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峪口的变化 山西省祁县峪口公社峪口大队调查报告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2年01月 -> 峪口的变化 山西省祁县峪口公社峪口大队调查报告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2-01-24 00:00

峪口的变化 山西省祁县峪口公社峪口大队调查报告

第2版()
专栏:

峪口的变化
山西省祁县峪口公社峪口大队调查报告
峪口大队的社员这样描绘今日的峪口:东山果树连成片,西山尽是大寨田;林荫夹道新房舍,电力扬水上高塬。
峪口是太行山老解放区的一个山村。抗日战争期间,日寇烧杀抢掠,一度把峪口变成了“无人区”。解放战争中,峪口人民英勇战斗,配合解放军在有名的板山战斗中重创蒋阎匪帮。二十三年来,峪口人民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把峪口建设成富饶美丽的新山庄。
阔步前进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峪口大队的情况正是这样。这里的广大社员群众和干部,在激烈的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中,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狠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峪口发生了激动人心的变化。
板山前面的西山,当年曾是硝烟迷漫的战场,旱坡一片;今天,山涧的伏溪河水,被引上了高塬,西山成了梯田层层叠叠,渠道纵横交错的米粮山。
伏溪河在东西两山之间。过去它只能浇灌村北边的三百八十亩粮田和林地,而东西大片山地,都是年年干旱,粮食亩产量不过百斤。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把山涧泉水送上高塬,是峪口人民世世代代的愿望。一九六○年,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峪口贫下中农,击退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粉碎了一小撮阶级敌人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使集体经济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就在这一年,大队拨出四万元公积金,自筹自建,架设了六里高压线,二里低压线,购买了变压器,为涧水上高塬创造了条件。一九六三年和一九六八年,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先后建设安装起东西两座高灌站,把深涧溪水用电力送上高塬。后来为开拓水源,又打了深层水井,结合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使全大队的大多数耕地,由旱地变成水浇地,山地变成梯田,粮食低产变高产。一九七一年,全大队粮食总产量达到九十一万八千斤,平均亩产量七百八十三斤,比办社前的一九五三年分别增长了二点三倍和四点五倍。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对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全面发展
近年来,峪口社员招待初来的亲友,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带领客人到东山果园游览。我们来到峪口也不例外。头一天,老民兵英雄、党支部书记庞立维同志就把我们领到东山。站在山前向上望,果树一层层;攀上山顶向下看,林园一大片。冬季虽无花叶,但苹果树青里透红,蜜桃枝又红又嫩,仍是一幅秀丽的画图。
农业合作化以前,这里有些毛桃、毛杏、小沙果,为数很少,说不上什么经济收入。一九五五年,试栽成活了六十株苹果树。第二年就自办苗圃,培育了一万一千多株苹果,三百多株葡萄。那时候,经过社员讨论,高级社制订出鼓舞人心的远景规划:远山高山森林山,近山低山花果山,道路两旁林荫化,家家院有葡萄架。阶级敌人对此却在恶毒地冷讽热嘲,说什么“还不知牛年马月才能吃上果子。”现在,高级社时期的远景规划,除第一条还在继续完成外,其它三条都实现了。峪口大队拥有一万三千多株苹果树,五千多株其它果树,八万四千多株木材树。
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在一九六○年后大刮单干妖风的时候,阶级敌人大肆叫嚷“先把苹果树下放!”怎么办?在干部会上,从前的老民兵、林业队队长庞立传,斩钉截铁地说:“拚了命也不能把果树下放。下放果树是挖社会主义的墙脚,有我们活着,他们就别想这么办!”党支部紧紧依靠贫下中农,顶住了单干妖风,把林业生产、多种经营继续推向前进。
一九六三年,第一批栽的果树开花结果了。大队相继召开了烈军属、老贫农和全体社员会,把收获的部分苹果分送给大家。鲜红的苹果,有力地回击了阶级敌人散布的流言蜚语。有的老年人三五结伴,互相搀扶,登上东山游览果园。从此以后,峪口大队的社员就有了招待亲友游果山的习惯。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果品生产改变了峪口大队基本上是单一农业经济的状况。去年收获苹果四十八万斤,其它干果水果十五万斤,果品产值十一万九千多元。同时,牧业、副业也在发展。大队办起了砖窑、粉坊、醋坊、豆腐坊。
新的开端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进入村里,打谷场、饲养院传来一阵阵??轧轧的机器声。这个大队仅动力、排灌、耕作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就有五十五部。
峪口大队的社员,谈起机器代替沉重的体力劳动,就要从三条扁担说起。合作化前,不仅没有机器,车辆也是稀罕的工具。初办社时,全村只有一辆铁轮大车。那时候,家家户户离不开三条扁担:一条是两头尖的签担,一条是系着八股绳的大扁担,一条是钉上铁搭钩的小扁担。春天,踏着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把种籽、肥料担出去,秋天再把粮食、秸秆担回来。人们给三条扁担起了总名,叫它“压弯腰”。农业合作化以后,开始置车买马,今天已经有了六辆胶轮大车,七十一辆小平车。修了八条大路,全长二十九里。农业合作化前,这里仅有一条车不能掉头、马不能并立的小车路,赶车人生怕对面来车,一上路就不停歇地放开嗓门吆喝,因此被叫成“喊辕路”。而今,通向村外的是可并行两辆汽车、林荫夹道的乡村公路,通向东西两山的是蜿蜒盘旋的大车路。
峪口大队耕作、运输等从主要靠人力发展到主要靠畜力,又从主要靠畜力向主要靠机械迈进。三条扁担,除担水时还用一下搭钩扁担外,其余两条已很少使用了。农作物脱粒,粮食加工,饲草加工,油料加工,已经使用了机械。使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有了新的开端。社员们风趣地说:如今是扁担睡了觉,石磨石碾放了哨。
生产的发展,公共积累的增多,促进了生产条件的改善;生产条件的改变,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公共积累的增多。一九五五年,实现初级合作化时,才有八百六十多元的公积金,而去年提取的公积金即达五万多元。全大队价值六十三万六千多元的固定资产中,机械、车辆等就占十二万五千多元,占固定资产价值的百分之二十。
水涨船高
随着生产的发展,峪口大队的社员,家家收入逐年增加,户户生活越过越好,他们把这比喻为“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访问了社员郭发忠家,他是一九四六年从河南林县逃荒来到这里的老贫农。当时他的全部家当是三大件:一条扁担,一口铁锅,一卷行李。他又打短工又打铁,生活十分艰难。现在,他家有自行车一辆,衣服被褥样样俱全,全家七口人,三个劳力,一九七○年光现款就分了七百元。
人口多劳力少的社员,生活也过得不错。下中农社员庞贵宝家的光景就是证明。解放前,父亲养活不了他和他母亲,跑到包头拉人力车,母亲被迫改嫁,他给人家打短工。如今,他家十口人,就他一个全劳力,人民公社化以来他没有欠过债,生活越过越好。
新年前夕,正是分配决算时节。大队表册上的数字说明,一九七一年的社员分配总额将达到十二万三千五百元,平均每户六百五十元,比实现初级合作化的一九五五年增长二点一倍,比一九七○年增长百分之六点五。解放前,全村只有地主有两辆自行车;现在全大队有自行车一百六十二辆,缝纫机四十八架。一九七○年秋收分配以后,全大队一百八十六户中,有一百四十八户存了款,存款总额达四万五千余元,平均每户近三百二十元。截至一九七一年分配决算前,平均每户仍有存款一百元。
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社员收入的增加,峪口的房屋也在逐年更新。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有相应的发展。合作化前,全村只有一座小学,如今办起了七年制学校,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大队还实行了合作医疗,便利社员防治疾病。贫下中农感慨万端地说:
“解放前我们是粪克螂,如今变成了金镶玉,没有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我们做梦也想不到如今这么好的光景!”
壮志凌云
峪口大队富了,社员生活好了,但他们并不满足。他们想的是祖国的富强,世界人民的解放。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支援国家建设和世界革命,全大队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新的农田基本建设。
山野上传来阵阵炮声。面对着滚滚烟尘,大家想起了一九四七年板山战斗的情景。在这里和社员们一起劳动的大队革委会副主任白光裕,满怀激情地说:“过去我们开炮,炸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如今我们开炮,为的是建设社会主义,为支援世界革命作出贡献。”他的话,说出了全体社员的豪情壮志。
心里装上大地球,改天换地有劲头。被群众誉为红色保管员的共产党员冯维新,拉车运土装得多,跑得快,汗流浃背不知累,寒风刺骨不觉冷,每天要多拉三十多车。女青年庞凤仙,原来是“不骑马,不骑牛,骑着驴儿走中游。”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她上工走在前,劳动拣重活干。全大队共有男女全劳力和半劳力二百八十八个,但是出勤人数却是四百零三人,因为许多不在劳力数内的社员也参加了改天换地的战斗。
中共晋中地委 中共祁县县委调查组


查看完整版本: [-- 峪口的变化 山西省祁县峪口公社峪口大队调查报告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