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开发矿业的优秀共产党员——吴旭芝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06月 -> 开发矿业的优秀共产党员——吴旭芝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06-29 00:00

开发矿业的优秀共产党员——吴旭芝

第1版()
专栏:

开发矿业的优秀共产党员——吴旭芝
人们每天都和煤打交道,但是,煤矿工人花费多少心血和汗水把它从地层深处开采出来,却不是每个人都熟悉的。最近,我们访问了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开滦煤矿唐家庄矿的老矿工吴旭芝,亲眼看到吴旭芝和他的战友们在井下忘我劳动的动人情景,才深深体会到每一锹煤的分量是多么重!
吴旭芝,今年五十五岁,在开滦煤矿已经度过了整整三十五个年头。从翻身解放的第一天起,他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总是那样不知疲倦地下井采煤。他长年累月地同顽石、淋水作斗争,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累,没有叫过一句苦。在井下劳动,虽然一年四季不见阳光,可是,对党对毛主席怀着深厚无产阶级感情,对矿山无限热爱的吴旭芝,心里却有一轮红太阳。为着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着人民的幸福,他把滴滴汗水洒在井下,把点点心血放在采煤上。在他的身上,映现着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闪烁着毛泽东思想的灿烂光辉。
二十四年不走样
今年三月初的一天傍晚,开滦煤矿召开的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一结束,吴旭芝立刻登上卡车,直奔唐家庄矿。一回到矿上,他就下井参加了夜班生产。在去井口的火车上,在走向采面的巷道里,他抓紧一切机会,向工人们讲述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工人提出的要求,讲述加速发展煤炭生产的重要意义。这一夜,他和伙伴们痛痛快快地干了一宵,超额百分之五十完成了当班的生产任务。
第二天上午,吴旭芝上井了。他一边换衣服,一边向工友们打听这几天的生产情况。这时,一个进矿不久的青年工人走过来插了一句:“你们老工人到一块儿,就是煤呀煤的谈个没完。”吴旭芝拍拍这个青年的肩膀说:“小伙子,咱们煤矿工人不关心煤炭生产怎么行呢?没有煤又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呢?”这时,十几个工人围拢来,他便向大家讲开了:“当前国家向咱们要更多的煤,人民向咱们要更多的煤,咱们开滦矿工要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以大庆工人为榜样,拿出最大的干劲,为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光荣任务而奋斗!……”“对!我们要用革命精神增产煤炭,用冲天的干劲夺高产!”“坚决多出煤,出好煤,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新贡献!”工人们异口同声地说。更衣室里一片热气腾腾。
吴旭芝就是这样一心想着国家建设。他在笔记本里曾经写道:“党是我的妈,矿是我的家,要听党的话,管好我的家。”他怀着这种朴素而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在解放后的二十四年里,从来没有误过一次班,没有晚过一回点。下井采煤,他总是头一班车的乘客,最早来到采煤工作面做准备工作;收工以后,他还要在工作面检查一遍,最后一个离开。寒暑交替,风雨无阻,他天天如此,始终一个样。矿上的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建设矿山的老愚公”。
二十四年的二十四个春节,除了矿井检修停产以外,吴旭芝都是在井下度过的。
一九七一年的春节,吴旭芝和他的儿子吴承岩碰巧都赶上轮休。吴承岩是开滦吕家坨矿的井下工人。年三十这一天,小吴兴高采烈地从矿上赶回家,把年货准备得齐齐整整。晚上,全家人吃完饺子,承岩说:“我们一家人多年没有在一起过春节,这次可要过个团圆年了。”
听了承岩的话,吴旭芝沉思起来。他望着这个甜水里长大的孩子,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度过的年节。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承岩说:“两个社会两样的年啊!在旧社会,咱们穷人那里谈得上过年哪!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过年,你爷爷赊了几块豆腐,做了盆豆腐条汤,我吃着高兴得不得了。你爷爷、奶奶瞅着我那高兴的劲儿,想起我连顿饱饭都没有吃过,伤心地哭了起来。”说到这里,吴旭芝语重心长地嘱咐承岩:“我们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过去!”
吴旭芝出生在山东省东阿县一个贫农家庭里,从十五岁起就给地主打短工、扛长活。他的两个哥哥先后背井离乡,逃荒到唐山,卖身下了煤窑。吴旭芝二十岁那年,在家乡活不下去了,也来到了开滦。可是,他逃出地主的牢笼,又进了资本家的人间地狱。他在井下,喝的是地沟水,吃的是橡子面,整天象牲口一样,在低矮阴暗的巷道里拉大筐、驮煤炭。他亲眼看见许多阶级弟兄惨死在井下,自己也是几次死里逃生。他累死累活地干,还糊不上一家几张嘴,四个孩子一个接着一个地饿死、病死,要过饭的妻子也因贫病交加,含愤死去。在矿上整整干了十年的吴旭芝,到一九四八年解放前夕,仍然一无所有,只剩下一个四岁的小女儿和他挣扎在死亡线上。
金色的阳光,驱散重云迷雾,照亮了人间。共产党、毛主席,使吴旭芝翻身做了矿山的主人,建立起新的家庭,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吴旭芝抚今思昔,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激动地对孩子说:“咱们要过个革命年,不能光想自己一家团圆,要时刻想着国家的建设,人民的需要!”
承岩含着泪花,起身给父亲包好下井的干粮。这天夜里三点多钟,吴旭芝和往常一样,披着繁星去赶下井的头一班车;吴承岩也冒着寒风,奔向三十里外的吕家坨矿。父子俩一道在劳动中迎接了又一个新春。
今年春节,吴旭芝又是第一班下井,参加了设备大检修。当时,工作面上最繁重的任务,是维修运料道出口处的梯形棚架。班长考虑到这是个力气活,提出让年轻力壮的工人去干。吴旭芝抢着说:“那个地方淋头水大,不安全,我去吧!”五十多岁的吴旭芝,带着两个工人向运料道走去。淋头水滴个不停,不大一会儿工夫,衣服全湿透了。吴旭芝满怀革命豪情地对伙伴说:“只要全国人民能够暖暖和和地过年,咱们湿点、冷点,不打紧。”
压不弯的钢梁铁柱
二十四年来,吴旭芝在井下采煤的日日夜夜,不论是阶级敌人兴风作浪,还是顽石、淋水威胁生产,他总是巍然挺立,不屈不挠地进行斗争。
一九六七年,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蓬勃开展,两条路线斗争十分激烈的时候,一股“停产闹革命”的歪风刮到矿上。一些一时辨别不清的人,放松了无产阶级的组织纪律性,不到下班时间就上井。吴旭芝很着急,他想:“工人不做工,农民不种田,咱们穿什么,烧什么,吃什么,又拿什么搞革命、搞建设?!”
深夜,吴旭芝翻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认真地学习着,思索着。党中央的指示,象一盏明灯,照得他心里豁亮。他认识到,那股煽动停止生产的妖风,违背毛主席的“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是妄图干扰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破坏文化大革命,破坏生产建设。
第二天,吴旭芝串连了刘恩佑、姚晓东、林玉满等十几个老工人,一起学习,一起研究,写出了一张《坚持业余闹革命》的大字报。这张大字报,打击了阶级敌人的歪风邪气,鼓舞了广大群众抓革命、促生产的积极性。许多老工人高兴地说:“这张大字报说出了咱们的心里话,咱们就得这样干!”吴旭芝和广大矿工团结战斗,勇敢地捍卫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一次,采区组织快速掘进。每当炮声响过,吴旭芝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清除压在风管上的浮煤,疏通风管。
吴旭芝当过一年半的割煤机维修工。那时,他天天提前下井,把机器维修好,接着干采支工的活。有人对他讲:“你这样干,奖金不好算。”他回答说:“用不着算,我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不是为了多拿几块钱!”
吴旭芝就是这样,不怕苦,不怕险,不为名,不为利,关键时刻顶得住,困难时候冲得上,象压不弯的钢梁铁柱。
那是在一九六○年底。苏修在经济上卡我们的脖子,我国又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人民群众的生活出现了暂时的困难。就是在这个时候,吴旭芝领着几个工人,完成了一项人们难以想象的艰巨任务。
那时,唐家庄矿井下六道巷的一个采煤工作面,地质条件突然发生变化,底板岩石松动拱起,涌出大量地下水,淹了长达四百米的运输道。九部价值十多万元的电溜子,全被淹在运输道里。几次组织抢救都失败了。采区领导找吴旭芝商量,吴旭芝斩钉截铁地说:“把任务交给我吧!”
吴旭芝带着六个工人,到现场一看,都怔住了:原来由于底板岩石鼓起,运输道的出口差不多被堵严了。两米高的运输道,只剩下半尺上下的一道空档,地下水直往外涌。人进不去,怎么办?有的同志犹豫起来。吴旭芝鼓励大家:“同困难打交道,就跟同敌人打仗一样,你不压倒它,它就压倒你。干革命总会遇到困难,有困难才有干头。”他对大伙说:“进去,我打头;出来,我在后。就这么干!”大伙跟着吴旭芝,打开出口,钻进运输道,一个个身着水衣,跪在水里,刨石头,挖泄水沟,一步一步地前进。
跪在水里劳动,没几天工夫,吴旭芝的手脚泡得肿胀起来,连镐把都攥不紧了。他咬紧牙,一镐接一镐地刨下去,毫不松懈。他只有一个念头:赶快把国家的财产抢出来,让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
冰凉的地下水,刺激着吴旭芝在旧社会患下的关节炎,两腿象针扎一样疼。但是,他从来不吭一声,每天上井在澡塘里烤烤太阳灯,夜里睡在热炕头上把腿暖一暖。膝盖实在疼得厉害了,就贴上一张膏药。在那期间,他天天下班从医院门口走过,从没有进去过一次。
在运输道里,每前进一米,都要付出艰巨的劳动。有的同志觉得生活比较困难,活又很累,情绪有些波动。在班中休息吃干粮的时候,吴旭芝对大家说:“眼下生活是困难一点,但这困难是暂时的,是前进中的困难。我们一定能很快地克服它。眼下这些困难,和毛主席带领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比起来,连一步也算不上啊!”
抢救最后一部电溜子时,条件更艰苦了。底板岩石不断地往上鼓,没法用平车运,绳子拽。大家正在着急,吴旭芝想了想,爬到地上说:“来,拿一块溜槽给我放在背上。”同志们说:“一块溜槽八十多斤重,地上坑坑洼洼,驮着爬怎么行?”吴旭芝说:“时间来不及了,让我试试!”他驮上溜槽,说了声“中”,便双手扶地一步一步向前爬去。
有一副工人阶级的硬骨头,何愁困难不低头!吴旭芝坚毅顽强的斗争精神,深深教育着大家,鼓舞着大家。他干在前,大伙跟在后,他们一镐一镐地刨,一步一步地爬,一块一块地驮,奋战两个多月,终于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电溜子全部抢救出来了,在新的工作面上又欢快地转动起来。英雄的矿工们在巷道里留下的手印和足迹早已消失,而他们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热爱,向困难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时刻想着革命全局
毛主席教导说:“要提倡顾全大局。”吴旭芝牢记毛主席这一教导,在日记中写道:“用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的标准要求自己。多割一刀煤,多打一棵柱,多挂一根梁,多打扫一锹浮煤,都要同革命全局联系起来。”在吴旭芝眼里,不论那个工种,那个班次,那个采煤工作面,都是革命全局的一部分。只要对全局有利的事,他都主动去干。
去年九月份最后一天,吴旭芝所在小组的工人,怀着用最好的成绩迎接国庆节的心情,超额完成了任务。当大伙高高兴兴,准备离开工作面的时候,吴旭芝想到东翼工作面的地质条件变化比较大,担心完不成任务。他和班长向电话机走去,电话里传来了值班区长的声音:“东翼的电溜子出了故障,完成任务很吃紧。”他们急忙把这个消息告诉正在陆续上井的工人。吴旭芝说:“东翼的任务完不成,这个月全区就要亏产。我们不能有‘本班主义’,要发扬‘龙江’风格,支援他们去!”
东翼工作面堆在溜子旁边的浮煤,足足够干半个班。吴旭芝他们一赶到,二话没说,操起工具就攉煤。东翼的班长激动地对全班工人说:“吴师傅这么大年纪,还来支援咱们,今天的任务一定要拿下来!”顿时,工作面上沸腾起来,大家一条心,一股劲,比着干,抢着干,实现了班产指标,全采煤区也胜利完成了九月份的生产任务。
为了全局的利益,吴旭芝常常不计时间,不顾个人。
一九六六年底的一天,吴旭芝当下午两点班。下班的时候,他发现工作面上半部没有割过煤的地方,有三十米长的煤层和顶板很松软,可能发生冒顶事故。他想,下一班是“准备班”,人手少,技术力量较弱,应当帮助他们。他主动留了下来。下一班的工人见他还没有走,都劝他:“吴师傅,你这么大岁数,劳累一天了,早点回去休息吧!”他说:“不要紧,我不累。”说着,就开动了割煤机。刚割了九米远,煤帮和顶板就急剧冒落。在这紧急关头,吴旭芝眼疾手快,抱起一根两米多长的木头,冲了上去,站在冒顶最严重的地方,架起木垛来。其他工人也跟着冲上去,展开了抢险战斗。木垛架好了,险情排除了,吴旭芝又开动割煤机继续前进。这一天,他在井下奋战了十五个小时,闯过危险地段,胜利完成任务后才上井。大伙儿看着这情景,都说:老吴心里装着百里矿山,想着革命整体,丝毫不考虑自己!
关心阶级弟兄象春天一样温暖
“一锹挖不出一眼井,单枪匹马建不成共产主义。”吴旭芝从多年的实践中深深懂得:发展煤炭生产是千百万群众的共同事业,只有把大家伙团结起来,一条心,一股劲儿,才能加快矿山建设的步伐。所以,他总是关心阶级弟兄,象春天一样温暖。
一九六四年,领导分配刘恩佑到吴旭芝这台割煤机组当副手。刘恩佑干活有一股子虎劲,吴旭芝见了打心眼里喜欢。可是不几天,他发现刘恩佑很少参加政治学习。一天下了班,他找刘恩佑谈心。刘恩佑说:“当工人嘛,只要把生产搞好就行了,政治学习多点少点没啥!”吴旭芝诚恳地对刘恩佑说:“解放前,地主、资本家叫咱们‘窑花子’;现在,咱们是矿山的主人,国家的主人。不关心政治,这个主人咋当呢?不好好学习,干革命就没有方向,时间长了还会忘本。”他和刘恩佑一起订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计划,两个人除每天自学外,每周还在一起学习两三次。
毛泽东思想打开了刘恩佑的眼界,提高了他的无产阶级觉悟。他在井下处处抢困难,挑重担;上了井积极参加政治活动,热情关心同志,多次立功受奖,成为开滦煤矿和唐山市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一批青年从学校、农村跨进了矿山建设的行列。望着这些生龙活虎的新工人,吴旭芝想起了帝国主义者“把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的反动叫嚣,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主动把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担子挑起来。在采区,团组织的会他参加;青年人有什么思想疙瘩,他去做工作;那个青年没有上班,他就去进行家庭访问。大伙都说,吴旭芝是团支部的“顾问”。
开滦煤矿革委会写作组
唐家庄矿革委会调查组
《开滦矿工报》记者
新华社记者


查看完整版本: [-- 开发矿业的优秀共产党员——吴旭芝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