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自觉改造 永不停息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2年04月 -> 自觉改造 永不停息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2-04-29 00:00

自觉改造 永不停息

第3版()
专栏:

自觉改造 永不停息
“我要来”还是“要我来”
一九七○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广西大邕江畔的解放军九曲湾农场,迎接一批来自全国各地大专院校毕业的女知识青年。她们是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来到这里劳动锻炼的。解放军同志举着火把,敲着锣鼓,夹道欢迎,热情地给她们煮稀饭,打洗脚水,争着把自己的蚊帐、床单送给行李还没有运到的同学们……。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使这些刚刚跨进新天地的知识青年感到无比温暖。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罗晓路一觉醒来。窗外,响着淅沥的雨声,几个解放军女同志,正在轻轻地给同学们准备洗脸水。一股暖流,涌进罗晓路的心里。她立即起床,和解放军同志一起提洗脸水。
新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罗晓路暗自下着决心:“虚心向解放军学习,向农场的老同志学习。他们怎么做,我也怎么做!”但是,她很快就发现,要实现这个决心并不那么容易。
第一次劳动,上山摘梨子。筐里装满了梨,要搬到十几米远的公路上去。同学们两个人抬一筐,感到很吃力。副指导员雷娅婷走过来了,她两手一提,把一筐梨轻巧地托上肩,转身就走。
罗晓路望着这位比自己年青的解放军女干部,心里想:“真棒!我能不能象她一样呢?”但她马上原谅自己:“我身体比她弱,怎能和她比!”
一天运煤,罗晓路挑了轻轻一担,走一步晃几晃。不久又下起雨来,她心里更着急:淋了雨患感冒怎么办!肩上的担子也似乎更重了。这时,解放军同志过来了。她们自己淋着雨,把斗笠送给同学们,挑着沉甸甸的担子飞奔过去。
“解放军同志真好!自己能不能象她们一样呢?”想到这里,罗晓路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但她还是原谅了自己:“她们锻炼的时间长嘛!”
这时候,党支部正在引导同学们讨论一个问题:怎样把党的号召,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把消极的“要我来”,变为积极的“我要来”,更加自觉地在劳动中锻炼自己。
“我要来,还是要我来!”对这个问题,罗晓路和许多同学一样,开始没有引起多大重视。大学毕业后,组织上考虑到她身体弱,曾分配她到一个县革委会工作。她自己三次向组织上申请,要求到农场锻炼。这还不是自觉响应党的号召吗?
而现在,这个问题却在她的脑子里激烈地翻腾着:难道自己到了农场,就算是自觉响应了毛主席的号召了吗?不!这还很不够。“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要自觉地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就要更加积极、自觉地在劳动中锻炼和改造自己,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
罗晓路进一步认识到:实现思想革命化,必须在三大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从此,她下定决心,积极主动地在艰苦的劳动中锻炼自己。
“大步迈”还是“小步走”
九曲湾农场的知识青年,经过几个月的劳动锻炼,象暴风雨中的雏鹰,翅膀渐渐硬了,飞得渐渐高了!
罗晓路也和大家一样,身体长得结实了,筋骨炼得硬朗了。刚来那阵,她爬十几米的小坡就气喘吁吁;如今,挑着百来斤的担子满山跑。
冬去春来,春季插秧开始了!挑秧也好,送肥也好,罗晓路走在紧张的春耕生产行列里,与大部分同学相比,担子不算轻,步伐不算慢,她感到轻松自如,心里乐滋滋地想:劳动这门课基本上过得去了,锻炼得差不多了!
真的“差不多”了吗?正当她这样想着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动人的情景:解放军战士邓木生,挑秧的担子比谁都重,跑得比谁都快,可是他还不满足,总是要求给他多装点,装到不能再装了,还是不过瘾,干脆换了一副箩筐挑起来了。
看到这情景,罗晓路感到脸上一阵火辣辣的。为什么自己刚有一点成绩,就开始自满起来?
“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毛主席的教导,开阔了小罗的心胸:我们肩上挑着的,不仅是一挑秧,一挑肥,而是革命的重担。革命的担子,是拣重的挑,还是拣轻的挑;在思想革命化的大道上,是大步迈,还是小步走?罗晓路下定决心:争挑重担,永不满足,大步前进!
一天夜晚,暴风雨快来了,全体出动抢运刚割下的稻禾。劳动了一整天的罗晓路,带领全班同学,争先在最艰苦的烂泥地里运输,坚持到深夜十二点。秋收季节,连里作了分工,少数体弱的同学中午上菠萝山值班,其他的人下午到稻田抢收。罗晓路中午自动到菠萝山值班,下午照常参加抢收。她说:革命的工作,都是份内的事,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
在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上,罗晓路大踏步地前进着。一九七一年八月十五日,正是到农场的一周年,她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起 点”还 是“终 点”
一九七一年九月间,一些原来担任排长的解放军同志接受了新任务,组织上分配罗晓路担任代理排长。
罗晓路仍和过去一样,劳动,在最前面;休息,在最后头。她处处注意向解放军同志学习:有了困难,自己首先承担;有了成绩,荣誉归于大家。她一心想着,决不辜负党的期望,要带领一排人更快地前进。
罗晓路仍和四班的同学们生活在一起,要求大家象过去一样对待她。但是不久,她发现四班的同学们对她的态度变了。有一天,她算着晚上该轮到自己站岗。可是一觉睡到天亮,竟没有人来叫她上岗。第二天休息,连里派公差,她争着要去。大伙却说:“你和我们一样劳动,还要负责全排工作,太辛苦了,出公差没你的事!”
几句话,几件事,引起了小罗的深思:自己担任了代理排长,就应该特殊一些吗?
晚上,罗晓路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心里分外明亮:“我们希望我国的知识分子继续前进,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逐步地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步地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而不要中途停顿,更不要向后倒退,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入了党,当了干部,这不是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终点,而应当是更好地向工农兵学习的新起点。
她诚恳地要求全排同学把她看作是继续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普通一员。她说:“大家爱护我,就应该更严格地要求我,帮助我和大家一起继续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
她不仅更虚心地向解放军学习,而且更注意向同学们学习。副业班班长张德洁,工作任劳任怨,思想进步很快,罗晓路便三番五次向她请教,请她介绍接受再教育的体会。家在农村的陈雪珍,对农活比较熟悉,罗晓路便拜她为师,经常找她商量工作。
“从旧学校培养的学生,多数或大多数是能够同工农兵结合的,有些人并有所发明、创造,不过要在正确路线领导之下,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彻底改变旧思想。这样的知识分子,工农兵是欢迎的。”
到九曲湾农场锻炼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迅速地在与工农兵结合的道路上前进。她们的脸晒黑了,心更红了,脚跟越来越稳了,肩膀越来越硬了。
大邕江畔的春天来得分外早。一九七二年一月,组织上决定把这批知识青年送上新的工作岗位。
在即将离开农场的日子里,她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给菠萝锄了最后一遍草,施了最后一次肥。她们总结了一年半来接受再教育的体会,留给后来的新同学们。罗晓路还和同学们一起,在自己经常劳动、生活的地方,栽下了十八棵青松。这青松,表达了她们永远扎根在工农兵群众之中的坚强决心。 本报通讯员


查看完整版本: [-- 自觉改造 永不停息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