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学侗语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03月 -> 学侗语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03-30 00:00

学侗语

第3版()
专栏:

学侗语
在广西三江融江河畔的良口公社,经常看到公社党委书记曹光文,穿草鞋,戴斗笠,出入于侗寨木楼,深入到群众之中,用熟练的侗话和侗族贫下中农交谈。听到他那一口流利的侗话,人们还认为他是本地侗族出身的干部呢。其实,他是汉族干部。
曹光文能流利地讲侗语,是他孜孜不倦地向侗族贫下中农学习的结果。他刚到侗族地区工作时,听不懂群众的话,工作中遇到很大的困难。一次,他和一个侗族干部到马胖大队抓秋收工作。开会时,这个干部热烈地和队干部、社员交谈,了解秋收和社员生活情况。可是曹光文听不懂群众的意见,讲不出上级党委的指示。住在社员家里,他也不能和社员自由地交流思想。他想:语言是思想、感情交流的工具。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必须熟悉少数民族语言,才能了解群众的意见,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到少数民族群众中去。
从此,他深入基层,和侗族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一边工作,一边虚心学习侗语,勤问、勤记、勤讲,一句一句地背熟。为了准确掌握“走路”、“工作完”、“茶籽结”等音调相似的侗语的讲法,他向老农杨千军学习了三个晚上。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已经会讲一些日常用的侗话,但是还不能和群众自由交谈,讲得不象,也常引起人笑。有的同志甚至说:“老曹,算啦,笨鸭子变不成天鹅,还是老老实实讲你的普通话吧!”但他没有泄气。他在劳动工具和其他用品上,都写上侗语的汉语译音;学习报纸时,他就用侗语朗读,不会讲的地方,就向侗族干部请教。公社开会,他用侗语同干部商量工作。
钢梁磨成针,功到自然成。经过八九年的刻苦学习,曹光文记下了四本十万多字的侗汉文对照笔记,学会了不同地区侗语的不同讲法。
学会了侗语,他能够自由地同侗族群众交流思想,密切了同群众的联系。他一走进侗寨,拉汉(男青年)和拉培(女青年)都亲切地喊他“寨”(哥),拉他上木楼。曹光文常说:“学会了少数民族语言,就好象拆掉和群众间的一堵墙,心和侗族贫下中农贴得更紧了。”
本报通讯员


查看完整版本: [-- 学侗语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