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扎根苗岭——记贵州省剑河县南哨医疗小分队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1年12月 -> 扎根苗岭——记贵州省剑河县南哨医疗小分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1-12-29 00:00

扎根苗岭——记贵州省剑河县南哨医疗小分队

第4版()
专栏:

扎根苗岭
——记贵州省剑河县南哨医疗小分队
在苗岭山区,清水江畔,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支为各族贫下中农治病送药的医疗队伍,这就是贵州省剑河县南哨医疗小分队。
这支医疗小分队,是由上海市医学院、校的二十九名男女青年学生组成的。三年多以来,他们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经风雨,见世面,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受到了贫下中农的热情赞扬。
壮 志 凌 云
一九六七年秋,上海第一医学院的革命师生遵照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指示,掀起了上山下乡,为五亿农民防病治病的热潮。共产党员、一九六六年届毕业生周剑萍,心情格外激动。这个工人家庭出身的女青年,串连了一些本届毕业生和其他年级的同学,在一起学习毛主席的光辉指示,批判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和医疗卫生路线。大家说,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的旧学校里,这个系,那个系,就是与三大革命运动没联系;这门课,那门课,就是不讲为工农兵服务这一课。十多年来,我们不知道工人怎样做工,不懂得农民怎样种田,这样下去,怎么能为人民服务呢?他们还回顾了一九六五年的一场斗争。那时,他们中间有的人接到山区贫下中农的来信,了解到山区缺医少药的困难,曾自动组织起来,要求到农村干革命。可是,一小撮走资派却说:“上海医学院是医学学府,不许擅自行动。”在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控制下,他们革命的愿望未能实现。现在,他们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他们怎么能不欢欣鼓舞!
大家纷纷表示决心,到山区农村去,为贫下中农服务一辈子!共产党员、一九六六年届毕业生孙有余说:“在旧社会,我妈妈生了十个孩子,由于无钱治病,死了七个。解放后,我们从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可是,刘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农村仍然缺医少药。我的一个弟弟得了急病,外祖父摇船三十多里送弟弟进城看病,还没等挂上号,弟弟就断了气。我一定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全心全意为广大劳动人民谋幸福。”他们决心成立一支医疗小分队,到贵州高原安家落户。他们贴出决心书以后,立即得到了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的坚决支持和亲切关怀,得到了广大革命师生和革命家长的热烈赞同和鼓励。
一九六八年二月,医疗小分队的二十几名男女青年,满怀革命的豪情壮志,背负着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踏上了为改变农村缺医少药面貌而斗争的征途。
落 地 生 根
医疗小分队来到剑河县南哨公社安家落户的消息,象春风一样,很快传遍了苗岭山区。居住在这里的苗、侗、汉等各族贫下中农,爬山涉水,敲锣打鼓,象迎接亲人一样接待了这批来自祖国东海之滨的青年。他们奔走相告:“毛主席给我们派来了医生!”
有的贫下中农听说苗岭深山来了上海的“大夫”,立即把瘫痪多年的老大爷、双目失明的老妈妈、久病不起的小孩子,一个一个地抬到了医疗小分队的住地,要求马上给予治疗。解放前,这里一无医,二无药,巍巍的苗岭,不知埋下了多少穷人的尸骨;解放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又极力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使广大贫下中农仍受着缺医少药的痛苦。今天,当他们见到了毛主席派来的医生,是多么高兴啊!医疗小分队的队员们立刻投入了战斗,给贫下中农医病送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
“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前进的道路不是平坦的。小分队干了一段时间以后,有的人产生了怕苦怕累的思想。这里开门见山,出门爬山,山外有山,比起上海的城市生活,条件确实艰苦。医疗小分队的领导小组便带领队员们,经常到贫下中农当中去,和贫下中农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和劳动,请老贫农讲家史、村史,忆苦思甜,进行阶级教育。队员们看到大田生产队十二户贫下中农劈山引水,苦战三个冬春,从悬崖陡壁上开出一条长五千多米的盘山引水渠,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在抗洪救灾战斗中,他们看到一位老贫农摇船赶去抢救集体财产,而对自家的房屋被淹却不在意。这一桩桩一件件,激励着他们在思想革命化的大道上阔步前进。他们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决心扎根苗岭一辈子,继续革命永向前。
小分队有一位一九六六年届毕业生张永信,在学校时,成天废寝忘食地钻在图书馆里翻资料,作笔记,想着个人成名成家。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提高了觉悟,申请参加了医疗小分队。来到农村,他和贫下中农一起生活和劳动,参加社会调查和医疗实践,不怕苦,不怕累,勤勤恳恳为贫下中农服务。有一次,他和小分队的另一个队员在巡回医疗中,翻山越岭,连续三天两夜行走了二百四十多里山路,救活了三个垂危的病孩。每当他们治好一个病孩后,贫下中农总是握住他们的手激动地说:“感谢毛主席!感谢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这时,他更加感到,背着药箱跑山沟,串村寨,虽然苦一些,可是为各族贫下中农防病治病,这是多么崇高、多么有意义的工作啊!
小分队的队员们,在思想感情上几乎都经历了张永信这样的变化。他们想贫下中农所想,急贫下中农所急,每次出诊总是尽快地赶到病人家里治病送药。
医疗小分队在思想革命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他们在工作中做出了成绩,受到了贫下中农的称赞和上级的表扬。一九六九年国庆二十周年,他们的代表幸福地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在一片赞扬声中,医疗小分队有的成员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放松了思想改造。小分队立即进行了开门整风。贫下中农带他们到当年工农红军长征时走过的老山界去,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小分队的队员们表示:继承红军先烈志,革命红旗扛到底!一点成绩,十倍虚心;一分荣誉,十分责任。
开 花 结 果
医疗小分队在前进,他们为党为人民不断作出了贡献。三年多来,他们身背药箱,走遍了太拥区六个公社的每个村寨,诊治病人两万多人次。他们还在当地各级革委会和医疗卫生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采取
“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举办了“赤脚医生”学习班,为各族人民培训了自己的卫生员。现在,太拥区各个公社已普遍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每个大队和村寨都有了自己的“赤脚医生”。一个群众性的防病治病队伍正在形成,侗村苗寨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一个仲夏的深夜,南哨公社章汉大队苗寨的一位老贫农,点着火把,来到小分队住地敲门,说他家孩子患麻疹,高烧不省人事,要求派医生去他家治病。小分队立即派出了两个人出诊。从小分队住地到章汉苗寨二十多里,全是羊肠小道,要翻越两座山,走了三个多小时,黎明前才赶到病家。他们来不及擦把汗,就开始了紧张的抢救工作,然后又在病儿身旁守护了一天一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小孩的病情有显著好转,他们才离开。
在三年多的医疗实践中,医疗小分队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到了许多过去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现在,在医疗设备简陋的条件下,他们不仅能诊治农村中的多发病、常见病,而且还能诊治一些疑难病。过去他们从未拿过手术刀,现在能成功地进行胃大部切除、子宫全切除、肠吻合、二十六斤肿瘤摘除等难度较大的外科手术。
在创造祖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斗争实践中,他们爬高山,攀悬崖,穿行于原始森林之中,为革命采集中草药,为人民搞中草药试验。贫农家庭出身的共产党员钟秀清,为采集中草药和收集民间验方、偏方,风里来,雨里去,一年之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登群山,访千家,尝百草,做试验。近两年来,他跑遍了太拥区所有村寨,步行了一万多里崎岖小路。他原来不识中草药,经过实践摸索,现在能认识和掌握四百多种中草药,成了群众所欢迎的既会西医、又会中医的好医生。他说:“为人民谋福利,我愿踏破万重山。”三年多来,全队已采集各种中草药干品五千多斤,收集民间验方、偏方两千多个。经过反复实践,他们总结出治疗“咳、泻、伤”等农村常见病和一些疑难病症的方剂,并制成各种膏、丸、散等几十种中草药成药,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山区人民防病治病。这些成药又经济,又实惠,受到了各族人民的欢迎和好评。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查看完整版本: [-- 扎根苗岭——记贵州省剑河县南哨医疗小分队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