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要适应事物的变化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2年03月 -> 要适应事物的变化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2-03-24 00:00

要适应事物的变化

第4版()
专栏:

要适应事物的变化
铁道兵某部七连奋战在大山腹中的“地下长廊”里,凿穿一座座隧道,战胜了变化多端的石头。
一次,连队开凿一座隧道,遇到了一种特别坚硬的石头。钻头打在岩层上,乱蹦乱跳,火星直冒,只见钻杆呼呼转,就是进不去。战士魏泽前看了这种情况,心想,有了合金钻头还愁攻不下这特坚石?过去对付坚硬石头,都是采取“以硬攻硬”的办法,这次他也照老经验办事,开大送风开关,用力猛顶风枪,满以为风大转速快,压力大,一定能钻进特坚石。不料没多久钻杆就被折成了两截,岩层上也只出现个小白点点。他换一根钻杆继续干,又折断了。一个工班连续断了八根钻杆。实践逼着魏泽前开动脑筋,用心思索。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魏泽前一字一句地认真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教导,联系连队的施工实践,他想:过去在打比较松软的石头时,采取风量适当,减少风枪推进力的办法,解决了卡钻和泥土堵住钻头水眼的问题;遇到地下水时,采取两步开挖,多打眼、打浅眼、快装药、快点炮的方法,解决了炸药受潮的问题。一系列的事实,使他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特殊性和固有的规律,做任何工作都必须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过去连队攻克了千变万化的岩层,不就是采用了千变万化的办法吗?这次打特坚石遇到了困难,就在于自己对隧道里的石头没有认识,满足于过去的经验,按原来在一般坚石上打眼的方法对付它,那还有不碰钉子的?
导坑里,小魏细心观察钻杆在岩层上转动的情况。他发现风开得小的时候,钻杆转速慢,不那么弹跳,力集中在一个点上,眼打进去了,钻杆也没有折断。这使小魏进一步明白了,断钻杆的原因,是因为风大,转速快,加上使劲大,震动力也就大了,钻头在特坚石上乱弹乱跳。要是使风枪不左右摇晃,钻头不乱弹乱跳,减少震动力,钻杆就不会折断了。如果钻杆断不了,快点加大风力,不就解决了打眼速度的问题了吗?小魏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于是,他就先把风开小些,等钻到一定的深度,再逐渐把风开大。这时,虽然转速加快了,钻杆也没有折断。
斗争长才干,实践出真知。魏泽前逐步地理解到,要做好工作,人们的思想就要适应事物的变化,就要善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不能用经验主义和停止的观点来对待客观事物。从此,他更加努力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施工实践。他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终于摸索到了攻克特坚石头的办法,打眼速度不断加快。同志们称赞他是个善于动脑筋的风枪手。
本报通讯员


查看完整版本: [-- 要适应事物的变化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