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向农副产品要塑料原料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1年05月 -> 向农副产品要塑料原料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浙江省轻工业局写作小组 1971-05-29 00:00

向农副产品要塑料原料

第3版()
专栏:

向农副产品要塑料原料
浙江省轻工业局写作小组
我省的塑料工业是在一九五八年开始发展起来的。过去,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在一个时期内,曾经偏重抓了“有名有利”的塑料制品加工,对于塑料工业所需的原料,则两眼向上,两手向外,依赖外地支援。这种光搞加工不搞原料的修正主义办工业路线,严重阻碍了省内塑料工业的发展。
广大革命群众早就强烈要求改变这种搞“无米之炊”的不合理状况。但过去在修正主义办工业路线的干扰下,有三个精神枷锁,束缚着我省塑料原料生产的发展:一个是“化工神秘论”,把化工看得神乎其神,就是怕小厂小社搞不起来;一个是“机械分工论”,把搞塑料原料看成只是化工部门一家的事;再一个是所谓“浙江缺这少那,搞塑料原料没有条件”,只好坐待外援。在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修正主义办工业路线,但对以上三种错误思想,还必须进一步肃清,才能促进塑料工业的更大发展。
有人说:“化工化工,变化无穷”、“管道管道,全不知道”,他们把化工生产看得高不可攀,认为只有大厂、专家才搞得起来。可是广大工人并不这样看。他们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化工生产,说得再奥妙,终究是可以认识的,只要我们敢于实践,善于总结经验,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瑞安塘下化工厂几十个以前只会烧蛎灰的工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坚持一百多次试验,终于利用甘蔗渣制成的糠醛,搞出了一种用途广阔的工程塑料——2014呋喃树脂,土法上马搞出了“洋”产品。衢县棉棕社的弹花工人,因陋就简用酒坛搞出了糠醛和四氢糠醇。我们抓住这些破除“化工神秘论”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推广,迅速掀起了兴办塑料原料工业的群众运动。全省目前已有二十几个县搞出了塑料原料。
过去有的人对塑料原料的生产,强调只能由化工部门去搞,而不放手发动群众。这种“一家独办”的做法,其实质是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在兴办塑料原料工业的战斗中,我们彻底打破了这种“机械分工论”。从化工系统到各行各业,从国营大厂到手工业小厂小社,从城镇街道企业到农村社、队,一百多个企业,数千名革命群众一起投入了战斗。结果不但把小型塑料原料工业迅速办了起来,而且有不少因地制宜的创造。
我省在发展塑料工业中,还有这样一种论调:“浙江缺少化工矿产资源,要搞塑料难上难。”广大革命群众狠批了这种懦夫懒汉思想。他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发展塑料原料中合理利用了本省丰富的农副产品。全省大小一百多个单位,利用甘蔗渣、茶子壳、棉子壳、玉米芯、砻糠、麦秆等多种多样的农副产品,提炼出了糠醛,并在这个基础上试制了呋喃树脂和四氢糠醇;还用蓖麻油制成尼龙1010和尼龙11,用金刚刺制出酒精,然后制成聚乙烯等等。
许多地、县还在当地党委统一领导下,狠抓了“起始原料”的落实。如地处沿海的温岭县,在县办塑料厂利用蓖麻籽试制成功织渔网的尼龙11后,县革委会向全县发出了“为革命大种蓖麻”的通知,号召全县几十万人民每人种植五至七株,大力支援工业生产。党委加强领导,各部门大力协同,群众干劲冲天,把塑料原料生产搞得热气腾腾。真是千难万难,发动了群众就不难。事实彻底粉碎了所谓浙江发展塑料工业没有条件的无所作为的论点。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塑料原料生产的局面一打开,整个塑料工业的路子就宽了。在群众性兴办塑料原料工业的推动下,我省塑料工业生产有了显著增长,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局面。


查看完整版本: [-- 向农副产品要塑料原料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