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 记中共保靖县委书记陈锡才深入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的事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2年10月 -> 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 记中共保靖县委书记陈锡才深入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的事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2-10-28 00:00

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 记中共保靖县委书记陈锡才深入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的事迹

第3版()
专栏:

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
记中共保靖县委书记陈锡才深入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的事迹
在湘西山区保靖县采访的日子里,我们被县委书记陈锡才同志领导生产的许多事迹吸引住了。这些事迹生动地告诉人们:一个领导干部要掌握领导生产的主动权,必须虚心向群众学习,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找到了自己的路子
一九七○年冬天,陈锡才被选为中共保靖县委书记。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他决心团结“一班人”,改变全县的落后面貌。
第一着棋怎么走?陈锡才看到许多地方稻田由单季改双季,大面积亩产跨《纲要》、超千斤,心想:要使保靖的农业改变面貌,必须走这条路子。于是,他在全县动员,大力推广双季稻;农药、化肥,也有意多拨给水稻田。这样集中人力、物力干了一年,他满以为可以甩掉落后帽子了,谁知秋后一算,田里虽然增产了,可全县田、土产量一拉平,总产仍然上升不快。
一股劲想把粮食搞上去,为什么偏偏上不去?老陈请群众帮助找原因。贫下中农尖锐地指出:“学习外地经验,不能生搬硬套,硬把保靖当外地,那能不碰壁!”听到群众的批评,陈锡才心里热乎乎的。为了摸清保靖的特点,他和县委成员分头深入全县二十四个公社,了解山川地理,调查生产斗争的历史和现状。在拔茅公社和毛沟公社的所见所闻,使他受到了教育。
拔茅公社山大石头多,七千来亩耕地,有五千七百多亩是挂在山坡上的旱土,一千多亩水田,也主要分布在三个大队。这一年,由于县委强调要抓水稻,结果放松了旱粮生产,造成不少大队减产。
毛沟公社也是土多田少。过去,他们抱田弃土,顾此失彼,年年吃粮靠统销。一九六九年以后,他们结合本地特点,扎扎实实学大寨,一手抓田——扩大双季稻;一手抓土——种旱作物。结果都夺得了丰收,全公社连年增产。一九七一年粮食总产量比一九六四年增长了一倍多,不仅不吃统销粮,还向国家交售了余粮。
经过调查之后,老陈得到启发:保靖是田、土各半的山区,土和田一样,增产潜力很大。以往,就是没有从这个客观事实出发,看到别人扩大双季稻,我们也扩大双季稻,这样唯心主义地指导生产,怎能不失败呢?
从此,县委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实行田、土并重。县委认识上的转变,带动了社、队干部重视旱粮生产,在狠抓水稻生产的同时,积极治土改土,实行套种、复种,大力推广良种,努力提高旱粮单产。今年,全县春收粮食,比去年增加一百多万斤,超过了历史上最高水平。
总结一年多来在处理田、土关系上的经验教训,陈锡才开始懂得:尊重客观条件,加强主观努力,事事胜利;不从实际出发,盲目蛮干,一定碰壁。
粪氹的启示
田、土一齐抓,带来了肥料紧张。老陈在自己蹲点的卧党大队,发动各家各户挖个热水氹,把脏水、垃圾、杂草倒在里面,沤烂作肥料。
不久,老陈推广了卧党大队的经验,动员许多社员都在门前挖了氹子。可是,过了一段,粪氹还是底朝天——空氹子。社员不愿沤氹,是什么原因呢?老陈一时摸不准。一天,他来到一个社员家里,看到他们把垃圾烧了,准备留给自己用。他又串了几户,发现了同样的现象。通过仔细了解,原来是队里片面学外地“自报工分”,取消了投肥报酬,挫伤了社员积肥的积极性。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陈锡才。他想:问题出在下面,根子还在县委。以前,县里有的同志把合理的劳动报酬当“工分挂帅”反掉了。自己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深刻,致使错误的东西没有得到及时纠正,阻碍了生产的发展。
从这以后,老陈把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当作促进农业学大寨的一件大事来抓。他一面建议县委举办政策学习班,帮助基层干部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一面在卧党大队试点,引导干部、社员严格划清“按劳取酬”和“工分挂帅”的界限。党的政策在这里进一步落实了,群众的干劲更足了,生产直线上升。这一年,全大队粮食总产量比上一年增加七万多斤,田、土平均亩产九百四十来斤;棉花亩产超过百斤;每户平均养猪三点四头。人们高兴地说:“政策落实好,生产大变样。”
慢了,还是快了?
今年,县委很早就开始研究早稻种植计划。可是,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开了两天两晚,早稻种植计划还没有定下来。大多数人根据保靖历来容易遭七月旱的特点,主张多种早稻,躲过干旱;个别人考虑保靖过去早稻种得少,一下子要大面积推广,群众会通不过。双方各持己见,决定不下。
这时,有人催促说:“老陈,不要再争了,你表个态就行了。”
这时,老陈想起了一件事:去年,全县落实早稻种植计划,没有充分讨论,找来一些水利、气象资料,把地图一摊,按照海拔高度算比例、定任务,一天就分配下去了。看起来快是快,结果却适得其反,计划与实数相差一大截。想到这里,老陈对大家说:“我们不要忙于作结论,还是去听听群众的意见吧。”在他的建议下,大家深入基层,听取群众的意见。
二十天过去了,老陈继续召集没有开完的常委扩大会。他既没有作报告,也没有布置讨论计划,而是先请了七个贫下中农和基层干部作老师,向大会介绍去年种植早稻时的经验教训,然后,再请大家畅谈下乡的体会。大家拿出一份份调查材料,证明多插早稻是躲过七月旱的好途径;一位原来思想不通的同志,也说:“我在普戎大队亲眼看到,支部原来计划今年插八百亩早稻,拿到群众中一讨论,大家一致要求插一千亩。不是群众通不过,而是我们缺乏调查研究。”
历时二十二天的常委扩大会议,就这样结束了。看来虽然慢了一点,但从县到区、社,都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全县插早稻比去年扩大一倍多。
当然,事情总不是绝对的。就在各地落实计划的时候,中心公社的干部却和群众“顶牛”了。
老陈来到这个边远公社。他想:这里过去从未插过早稻,社员群众缺乏种早稻的经验,不能千篇一律要求。他找到公社书记,耐心地说:“搞种植计划,不能一刀切。这里的群众没有种过早稻,应该先作试验,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公社的干部按照老陈的意见,种了九亩早稻试验田,顺利地躲过了七月旱,获得了亩产七百多斤的好收成。社员看了,奔走相告,到处兑良种,积极准备肥料,计划明年大力扩种早稻。
看了这番景象,中心公社的干部深有感触地说:“老陈说得对啊,我们今年虽然慢了点,明年不就快了!”
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本报通讯员


查看完整版本: [-- 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 记中共保靖县委书记陈锡才深入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的事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