宿营时,干部给他端洗脚水,替他挑脚上的泡。在一次追击敌人的路上,王有镇的鞋底磨破了,排长把自己的新鞋给他穿。为使他尽快“从战争学习战争”,连长、指导员特意挑选了两名老战士教他掌握行军打仗的本领。连长、指导员同王有镇一起学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控诉旧社会和反动派强加给劳动人民的苦难,使他很快提高了阶级觉悟。在诉苦大会上,他找人写了“保卫毛主席”五个字,贴在枪托上,表达他永远紧跟毛主席干革命的决心。
他在当工兵连长时,就象以前他的老连长、老指导员关心自己一样地关心每一个战士。战士的思想脉搏他摸得最准;战士的生活习惯、性格、爱好他摸得最清。每次作业前,他总是把作业使用的雷管、炸药拿来,反复试验,挨个检查,不放过一个砂眼,不漏掉一个黑斑。他说:“为战士负责就是为革命事业负责。”
王有镇对战士如此,对他领导下的干部同样是关怀备至,循循善诱。有一次,一个从工兵学校毕业的排长,绞尽脑汁拟了个教案,密密麻麻的字写了厚厚一迭,拿去请教王有镇。王有镇语重心长地说:“训练搞得好坏,主要决定于对战士的阶级感情和责任心。带兵必须爱兵。训练中,只有热爱战士,同战士一块摸爬滚打,才能训练出压倒一切敌人的战士。”为帮助这个排长搞好训练工作,他跟班作业,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要求战士,领着作业手,卧倒在骆驼刺丛中,双手扎满刺尖也不挪动一步,培养战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他的模范行动,深深地教育了那个排长,从此改进了训练工作。
职务越高越爱兵
随着革命斗争的需要,王有镇先后担任了团参谋长和副团长。他职务越高,越关心、爱护战士,把一颗火热的心紧贴在战士身上。他经常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份’,‘军队的基础在士兵’。我们热爱战士就是热爱无产阶级政权。”大雨瓢泼的天气,他拄着棍子,顺着泥泞陡峭的羊肠小道,把雨衣送给深山伐木的战士;大雪封门之夜,他冒着严寒,破雪开路,赶到连队,逐班检查取暖设备;看电影时,他替战士站哨;他随部队常年在山沟施工,偶尔回家一次,还先去卫生队看望病号。星期天,他总是到战士中间去,帮这个补衣服,帮那个缝被子,边做活边谈思想。
有一天,他从工地回来已压黑了。进门后,听说上山执行任务的两个战士还未归来。他忘记了疲劳,顾不得吃饭,立即带上三个战士上山寻找。茫茫黑夜,王有镇迎着凛冽寒风,艰难地走在前面。一天一夜过去了,不见两个战士的踪影。夜里,战士们累得精疲力竭,他燃起篝火,用毛主席关于革命英雄主义的教导鼓舞他们。两天两夜又过去了,还是没找到走失的战士。这两天两夜,王有镇只啃了个小馒头,他把所有的干粮都让给战士吃了。他喉咙干得直冒火,可是,满壶的水他舍不得抿一口,都留给战士喝。战士感动得热泪滚滚。王有镇靠着这种崇高的阶级感情和坚强的毅力,带着战士们,跑遍附近的山山岭岭,终于把迷路走失的两个战士找了回来。
施工中,不论遇到什么险情,王有镇总是首先想到战士的安危。一次,王有镇在“三号洞”正和战士们一起作业,猛抬头,发现一块巨石突然出现裂缝。这是塌方预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高喊:“险情!快闪开!”随即抱起一根粗大的支撑木,就往险石上顶。碎石“哗啦,哗啦”往下掉,打在他的安全帽上。他面不改色,岿然不动,拚命顶住塌方,避免了一场事故发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王有镇同志为抢救战士英勇牺牲了。但是,他的光辉形象永远铭刻在成千上万的英雄战士的心头,鼓舞着他们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为完成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光荣使命而奋斗。
《解放军报》通讯员
《解放军报》记者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查看完整版本: [-- 他永远活在战士的心中——记新疆军区某部副团长王有镇的爱兵事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