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农林牧业齐发展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02月 -> 农林牧业齐发展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02-28 00:00

农林牧业齐发展

第2版()
专栏:

农林牧业齐发展
正白前二大队位于黑龙江省望奎县城东。这里无山,无河,漫岗起伏,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只能搞粮食单一生产,不能实行多种经营的地方。一九六六年以来,这个大队的干部和群众,用实践打破了这种保守观念。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和“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的教导,因地制宜,植树造林,大搞饲料生产,发展养猪事业。林多,猪多,肥多,粮多。现在全大队共有林三千九百多亩,平均每户七亩多;养猪三千多头,平均每人一点一头;粮食亩产连续两年超过《纲要》,社员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正白前二大队把农、林、牧三者放在同等地位,是在斗争中逐步认识的。
在农业合作化时期,他们就开始植树造林,人民公社化后又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开始他们只是为了解决烧柴问题,还不懂得林业同农业、牧业的关系。一九六二年,在刘少奇一伙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砍掉了大队的苗圃,毁掉了大批薪炭林,开荒种地,以为可以增加粮食产量。结果粮食产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由过去的亩产三百斤下降到二百六十斤。群众的烧柴也成了问题。
挫折教育了他们。一九六五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这个大队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他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发展养猪事业的教导,边学边对照,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有两件事使他们受到很大触动。一件是:第四生产队有一百八十亩柳条,一直保护得很好,每年采伐一部分做烧柴,腾出秸秆和格荛造肥,粮食亩产三百多斤,比别的队高六十多斤。另一件是:一九六四年,全大队种了两千七百亩谷子,刚播完种,被一场大风扒了两千三百多亩,造成大面积减产;唯有第五生产队的三百二十亩谷子,借助护村林的保护,没受风灾,获得好收成。
有林和无林那种好那种不好,一比较就清楚了。一九六六年和一九六七年两年间,他们对剩下来的柳条进行了采伐更新,同时插柳六百多亩;在保证社员烧柴的前提下,又利用秸秆、乱草大搞高温造肥。粮食产量迅速提高,亩产达到三百七十斤,比历史上最高的一九五八年的产量增长了百分之十六。
认识了真理,要坚持下去,还需要有一个很大的干劲。开始,他们把林业和农业放在同等地位来抓,遇到了争时间、争劳力等很多困难。但是,大队党总支认准了这条路,坚定不移。经过三年实践,他们摸索出利用伏天挂锄的空隙时间植树的经验,解决了林业同农业争时间、争劳力的矛盾。一九六六年以来,他们共造林三千多亩,等于文化大革命前造林面积总和的六点八倍。
过去这个大队的生猪曾发展到一千多头,因为饲料不足,集体和社员养猪都减少了,以后很长时间不敢多养猪。直到一九六八年,林业发展起来以后,烧柴问题解决了,这才使他们有可能把原来用作烧柴的作物秸秆,除部分造肥外,其余的用来做醣化饲料。饲料来源解决了,集体和社员养猪都得到很大发展,一九七○年就实现了一人一猪。在发展养猪的同时,他们还积极发展大牲畜。现在共有马、牛、骡、驴三百一十八头,奶牛十七头。
正白前二大队由于正确地处理了农、林、牧三者的关系,林多、猪多、肥多,给农业的增产创造了条件。他们每年都用秸秆、格荛、乱草高温造肥一千八百万斤左右,加上大量猪粪肥,这样,就由过去的一半耕地施肥发展到施满肥,使粮食显著增产。目前全大队公共积累达九十多万元,储备粮三十五万斤,还买了饲料粉碎机、脱谷机等机械。
本报通讯员


查看完整版本: [-- 农林牧业齐发展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