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农牧民赞扬这样的信用社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2年08月 -> 农牧民赞扬这样的信用社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2-08-31 00:00

农牧民赞扬这样的信用社

第3版()
专栏:

农牧民赞扬这样的信用社
西藏昌都县加卡区信用合作社越办越好,农牧民可以在这里存款、借款,借贷耕牛、农具、生猪,还可以安排住宿。群众亲切地称赞它是“贫下中农之家”
新华社拉萨一九七二年八月三十日电 被西藏广大农牧民称为“小银行”的农牧区的信用合作社,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西藏昌都县加卡区信用合作社就是一个好例子。这个信用合作社被群众称赞为“贫下中农之家”。人们不仅可以在这里存款、借款,还可以贷到猪、耕牛、农具以及茶叶、布匹等日用品。
昌都县加卡区信用合作社只有两名干部,他们在一个月里有二十二天跑各公社和生产队,为群众办理信贷业务,八天回信用社结账,同样也办信贷业务。他们一回来,信用社便人来人往,一派繁忙景象。从各公社来的干部和社员,有来存款的,有来还款的,还有来托买各种用品的。不仅如此,有的人还专门跑来同信用社干部商量为儿女办婚事的,以及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难以排解的事情。信用社的两位干部总是热情地接待他们,并且为远道而来的阶级兄弟烧茶、抓糌粑、喂马、安排住宿。
西藏完成民主改革以后,随着广大翻身农奴生活水平的提高,农牧区互助合作运动的蓬勃开展,各地办起了大批信用合作社,成了人民银行的有力助手。昌都县加卡区信用合作社从一九六四年成立以来,群众在这里存款六万余元,信用社向群众发放贷款十三万余元。另外,信用社还帮助群众购买了大批牲畜。仅在头五年内就帮助群众购买了耕牛、奶牛、驮牛七百多头,羊七百多只。一九七○年以后,信用社干部又长途跋涉,从外地买来种牛与当地牦牛杂交,繁殖犏牛
(耕牛),发展人民公社的集体牲畜。信用社根据群众的需要,来规定自己的业务范围。几年来,他们还贷给群众大量食盐、茶叶、布匹、新式步犁等生产和生活用品。
翻身农奴推选出的信用社干部登巴亚几和他的伙伴,是全心全意为群众办事的人。加卡区的藏族群众过去很少人养猪,信用社的两个干部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发展养猪事业的指示,又分析了本区野菜、野草、野桃树多,元根(蔓菁)种植面积大等养猪有利条件,便积极向群众宣传养猪的好处。当地没有仔猪,他们就向机关、部队购买。群众没有养猪经验,他们便首先自己喂养,摸索经验。冬天怕小猪受冻,登巴亚几把小猪关在自己屋子里取暖。他们还热心地向群众传授养猪经验和阉猪、杀猪技术。几年来,信用社为集体和社员个人代买仔猪一千三百多只,自繁自养八百只,向市场提供商品猪肉十三万斤,使集体和群众增加收入近十万元。贫苦农奴出身的阿拉在信用社贷款养猪,经过几年时间,现在不仅还清了贷款,并在信用社里存款一百元,家里新修了房子,添置了家具,圈里还有一口肥猪。他高兴地说:“我这贫苦农奴能够有今天,是依靠了信用社的帮助,这全是托毛主席的福啊!”
登巴亚几和他的伙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办信用社,不论盛暑、严冬,不论下雨、下雪,几年如一日,不怕苦,不怕累,日夜为发展农业生产奔劳,为安排群众生活操心。他们下乡很少骑马,八年没有开支过办公费。信用社至今还是只有两把算盘,一张旧桌子,和一些自己制作的供群众住宿的木床。信用社虽然简陋,却为藏族贫下中农办了大事。人们来到这里,感到象在自己家里一样的亲切。


查看完整版本: [-- 农牧民赞扬这样的信用社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