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人多嘴杂”是好事 不是坏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2年03月 -> “人多嘴杂”是好事 不是坏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叶树松 1972-03-26 00:00

“人多嘴杂”是好事 不是坏事

第4版()
专栏:

“人多嘴杂”是好事 不是坏事
解放军某部药局党支部书记 叶树松
有一次我在外边开会,没有和其他领导同志商量,就打电话通知生产组,要他们在一两天内赶制四百包菊花合剂药。任务布置下去以后,生产组的同志很为难,因为他们已经安排了其它生产任务。在家的领导同志立即主动找我商量,说我们药房还存有八百包菊花合剂药,可以满足需要,是不是先让生产组集中力量把一种新药试制出来。听到这话,我也觉得自己太主观了,没和其他同志商量,就随便决定问题,这样下去,难免要捅漏子,不但工作受损失,还会影响领导班子内部的团结。我想,今后有事得和其他同志商量商量再做,别这么瞎干一通啦。
可是,问题并不是那样容易解决的。我们药局的中药房和西药房相隔很远,不利于工作,我想把中药房搬到西药房这边来,便于病人和临床科室同志取药。这次,我接受了做菊花合剂药的教训,先和其他同志商量。谁知一商量,嘴可杂了,有的主张这样做,有的主张那样干,我一听心里就不耐烦,心想,不商量还省事,这一商量更罗嗦,你一个主意,他一个办法,七嘴八舌,乱糟糟的怎么能干工作,还不如我一个人拿主意来得干脆、痛快。于是,我就凭自己的“想当然”做出了“决定”:把中药房搬进西药房,一间房子,各占一半。结果根本行不通,别说中西药房合用一间房子,就是把西药房全部交给中药房,面积也不够。对我的“瞎指挥”,大家意见很多。为了搞好工作,有的同志建议把仓库腾出来做会议室,把中药房搬到会议室去。按照这个意见办,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这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想,过去办事没和其他同志商量,碰了钉子,这次和其他同志商量,又觉得“人多嘴杂”,不好办事,说来说去,还是自己群众观念不强,用相信自己代替了相信群众,用主观主义代替了集体领导。针对这个问题,我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伟大教导,认识到:主观主义,祸害无穷,脱离群众,一事无成。研究问题,“七嘴八舌”是难免的。大家敢于讲话,积极发表意见,这是好事,不是坏事。研究问题的时候“七嘴八舌”,正是为了干起活来不“七嘴八舌”,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做好工作。如果遇事不和大家商量,不去集中大家的智慧,主观片面地决定问题,其结果没有不碰钉子,不走弯路的。
编后
有些同志口头上也讲要发扬民主,依靠群众;但是,一碰到群众提意见多了,就从心里不耐烦。什么“人多嘴杂”啦,“众口难调”啦,说来说去,无非还是觉得自己说了算“痛快”。
“人多嘴杂”是好事,不是坏事。群众提意见多,说明人们敢于发表意见,乐于发表意见;说明大家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关心,对集体关心;说明大家肯于动脑筋,想问题,革命积极性得到了发挥。这是可喜的现象,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成果。
“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有了问题,你一个看法,我一个主意,七嘴八舌,广泛地发表意见,在这个基础上,正确的意见才能集中起来,好主意、好办法才能产生出来,人们的积极性也才能充分调动起来。
没有民主,就不会有真正的集中。不经过群众议论,就没有真正的思想统一,行动统一。这是辩证法。对七嘴八舌的意见不耐烦听,总想个人说了算,看起来固然“痛快”、“省事”,行动起来,必然步调不一,拧不成一股劲。
在这个问题上,叶树松同志的体会,对我们会有些启发。


查看完整版本: [-- “人多嘴杂”是好事 不是坏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