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在友好访问的日子里 记上海杂技团在意大利的访问演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06月 -> 在友好访问的日子里 记上海杂技团在意大利的访问演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06-30 00:00

在友好访问的日子里 记上海杂技团在意大利的访问演出

第5版()
专栏:罗马通讯

在友好访问的日子里
记上海杂技团在意大利的访问演出
初夏,位于南欧亚平宁半岛上的意大利,到处绿树成荫,鲜花怒放。就在这个美好的季节,中国上海杂技团访问了这个美丽的国家。
热情友好的欢迎
从六月三日到二十四日,上海杂技团访问了意大利(其中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去圣马力诺进行友好访问)。这个杂技团是中、意两国建交后第一批来自中国的友好艺术使者,它先后在首都罗马、南部港口城市那不勒斯和北部工商业中心米兰进行了共十二场演出,将近四万人观看了演出。每场演出过程中,观众不断迸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布拉伏”(好啊)的欢呼声。每次演出后,总是有许多观众走上舞台向演员祝贺和献花,要求演员签名留念。一些意大利政府官员和各界友好人士也纷纷向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和杂技团的成员表示祝贺。
杂技团在访问期间受到主办单位——意中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的盛情接待。协会主席维托里诺·科隆博亲自主持为杂技团举行了两次记者招待会。杂技团在米兰举行首次演出时,他从罗马赶回米兰观看演出。演出结束时,当女报幕员在乐队伴奏下演唱意大利反法西斯战争中广泛流行的一首意大利民歌时,科隆博高兴地一边鼓掌,一边同观众一起随唱。
文明古国
意大利是二千多年前的罗马帝国的中心。勤劳勇敢的意大利人民曾创造了灿烂的罗马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过有益影响。上海杂技团参观了闻名世界的古罗马遗迹:气势宏伟的圆形斗兽场、砌在古城墙上的水道以及许多古代建筑。这些建筑物大都嵌有大理石雕刻,形象生动,工艺细腻。到了十四和十五世纪,意大利曾是欧洲最先进的国家,产生了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诗人但丁。他是著名诗篇“神曲”的作者,他反对中世纪教会神权。革命导师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意大利文版序言中指出: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在有意大利“音乐故乡”之称的那不勒斯城,杂技团瞻仰了但丁纪念碑。
为了学习意大利人民的优秀文化,杂技团乐队和报幕员在到达罗马后第二天,就开始选学意大利民歌。意大利电台文艺部女工作人员安娜·布亚蒂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放弃周末休息,带着乐谱来到旅馆向中国朋友教唱。她说:“你们这样重视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我很受感动。为了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我愿贡献出一切力量!”在那不勒斯,一位五十三岁的老工人带着自己学音乐的儿子来到剧场,主动帮助杂技团乐队排练意大利著名乐曲“重归苏莲托”。在罗马最后一场演出时,一对中年印刷工人夫妇听到报幕员演唱意大利民歌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们情不自禁地走到扩音器前同报幕员手挽手一起当众唱了起来。
悠 久 的 友 谊
中国和意大利人民之间很早就有交往。在意大利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着中意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故事。
杂技团在那不勒斯演出时,意大利著名中国文学史教授和作家爱德华达·马齐从米兰赶来观看。老教授在观看演出过程中,一会儿昂首凝视,一会儿又使劲鼓掌,连声称赞。她对记者说,早在公元二世纪时,我国就向中国派遣过使节团。意大利的丝绸以及蚕和桑树,就是经过“丝绸之路”由中国传来的,我们两国有一切理由加深交流,永远友好。
杂技团在意大利三个城市逗留期间,还受到所住旅馆的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和友好照顾。有的旅馆在门前挂上了意中两国国旗欢迎来自中国的客人。餐厅的厨师和服务员主动学习中文日常用语,并经常征求意见改进饭菜花样。演员们演出后午夜回到旅馆时,餐厅服务员早已在门口迎候他们,并且立即热情地端上了热气腾腾的西红柿肉沫卤面,使演员吃到了可口的家乡饭。餐厅服务人员对中国演员体贴入微,中国演员也关心他们,常帮助他们收拾餐具,还专为他们举行小型演出。彼此结下了新的友谊,杂技团离开罗马那天,旅馆厨师和服务员都出来列队欢送。他们恋恋不舍地说:“再见,中国朋友!希望你们不久再来罗马!”
(新华社)
(附图片)
中国的杂技艺术引起了意大利观众的兴趣。这是意大利观众向上海杂技团演员学习抖“铜铃”。 新华社记者摄


查看完整版本: [-- 在友好访问的日子里 记上海杂技团在意大利的访问演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