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农村斗争生活的画卷——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2年10月 -> 农村斗争生活的画卷——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金枚 1972-10-28 00:00

农村斗争生活的画卷——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

第4版()
专栏:

农村斗争生活的画卷
——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
金枚
浩然同志创作的多部长篇小说《金光大道》第一部,以土改后中国农村向何处去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为中心,以华北一个农村在解放后头一、二年内的革命演变为背景,着重展现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激烈斗争,歌颂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芳草地的贫下中农,在获得了土地以后,迸发出了从未有过的生产积极性。他们满怀热情地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创造幸福生活。而挂着共产党员招牌的村长张金发,在区、县领导机关内极少数追随刘少奇反动路线的负责人的支持下,却鼓吹什么“搞社会主义是以后的事情”,目前“要立刻开展一个热火朝天的发家竞赛”,“要为巩固新民主主义而奋斗”。中国农民沿着哪条路线才能彻底摆脱剥削、贫困,走上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金光大道呢?作者努力以这一问题为贯串始终的线索,展开了以高大泉为代表执行的正确路线和以张金发为代表执行的错误路线之间的一个又一个回合的斗争。
小说一开始就把读者引入农村复杂的斗争生活。漏划富农冯少怀,借张金发鼓吹“发家致富”之机,置买大骡子,向贫下中农示威。高大泉和老贫农周忠、邓三奶奶等一起,及时识破了阶级敌人的阴谋:这“不是光为了气气翻身户,是探脚步,想趁火打劫”,在长阶级敌人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威风,灭贫下中农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志气。张金发对高大泉等人的批评,非但没有接受,反而带头进一步大搞个人发家致富的活动。在张金发的支持、怂恿下,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在芳草地严重泛滥。高大泉揭发了张金发不分敌我,带头搞个人“发家致富”的罪恶行径;用“自己心里不能光有家,不能光奔个人的日子,要为人民服务”,“必须把国家放在前边,把支援工业建设,支援抗美援朝放在前边,这才是奔社会主义”的思想武装群众,从而一扫了芳草地的污浊空气。
斗争是曲折的。春播一开始,张金发又利用他比较雄厚的生产资料,趁缺牲口少农具的困难户向他雇套之机,进行残酷盘剥。穷人的路究竟怎样走法呢?高大泉等通过自己严峻的斗争实践和学习外地经验,终于组织起第一个互助组,帮助刘祥、邓久宽等贫农户克服困难,及时春播,击败了张金发掀起的剥削妖风。小说通过对高大泉的这一系列斗争经历的具体描绘,形象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伟大真理:在土地改革之后,唯有“趁热打铁”,“组织起来”,打退地富分子的复辟阴谋,才能摆脱重受剥削压迫的危险,走上共同富裕的金光大道,建设社会主义农村。
小说描写了农村中一小撮阶级敌人的复辟企图,这是张金发等人推行修正主义路线的阶级基础,而资产阶级的反动世界观则是推行修正主义路线的思想基础。小说中的县长谷新民、区委书记王文清以及他们支持下的村长张金发等人代表剥削阶级的意愿和要求,竭力推行“发家致富”的反动路线,根本原因是由于他们头脑中存在着以追求个人幸福为核心的私有观念。阶级敌人和有严重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人,正是利用了共产党内这一部分人的私有观念,向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发动猖狂进攻的。《金光大道》着重揭示了党内路线斗争的根源,这样就深刻地启示我们:如果不能时时解剖自己,彻底改造非无产阶级世界观,就不能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继续革命。小说根据“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这一真理,形象地揭示了路线对政权的决定性作用,当芳草地的政权掌握在推行修正主义路线的张金发手里时,它就不可能真正代表贫下中农的利益。老贫农刘祥遇到了困难,张金发就公然宣称“政府管不着”。如果由着张金发这种人所推行的修正主义路线,“中国就会走上邪路,人民夺到手的政权就会失掉!”
小说的另一特点,是较好地塑造了以高大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小说所塑造的高大泉这一英雄性格的鲜明特征,就在于他具有强烈的阶级感情,很高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这是高大泉一心走党所开辟的金光大道的力量源泉。在一个又一个错综复杂的斗争回合中,他始终表现了主动进攻、旗帜鲜明的斗争精神。在同张金发辩论冯少怀买骡示威是否合理合法时,高大泉明确地宣布了张金发的“看法不改变”,就要“没有完”地和他斗下去的坚定立场。在春播过程中,张金发非但对贫下中农“见死不救”,还乘机对贫下中农进行高利盘剥。高大泉站出来勇敢地揭露了张金发代表一小撮地富分子利益的真面目,严词驳斥张金发挑拨工农关系的谰言,更加坚定了贫下中农“依靠自己的政府,想着自己的国家,才能多打粮食,多收棉花,支援工农业建设”的决心。这些描写,表现了高大泉在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锐敏的洞察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小说还写了高大泉善于调查研究,讲究斗争策略的智慧。他从北京当临时工一回来,尽管已经感觉到张金发拆墙买砖所引起的严重危害,必须立即进行斗争,但他考虑到自己离开芳草地好几个月,需要调查研究,便采取直接反击(对地主歪嘴子)和旁敲侧击(对张金发)相结合的斗争策略。在这个斗争回合中,正如老贫农周永振和宋老五所赞扬的,高大泉“这个年轻人,不光是思想高,办法也高”。在对待他弟弟高二林闹分家的问题上,张金发以为高大泉处于被动地位,为了挽回面子,该求他“搭搭手了”。不料高大泉不但从两条路线、两条道路斗争的考虑出发,同意和他兄弟高二林暂时分家,还主动要把好房子让给他兄弟办喜事用。他不仅用革命的气概解脱了突然出现在自己头上的打击,而且反过来,把这种打击顶回去,推到给他施加压力的那些人的头上,显示了他的无产阶级英雄性格的进一步成熟。
高大泉英雄性格的另一特征,是他的亲切可爱,同贫下中农之间有着心心相印、血肉相连的无产阶级感情。小说一开始,高大泉在拉土垫道的场面中和读者见面,立刻使我们感到了他的热爱劳动的贫下中农本色,和从细小处给群众以方便的朴实美好的品德。在以后的情节发展中,小说又多方面地表现了他事事处处想着群众疾苦的优秀品质。为帮助群众克服困难,他熬红了眼,操碎了心。刘祥家贫病交加,他及时送去了粮菜,还连夜给他家拆炕捣肥。群众对他的一片红心,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是多么地疼爱、信任高大泉这样的贴心人呵!而高大泉则十分善于从群众日益显示出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高大泉是我们党的基层干部的杰出代表。他是贫下中农的贴心人、带头人,而贫下中农的斗争实践和高度觉悟,则是他不断成长的基础。
群众是英雄成长的土壤,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则是哺育英雄的阳光雨露。高大泉英雄性格的又一特征,在于他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如饥似渴的探求和学习。作者用很大篇幅写了他自觉地从工人阶级的高度组织性纪律性和社会主义觉悟中接受教育,以及虚心听取执行革命路线的地委工作组负责人罗旭光、县委书记梁海山对他的启发诱导,又结合斗争实践认真学习党的纲领、路线,从而不断地明确了斗争的方向,坚定了斗争的决心。他懂得不仅要从组织上入党,更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党。因此,他不仅能够时时无情面地解剖着别人,而且能够针对头脑中残留的“农民意识”,时时更严格地解剖着自己。
除高大泉这个英雄形象外,《金光大道》还塑造了其他一些不同性格的先进人物的形象。如:老一辈贫下中农的优秀代表周忠,他的那种“风来得顶着走,雨到要快步行”,旗帜鲜明、敢于斗争而又胸有成竹、稳如泰山、善于斗争的精神;朱铁汉的开头缺乏路线斗争观念,一旦觉悟,就象“铁钉子铆在钢板上”的那种单纯、热情的性格特征;吕瑞芳在大是大非面前,大义凛然地和传统的家族观念决裂的强烈而深沉的阶级爱憎感,都在一些章节中,作了比较感人的刻画。
我们感到,这部小说对党的领导作用,描写得不够有力。党的正确领导,党组织的坚强的堡垒作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正是以高大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力量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全国解放初期的历史真实,而这些又应该通过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体现出来。作者虽然着重写了地委工作组一个负责人和城市工人阶级对高大泉的影响,但是没有用更多的笔墨描绘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组织在农村生活和斗争中的强大作用。这样,对准确地反映解放初期农村的路线斗争和高大泉英雄形象的塑造,都受到影响。这不能不说是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缺陷。
此外,小说的结构比较松散,有些章节之间,缺乏必然的连贯性。故事情节的进展显得比较迟缓和拖沓。文字上有生动活泼的优点,但有些地方比较冗长,缺乏提炼。如果在题材的处理和情节的提炼上加强集中概括,舍去一些对主题影响不大的情节,使矛盾冲突更集中,情节更紧凑,紧紧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来展开故事,可能会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查看完整版本: [-- 农村斗争生活的画卷——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