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圩堤禁区”打开了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1年08月 -> “圩堤禁区”打开了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中共江西省永修县虬津公社委员会 1971-08-29 00:00

“圩堤禁区”打开了

第4版()
专栏:

“圩堤禁区”打开了
中共江西省永修县虬津公社委员会
我们公社位于修河中游,每年有两、三个月汛期。贫下中农早就想修建圩堤,确保农业稳产丰收。过去,刘少奇在水利战线上的代理人百般进行阻挠和破坏,把虬津这块沙洲宣判为“圩堤禁区”。
沙洲真的不能修圩堤吗?毛主席教导说:“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遵照毛主席的这个教导,进行调查研究。我们从沙洲上修放水圳不渗水的实践中,联想到沙土修堤的可能性。沙洲上筑起的放水圳,经得起八、九十马力抽水机流量的冲击,扎实的圩堤不是也可以拦住洪水么?虬津的沙洲是夹沙土壤,弱点是粘性差,但它细腻,堆积起来坠实;同时,它又有吸水、滤水的特点,适应性强。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得出了在沙洲上可以修建圩堤的结论。
后来,我们决定先修建工程较小的麻洲圩,以便取得经验,以利再干。这时,有的人说:“在这样的地方修圩,清基要清出老土,才有把握。可不能蛮干啊!”圩堤施工指挥部认真考虑了这个意见,认为从修圩作堤的理论上说,清基清出老土当然好。可是经过试验,深挖数丈还是层土层沙,这样挖下去,要清到那年那月才能见老土?我们组织大家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的教导,使大家认识到,既不能没有根据“想当然”地蛮干,又不能生搬硬套书本上的条条。应该从实际出发,从客观事物中引出固有的规律性。我们又进行分析:修河中游属易涨易退的山溪水,风浪不大,河岸地势较高,堤身浸水晚,退水早。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决定清基一至两米,清出响沙层后,用黄土代替混凝土做核心墙。经过一个冬春的施工,终于在虬津这个
“圩堤禁区”修起了一座沙质土壤圩堤。这座圩堤经受了四、五年汛期洪峰的考验,达到了预想的目的。
毛主席教导我们:“从事变革现实的人们,常常受着许多的限制,不但常常受着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也受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客观过程的方面及本质尚未充分暴露)。”我们在修建红桥圩时,正是在不断地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的。
红桥圩不仅战线长,而且上端水深湍急,冲击力对准一片沙洲。在这种情况下,圩基怎么定?公社党委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组经过反复测量,认真分析,终于摸清了枯水时滩干水浅,急流的冲击力正好对准沙洲;涨水时,由于北岸有个圩,把奔腾直下的洪峰逼向南岸红桥沙洲上游,红桥的沙洲成了积土成沙的缓滩。这使我们认识到枯水时修河水冲击红桥沙洲,涨水时反而保护红桥沙洲。因此,在红桥沙洲上定基,可以有效地扩大受益面积。为了确保圩堤的安全,避免冲击力,我们还根据老农、技术员的建议,增加堤身坡度。这件事使我们认识到,客观现实世界是在发展变化的,人们的认识也必须适应变化着的情况,否则,就很容易把片面的认识误认为普遍真理,给革命工作造成损失。
四年来,我们公社的贫下中农以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为武器,硬是在被宣判为“圩堤禁区”的河岸上,修筑了四座圩堤,改变了洪水为害的局面。


查看完整版本: [-- “圩堤禁区”打开了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