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讲授“延安作风”前后——改革语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1年10月 -> 讲授“延安作风”前后——改革语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宗瑜 1971-10-27 00:00

讲授“延安作风”前后——改革语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第3版()
专栏:

讲授“延安作风”前后
——改革语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我是旧学校培养出来的,受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影响很深。在文化大革命中,通过狠批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学习和实践毛主席光辉的教育革命思想,我的思想有了一定的改变。
在上学期语文课进行
“继承发扬延安作风”的单元教学时,经过教研组同志的讨论和自己初步备课,对“延安作风”这一概念和内容,我是能讲出一些的,但我感到这样走上讲台是不行的。首先,我对自己问了几个“为什么”,如:延安作风的根本精神是什么?学生会提出一些什么问题?等等,自己还是讲不出个所以然。同时,对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心里也没有底。这时,我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许多东西单从书本上学是不成的,要向生产者学习,向工人学习,向贫农下中农学习”。我决心老老实实地向工农兵学习。
我先去访问工农兵家长,并在访问中约请解放军同志来学校对师生进行一次“延安作风”的教育。我第一次去访问的学生家长是一位解放军同志。解放军同志用生动的事例,明确的语言,深刻地给我上了一堂“延安作风”课。他又把延安时代的生活和今天的条件作了对比,指明今天条件好了,为什么还要艰苦奋斗的道理。就这样,我一连访问了几次,比较深刻地理解了延安作风的伟大意义。
这时,我又想到,要达到转变学生思想的目的,在教学中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用延安作风之“矢”,来射学生们思想上之“的”。只有事先掌握了学生中的思想动向,才能有的放矢地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深入调查中,我发现班上有些学生是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子女,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存在着“浪费一点无所谓”的倾向。他们不懂得为什么今天条件好了,还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还要节约闹革命的道理,有的甚至对今天学校这样好的条件还不满足,认为“土气”。我就把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准备来讲课的解放军同志共同研究,一起备课,使解放军同志在讲课时更有针对性。由于解放军同志和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个单元的课就上得比较生动、活泼。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听着;在进行讨论时,他们联系自己思想实际,发言十分热烈。课后,我又发动他们去找南泥湾、南京路上好八连及工人阶级中艰苦奋斗的先进事迹的材料,作为辅导读物,并要求他们学英雄,见行动,促进自己的思想革命化。有些女同学过去不肯穿旧衣服,通过学习后说:“光想穿新衣,不肯穿旧衣,那就是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传家宝。”有的还自觉地学习缝缝补补,发扬好传统。一个以艰苦朴素为光荣的好风气,在班级里正逐渐形成。
同时,由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上,进步也很快。他们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产生了迫切要求反映出来的愿望。他们主动地向我提议,要去宣传落实毛主席关于“节约闹革命”的指示。我就结合写字课,组织他们写了“节约闹革命”、“节约一度电,打击帝修反”、“节约一滴水,打击帝修反”、“节约用电”等标语,带领他们在学校各处张贴;并且组织他们一起编写快板,到社会上进行宣传。
上海武康路小学教师 王宗瑜


查看完整版本: [-- 讲授“延安作风”前后——改革语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