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塞北小江南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2年03月 -> 塞北小江南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2-03-25 00:00

塞北小江南

第2版()
专栏:

塞北小江南
塞北燕山岭上的兴隆县大山大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战天斗地,治山治水,把一个乱石滚滚的穷大山,变成一个“荒山披绿装,梯田满沟堂,有水又有电,粮谷堆满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里的粮食亩产一九六五年是六百多斤,一九七一年战胜严重干旱,平均亩产达九百七十多斤,连续五年跨“长江”,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
大山大队,平均每人不到六分山地,分布在深山峡谷之中,是个有名的乱石沟。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他们决心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彻底改变落后面貌。但也有人说:咱们这里是个乱石坡,治到那年是个头?大队党支部针对这种思想,引导干部群众反复学习《愚公移山》,对照大寨,联系自己:是胸怀大志创新业,还是无所作为守旧摊?大家认识到:创新业,能叫山河换新颜;守旧摊,山河依旧难改变。于是,大队党支部带领群众有计划地治山治沟,掀起了改天换地的热潮。这里每修一道梯田,都要经过挖基、凿石、垒坝、垫土的几道工序,工程量很大。在山坡上打坝需要到沟底运石,沟底造地需要到山上运土。由于沟深坡陡,运石倒土只能靠人背、肩扛。在困难面前,党支部的领导成员以身作则,带动群众,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沟坡都得到了治理。
沟坡治了,水还很缺。下雨洪水满沟流,天旱要水贵如油。经过闸沟打坝,拦住了洪水。可是由于这里山高谷深,断层多,溪水漏入地下,有水用不上。于是,群众又提出兴修水利的计划。有些人听了摇头,认为很难办到。大队党支部便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教导,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水利问题不解决,大山就不能彻底改变面貌。他们立志向山要水,向水要电、要粮。经过勘测规划,他们决定在东山脚下修拦水坝、办电站。
严冬季节,地冻石头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鼓舞着大山大队的干部、党员和群众。挖坝基需要跳到冰渣水里干,他们也毫不畏惧。经过连续奋战,终于把拦水坝筑出水面。他们就是这样,以“敢擒龙王斗倒天”的英雄气概,崩山开石,拦河筑坝,修渠引水,装机架线,苦战了二年,在大山的主沟上,筑起两道总长五十米、高四米的拦水坝,开出两条长四百米,深、宽各两米的引水渠,建成水轮机、水轮泵发电站各一处,小山村跨进了用电抽水上山的新时代。全大队扩大水浇地一百多亩。粮食加工、饲料粉碎等实现了机械化。去年虽然在庄稼抽穗、扬花的季节遇到四十天的“掐脖”旱,仍获得比一九七○年平均每亩增产五十多斤的好收成。
河北兴隆县报道组


查看完整版本: [-- 塞北小江南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