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自力更生发展中草药生产 井陉县实行“四间作”“两利用”,种药不与粮争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1年03月 -> 自力更生发展中草药生产 井陉县实行“四间作”“两利用”,种药不与粮争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1-03-29 00:00

自力更生发展中草药生产 井陉县实行“四间作”“两利用”,种药不与粮争地

第3版()
专栏:

自力更生发展中草药生产
井陉县实行“四间作”“两利用”,种药不与粮争地
实行合作医疗,大量采用中草药防治疾病以后,野生中草药不够用,怎么办?河北省井陉县广大革命群众在县革委会的领导下,本着自力更生的精神,逐步开展了“四间作”(林药、果药、粮药、菜药间作)、“两利用”(利用荒山秃岭和闲散土地种药)活动,找出了一条“种药不与粮争地”的路子,大力发展了中草药生产。一九七○年,全县四十二个公社二百一十五个大队,利用荒山秃岭和闲散土地种药四百一十二亩,利用林药、果药、粮药、菜药间作,种药五百三十九亩,中草药品种达五十一种。一九六九年和一九七○年,除大队合作医疗和社员自用的草药以外,还交售给国家十万多斤。过去长期依靠外援的党参、川芎、附子等二十多种药材,一九七○年已经达到自给或自给有余。
井陉县是个地少人多、荒山多、果林多的山区县。一九六八年,全县广大贫下中农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光辉教导,办起合作医疗,开展群众性的办医采药运动,采集了大量野生中草药材,巩固了合作医疗。但是,随着运动的深入开展,有些野生中草药供不应求,特别是一些本地没有的常用中药,如当归、川芎、冬花等,更是经常缺货。有的贫下中农批评说:“常用药没有,既不利于治病,也不利于备战”。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井陉县革委会组织医药商业、卫生部门认真讨论了群众的要求,决定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发展中草药生产。对于这个决定,开始时,在干部和群众中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种药就要挤掉粮食生产,没法安排”;有人认为:“发展药材生产是战备需要,占耕地就占耕地”。针对这些活思想,县革委会派人深入下去,分片举办有赤脚医生、贫下中农、基层干部参加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大家一致认识到:粮药都是战备物资,要在保证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搞好药材生产。有些贫下中农根据在高粱、玉米地里间种其他作物的经验,提出了“少占耕地,实行间作,开荒种药”的建议。县革委会立即支持这个建议。
寨湾大队,在十二亩林果地里种了十种药材,长得很好。一九六九年六月,县革委会在这个大队召开了现场会,总结和推广了他们的经验,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和群众自力更生发展中草药的积极性和信心。全县二百多个林业专业队都改为林药专业队,既种树,又种药。广大贫下中农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向荒山秃岭进军,向林果地要药”。向阳大队林药专业队,一九六九年冬,顶风冒雪,破石垒坎,担土上山,在两座荒山上,刨了两万多个鱼鳞坑,种了银花和瓜蒌,还开了四十多亩荒地,实行粮药间作。为了抗旱保苗,从山下担水一万七千多担,药材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一九七○年秋季,部分用根移栽的瓜蒌开始结果;多年生的银花,枝蔓已经爬上山坡。贫下中农自豪地说:“平地担土上高山,青石板上创药园。”
井陉县过去没有种植药材的经验,特别是从外地引种药材,需要怎样的气候、土质、水肥等条件,都没有把握。但是,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的教导,从种植药材的实践中,学习种植药材的本领。经过不断的实践,他们已逐步掌握了五十一种药材的生长规律。例如:耐寒抗旱的黄芪、当归,要在高山上开荒种植;植株矮小喜阴怕晒的党参、三七,要在果林树下栽培;光照适度,散布面窄的白术、白芍、附子、川芎等,要实行粮药、菜药间作,或在幼小的林果地里种植;薏米、牛子需要一定水分,可以栽在水溪、河滩两旁。一九七○年,他们就是根据药材的不同的特性,分别实行林药、果药、粮药、菜药间种的。
“四间作”、“两利用”活动广泛开展以后,生产大队、生产队、社员手里都存有不少中草药,很多贫下中农纷纷把中草药献给合作医疗站。为了爱护广大贫下中农的积极性,井陉县革委会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教导,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政策,正确处理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社员利用工余时间,在房前屋后种的中草药,无论是交给集体或者交给国家,都按照国家规定,按质论价,收入归己;对于生产大队和生产队集体种的中草药,除留一部分合作医疗自用外,全部出售给国家,收入归集体。
井陉县革委会还根据党在农村的有关政策,对野生中草药的采集提出了具体措施,更好地发展中草药生产。这些措施是:季节性强的大宗野生中草药,由大队组织专业队采集,收入归集体;小宗分散、不适宜由集体采集的,则发动社员利用工余时间采集,收入归己。政策落实以后,生产大队和社员采集野生中草药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大尖山、白城等大队附近山上盛产元胡,采集的季节性也较强。一九七○年,麦收基本结束以后,他们立即组织一部分辅助劳力上山采集,短短几天,就采集元胡五千多斤。
井陉县开展“四间作”、“两利用”活动,虽然只有两年时间,但已初步显示出了优越性:
一、更好地贯彻执行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采取“四间作”、“两利用”这个办法,不仅解决了药和粮食争地的矛盾,而且可以使粮药互相促进,更充分地发挥土地潜力。由于加强对中草药的管理,不断施肥、松土、锄草,也有利于粮食和林果树的生长。南芦庄大队一九七○年在五亩玉米地里试种白术等药,玉米亩产六百三十斤,比当地平均亩产多二十多斤,白术育苗亩产三百一十八斤。小作大队一九七○年在二十五亩苹果地里试种党参、元参、板蓝根、三七等药材,药材长得很好,苹果亩产三千二百斤,比不间种药材的多五百斤左右。
二、进一步普及了医疗知识,巩固和发展了农村合作医疗。广大贫下中农通过种药,掌握了药的性能、用途。目前,全县三千多名林药专业队员,约有一半以上的人,能识别自采、自种的一百多种中草药,有五百多人学会用中草药治疗一般常见病。一九七○年夏天,寨湾大队一个社员锄地时,脚背被锄头砍破,血流不止。林药专业队员李金金摘了一片自己种的三七叶,拧出汁来,敷在伤口上,很快就止了血。上安公社贫农社员王双儒患喘病多年,一到冬天,就下不了炕。一九七○年冬天,他爱人用自己种的瓜蒌熬水给他喝,他的病有了好转,入冬以来,一天也没有缺勤。
本报通讯员


查看完整版本: [-- 自力更生发展中草药生产 井陉县实行“四间作”“两利用”,种药不与粮争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