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向技术革新要产量——北京有机化工厂的调查报告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1年04月 -> 向技术革新要产量——北京有机化工厂的调查报告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1-04-21 00:00

向技术革新要产量——北京有机化工厂的调查报告

第3版()
专栏:

向技术革新要产量
——北京有机化工厂的调查报告
北京有机化工厂,是一九六五年八月建成投入生产的一座大型现代化企业,设计能力为年产维尼纶原料聚乙烯醇一万吨。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厂的广大工人、革命干部和革命技术人员,遵照毛主席关于“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教导,大搞技术革新,积极改造工艺和设备,挖掘出了很大的生产潜力。他们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作指导,在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援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实现了重大的技术革新四十多项,创造出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使全厂年产量上升到两万吨,比原设计能力提高了一倍。
大破“洋奴哲学”,积极开展技术革新
在党的“九大”精神鼓舞下,北京有机化工厂的工人群众提出要开展技术革新,改革工艺、设备,提高生产能力。但是当时有少数人却认为,厂里的技术设备设计很科学,技术很先进,没有必要进行改革。厂革委会和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认为,这种思想,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的余毒没有肃清的反映。于是,他们领导广大革命群众认真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展开了深入持久的革命大批判。
工人们针对所谓“设计很科学”的论调,学习了毛主席关于“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等伟大教导,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了讨论,认识到: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如果总是一成不变,就是形而上学,就只能被“洋奴哲学”所束缚,而无所作为。他们感到,厂里现有设备的有些设计并不是很科学的,大有改进的余地。例如,一车间每年有副产品乙醛五百多吨,价值五十多万元,而原设计中没有回收乙醛的设备,使大笔财富白白地浪费了。后来,工人们修旧利废,搞了一套小的回收设备,不但把全部副产品乙醛回收了,而且每年还制成厂里需要的原料醋酸六百多吨,价值九十多万元。
针对着所谓“技术很先进”的论调,工人们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他们指出,先进和落后是相对的,某些技术装置在一定时期内是先进的,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它会逐渐转化为落后。精馏工段的醋酸乙烯精制塔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塔曾经被认为是最先进的定型设备,其实,并不如此。这个塔在生产中经常发生堵塞,每隔六天到二十天就要停车清洗,洗一次要二十四小时,严重影响生产。后来,工人们在实践中摸索出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产品的产量、质量都超过了原设计标准。
在改革的过程中,有人认为“技术‘禁区’闯不得,闹不好两万吨搞不成,一万吨也吹了”。针对这种活思想,工人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的伟大教导,认识到所谓技术“禁区”,有时不过是技术设备比较复杂一些罢了,只要我们认识了它,就可以驾驭它,突破它。聚合釜的革新,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聚合釜被认为是“禁区”,规定操作规程不能改变,否则会引起爆炸。工人们运用唯物辩证法,详细地分析了各种因素,反复试验,掌握了生产规律,改变了操作规程,突破了这个“禁区”。工人们深有体会地说:只有暂时未被认识、未被征服的领域,不存在什么绝对的、永恒的“禁区”。只要把革命干劲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经过不断研究、试验,就能够打开所谓“禁区”,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工人们批判了“洋奴哲学”,踢开了“爬行主义”,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找出了设备、工艺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技术革新活动蓬勃向前发展。
大破“专家路线”,坚持群众路线
在改革设备的过程中,这个厂有些人怀疑工人群众的力量,说什么“专家、教授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一些工人还能弄出个什么名堂来?”也有人担心“群众都动起来了,会把生产秩序搞乱”,主张只让少数熟悉业务的人来搞。
厂革委会和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针对这种论调,引导广大群众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回顾建厂以来的两条路线斗争史,进一步深入批判刘少奇的“专家路线”和“群众落后论”。工人们指出,劳动群众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实践,是科学文化发展的唯一源泉。可是,一切剥削阶级总是把发展文化科学的功劳记在他们自己和为他们服务的少数“专家”、“权威”身上。这是历史的颠倒,我们工人阶级要把这种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
经过大批判,工人们大长了志气,增强了信心。他们和革命干部、革命技术人员一起,对工艺、设备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分析,提出改革方案,经过集体讨论,领导审查批准,然后,有的“割盲肠”,有的“摘肿瘤”,有的“换内脏”,展开了合理的改造。例如,“合成反应器”,被称为是全厂“心脏中的心脏”,只有专门制造厂才能生产。这个厂的工人奋战三个月,自己设计、制造出一台比原有设备体积小、生产能力高的“合成反应器”,代替了原有的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控制“合成反应器”中部温度的“串级表”,也是关键设备,过去不许工人触动它。以工人为主体、有干部和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小组,敢于革命,善于革命,用国产电子计算机代替了它,结果运行稳定,调节质量良好。广大干部、群众群策群力,在很短时间内,就使技术革新在全厂遍地开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在技术革新活动中,这个厂的革委会和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坚决执行毛主席的群众路线,做到了四个“坚持”:第一,坚持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积极支持群众的首创精神。如技术革新方案,由班组提出,经过群众广泛讨论,然后集中正确意见,作出决定,再交群众去执行。第二,坚持“两参一改三结合”,组织以工人为主体,有革命干部和革命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技术革新小组,充分发挥工人群众的主力军作用,也发挥革命技术人员的积极作用。第三,坚持一切经过试验,把革命干劲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取得了技术革新的巨大成果,又确保了安全生产。第四,坚持“领导一定要走在运动的前面”,全厂设立技术革新的统一机构,各车间的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这项工作,加强对技术革新活动的领导,保证了技术革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厂革委会和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领导群众开展这场技术革新活动中深切体会到,依靠少数人办企业,就冷冷清清,洋框框破不了,生产上不去;充分发动群众,就会热气腾腾,生动活泼,冲破洋框框,把生产潜力变成现实的生产能力。
大破“消极平衡论”,坚持先进带
后进,后进赶先进
北京有机化工厂在开始酝酿改革设备的时候,有人提出:“现代化的化工企业,生产具有均衡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就是某些局部的机器设备能改造成功,提高了生产能力,其它环节上不去,也是没有用的,何必费那个劲呢?”
厂革委会和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认为,这种“革新无用论”,是“消极平衡论”的翻版,必须发动群众彻底批判。他们组织广大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发展的东西,我们必须反对平衡论,或均衡论”的教导,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广大群众通过学习和大批判进一步认识到,一切事物的发展,平衡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他们说,我们所讲的平衡,是促使后进赶先进,推动生产波浪式地发展的积极平衡,而不是因循守旧,限制和阻碍生产发展的消极平衡。我们工人阶级就是要大破“消极平衡论”,坚持进行积极的平衡,不断提高生产水平。
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指导下,全厂广大工人、技术人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在坚持正常生产的同时,大搞技术革新。聚合工段的工人一马当先,进行技术革新,使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这时,整个生产流程中出现了中间高、两头低的不平衡局面。接着,全厂生产流程的第一个工段——乙炔清净工段,也通过技术革新,使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处在清净和聚合工段中间的合成、精馏两个工段,变压力为动力,奋起直追,也使生产能力大大提高。随后,回收工段和皂化工段的技术革新也都相继成功。这样,全厂综合生产能力很快比原设计提高了一倍,达到了年产两万吨的水平。
目前,北京有机化工厂的工人、革命干部和革命技术人员正在继续深入开展斗、批、改,进一步开展
“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向着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查看完整版本: [-- 向技术革新要产量——北京有机化工厂的调查报告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