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2年09月 -> 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2-09-29 00:00

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第3版()
专栏:

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翻身奴隶有了自己的医生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有一个保安公社。这个公社位于羊糯雪山山麓,在四十多华里长的三山五沟里,居住着二千二百多名彝族翻身奴隶。解放前,这里和整个凉山地区一样,没有一个医生,广大奴隶过着贫病交加、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悲惨生活。解放后,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翻身奴隶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己起来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的教导,在公社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开展“预防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大家齐心协力,修渠打井,改善饮水条件;大搞环境卫生,改变了历史遗留下来的“人无厕所猪无圈”的陋习。全公社办起了合作医疗。在县、区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培训了十三名彝、汉族“赤脚医生”,公社办起了卫生院,大队建立了医疗站。现在,这个公社做到了要医有医,要药有药,常见疾病就地医疗。
欢 乐 的 曼 岗 寨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南腊河畔,有一个文惹人聚居的曼岗寨。这个曾经绝过人烟的山村,今天充满了欢乐。
解放前,曼岗寨恶性疟疾严重流行。解放后党和国家从北京、昆明等地派来了抗疟医疗队,把文惹人从深山老林里接回山寨,给他们送去了医药、被褥、蚊帐,向他们讲解疟疾发病的原因和预防方法等卫生常识。由于大力开展防病治病工作,很快就控制了疟疾的流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曼岗寨又建立了医疗卫生室,国家免费供应药品和医疗器械,还为他们培训了两名“赤脚医生”。随着医疗卫生面貌的变化,今日的曼岗寨,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村子里办起了小学,文惹人的子女正在茁壮成长。社员群众个个身强体壮,生活越过越好。
牧 区 卫 生 村
甘肃省额济纳旗苏方淖尔公社亚布图生产队,是一个牧区“卫生村”。全队到处是一派清洁卫生、人强畜壮的喜人景象。一九七○年春天,人民解放军医疗队来到了草原,他们一面巡回医疗,一面热情地帮助这个生产队建立合作医疗制度,使亚布图草原的医疗卫生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这个队的牧民有了自己的“爱木其(医生)”。全队五名“赤脚医生”经常巡回在各个放牧点。生产队建立的“土药房”,可以加工制作片、散、膏、丸等二十多种成药。牧民们有病都能及时地得到治疗。厕所、畜圈都修了起来,人吃水有水井,牲畜饮水有水塘。全村订有爱国卫生公约,不喝生水,不吃生肉。随着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这里的常见病、多发病,如肠胃病等,现在已经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新华社)


查看完整版本: [-- 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