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实行启发式教学法的体会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2年03月 -> 实行启发式教学法的体会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向青 1972-03-31 00:00

实行启发式教学法的体会

第3版()
专栏:

实行启发式教学法的体会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员 向青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过去,我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够,在改革教学方法实践中矛盾就暴露出来了。
一九七一年第二学期,我负责主讲《历史唯物主义》课的一个专题:“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在教学方法上,我也作了某些改革,如课前印发提纲,指定了阅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的篇目,要求工农兵学员进行自学,大家也能够提出一些问题展开争论,因此,自以为已经“改得差不多了”。但是,在讲课时,却违背了毛主席的教导,没有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而是继续实行注入式的教学法。讲稿早就写出来了,我把它精简一下变成提纲印发下去,讲课的时候又把提纲变成讲稿搬上课堂。工农兵学员反映“不解渴”。有的还不满意地说:“是注入式,还是启发式?我看是讲稿式”。校、系领导及时地帮助我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并对这堂课进行了评教评学,分清什么是启发式,什么是注入式。这时,我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重新讲了这一课,进行了一次启发式教学的初步尝试,受到了工农兵学员的鼓励和支持。工农兵学员反映:“这不仅是补上了一堂业务课,更重要的是受到一次路线斗争的教育。”
从前后两次讲课中我得到了许多启示。
讲课要有针对性
前一次讲课中我回避矛盾。“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个专题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也就是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价历史人物。在评价历史人物中,又有一个如何评价帝王将相的问题。我过去认为这是一个“老大难”,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犯过错误,所以在这次教学中就从资产阶级“私”字出发,不敢触及这个问题。开始学习后,工农兵学员提出许多问题,并且争论十分激烈,如提出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如何评价的问题。当时自己没有认识到,敢不敢触及和正确讲解这个问题,是关系到要不要夺取资产阶级所占领的意识形态阵地的大问题,只是想:没有“把握”、没有“根据”,就不讲;甚至错误地认为工农兵学员提出这些问题是给自己添麻烦,加负担。为了应付局面,我在试讲时引了斯大林评价彼得大帝的一段话。工农兵学员提出,彼得大帝是个外国人,最好还是讲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我说:“这个问题我说不清楚”。什么“说不清楚”,实际是不愿亮自己的观点。因此,前一次课根本没有针对性,而是按照讲稿讲了一遍。
毛主席十分重视教学的针对性,有针对性才能举一反三,具有启发作用,才能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大家帮助我分析,提出:“为什么没有针对性?”我想来想去就是回避矛盾,怕犯错误。有的同志进一步向我提出:“你回避矛盾,就解决不了问题,那你讲课是为了什么呢?”说老实话,我从前就是为讲课而讲课,至于讲课的针对性,我根本没有去考虑。说到底,是个革命责任心问题。毛主席说: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用无产阶级政治做统帅,为革命而教,就站得高,就产生勇气;为讲课而讲课,老是考虑个人得失,就会回避矛盾,不敢迎着困难上。
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这个专题的教学,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这就是工农兵学员自学中提出的问题,大都同现实斗争有密切联系,避开他们的问题,就容易避开现实斗争,使教学脱离实际。第二次讲课时,我把工农兵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英雄、伟人、杰出人物的评价标准、如何产生、才能来源、作用发挥等方面,分析两种历史观的对立,狠批了“帝王将相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这对引导学员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批判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都有一定的启发。
但是,在第一次讲课时,我对自己的讲稿非常欣赏,对于工农兵学员提出的问题不重视。这是旧学风在自己身上的反映。实质上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没有解决。长期以来,我觉得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不好搞。有了这种思想,对理论联系实际便采取应付的态度。在备课时光在理论体系上下功夫、作文章,只在个别地方上加一两个现实性的例子。这种学风不改变,就不可能有启发式教学法。
认识到理论脱离实际学风的危害以后,我讲课就比较自觉地同现实斗争相联系了。
依靠群众进行教学
我前一次讲课虽然效果不好,还是下了“功夫”的,但靠的是“个人奋斗”,没有很好地走群众路线,怕别人提出变架子、改体系的意见。教学小组讨论时,我听不得相反意见,摆出一副我主讲的课就是我说了算的高傲态度;试讲时也是走形式、走过场。这种只相信自己,不相信群众的态度,危害是很大的,学员意见很多。
前一课碰了钉子,感到这种态度是不行的,不仅课要重新讲,态度也得来个转变。大家提出抓针对性,要联系实际,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感到“个人奋斗”也“奋斗”不出来了。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开始注意走群众路线。
过去总认为,课讲得好坏主要在于教员个人有没有水平。课讲好了,感到很自豪;课讲得不好,便灰溜溜的。我在这个专题的两次讲课中,第一次上课之前很自信,在下面不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而到了台上就心虚、胆怯。后一课课前经过了集体研究,集中了大家的意见,到了台上,信心就足了。这个信心、力量是有群众基础的。旧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搞的是关门备课,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没有主动性。教员懂什么讲什么,懂的多讲,不懂的少讲、不讲。贯彻启发式教学法就反了过来,要求教学有针对性,要回答问题,而学员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和现实斗争联系密切的问题,单靠教员短时间“个人奋斗”是不行的,必须靠领导、教员、工农兵学员三结合备课,也就是靠群众路线。(附图片)
北京大学历史系工农兵学员在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进行社会调查。他们请参加“二七”大罢工的老工人杭宝华讲党领导工人运动的革命事迹,接受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 新华社记者摄


查看完整版本: [-- 实行启发式教学法的体会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