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产量高 成本低 增产增收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06月 -> 产量高 成本低 增产增收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06-29 00:00

产量高 成本低 增产增收

第3版()
专栏:

产量高 成本低 增产增收
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不少地方粮棉产量连年增加,集体和社员的收入不断提高。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生产增加了,集体和社员的收入却不能相应增加,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情况。重要原因之一,是当地领导干部思想作风有问题,不注意节约,成本高,开支大,不符合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精神。
要使农业有较大幅度的增产,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条件。要改变生产条件,花一些工本是必要的。问题是怎样才能用较少的投资发挥更大的作用。南漳大队和诸里大队十一队的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打细算,节约开支,以较低的成本,夺得了较高的产量。事实说明,这不只是多花或少花几个钱的问题,而是是否全面地贯彻执行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问题。
勤俭办事是我们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希望农村各级党组织,要从贯彻执行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高度,来重视降低农业成本问题,做到增产增收,充分调动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编者
山西省长子县南漳公社南漳大队,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粮食产量年年提高,生产成本年年降低。一九七○年以来,粮食亩产量连续三年超千斤。一斤粮食的成本,一九六八年为六分七厘钱,一九七○年下降到二分六厘,一九七二年又下降到二分三厘八。
狠抓路线教育
南漳大队一九六九年粮食亩产过“长江”以后,斗志更加昂扬,决心加快步伐,做出更大贡献。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舍不得花钱打不下粮,主张买化肥要“多多益善”,开支也不能小手小脚。
是不是产量高就得成本高?大队党支部组织干部和社员群众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一九六八年,第六生产队为了产量过“长江”,不计成本,忽视养猪积肥,一味靠买化肥。结果每斤粮食的成本高达七分多钱,成了增产不增收的“高产穷队”。第八生产队坚持勤俭办社,积极养猪,大抓农家肥料,农具坏了自己修,节约开支,产量提高,成本降低,公共积累和社员收入都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对比教育,使大家认识到:既要多快,又要好省,这是总路线精神。大家批判了
“大少爷种田”的错误思想,增强了执行“勤俭办社”方针的自觉性,力争既要产量高,又要成本低,达到丰产又丰收。
采取六项措施
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他们采取了六项措施。
施肥以农家肥为主。他们以养猪为中心,全面发展畜牧业。现在,全大队养了大批牛、驴、骡、马等大牲口,还积极发展养羊。近年来,光牛、羊、猪等牲畜肥料每年就可积二十多万担,每亩平均一百多担。他们还推广了“秸秆还田”的经验,大积土杂肥和土化肥,扩大肥料来源。
种子以自繁自育为主。前几年,他们每年都靠从外地调进优种,不仅开支大,而且有些品种并不适宜本地生长。后来,他们接受这个教训,自己办种子培育试验田。现在已培育出“南漳四○一”、“长治三一三”等小麦、玉米、谷子等优良品种。除自用外,每年还能支援兄弟社队十万多斤。
农具以自己修理为主。他们把队里的能工巧匠组织起来,自办了个农具修配厂,做到了中、小农具自给,一般农用机械能修能配。
牲畜以自繁自养为主。从一九七○年以来,他们只从外地买进一头种驴、两匹种马,自己繁殖了五十多头马、骡、驴,除自用外,还调出三十一头,支援了兄弟社队。
浇地注意合理用水。南漳大队一九六○年就实现了水利化。开始由于不注意科学用水,浪费了水、电,每年仅浇地用电就得花六千多元。近几年来,他们抓了机电设备的配套,克服了“大马拉小车”现象,并且平田整地,划大畦为小畦,每亩用水量由过去的七十多吨减少到现在的四十吨左右,大大节约了电力。
对病虫害注意早防早治。为了及早防治作物病虫害,他们在每年下种前,都用毒饵处理土壤:下种时,用药剂拌种,发现虫害,就及早扑灭。
在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南漳大队还千方百计挖掘生产潜力,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改革旧的耕作制度。现在,他们变一年一作为一年两作或两年五作,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进一步实现了成本低,产量高。
实行民主理财
南漳大队党支部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建立与健全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理财,把一切开支都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由于领导严格把关,群众民主理财,不但严格控制了非生产性开支,就是生产性的开支,也注意了精打细算。一九七○年,大队决定在先锋岭上修建一个可容一万二千方水的蓄水池,使山上的三百多亩耕地全部能浇上水。大家算了一下账,如果建池的石头、炸药等全部花钱买,需要两万多元。他们自己开石头,造炸药,节约了开支,保证了工程质量。
原来村西有三眼旧井,由于水量小,不够机器抽,有人提议重打两眼新井。大家一算账,决定修旧井,不打新井。这样,每眼井只用了一百多个工,节省了近三百元,就使水量比原来提高了两倍多。
这个大队的支部书记、副书记、会计等,都能以身作则,带头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干部的模范作用,带动了群众,使勤俭节约蔚然成风。社员们利用地头岸边、房前屋后种可以做扫帚的作物,不仅满足了本队的需要,还把剩余的卖给供销部门,为集体增加了收入。  
本报通讯员


查看完整版本: [-- 产量高 成本低 增产增收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