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3-07-25 00:00 |
不辞辛苦的乡村放映员
第5版() 专栏:
不辞辛苦的乡村放映员 湖北安陆县棠棣区放映队,近几年来,遵照毛主席关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伟大教导,长年累月,挑着放映担,上山下村,为贫下中农放映电影。 乡村生产队,羊肠小道弯弯曲曲,交通不便。放映队的同志,每天要挑着一百二十多斤重的担子,走十里多路。开始,他们挑着放映机,爬山越岭,干劲满大。可是,时间一长,就感到有些吃不消了。思想一动摇,担子就慢慢从肩上卸下来了。有次转“点”,生产队派来三个社员挑机子,其中有位五十多岁的老贫农。放映队的同志见路远担子重,不好意思让老人挑。老贫农笑了笑说:“庄稼人挑重担走远路是常事,宣传毛泽东思想,还能怕苦怕累!”老人的话引起了放映员们的警惕。他们总结前段工作,算了一笔账:每次转“点”要生产队派三个劳力搬机子,全县八个放映队每年要转两千多次“点”,这样一来,就得花六千多个劳力。如果把这批劳力用于农业生产,对农业该有多大贡献?这笔账,震动了放映队每个人的思想,他们重温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决心在为贫下中农服务中,自觉改造世界观,将革命的担子挑到底。打这以后,他们又挑着放映机,巡回放映在全区七十多个“点”上。 放映队在巡回放映中,不仅尽量减少贫下中农负担,不增加生产队的麻烦,还尽量抽出时间为贫下中农办事。谁家的广播不响了,他们便去修理;生产队打米机坏了,他们帮助检修。有一次,放映队在胡巷大队放映时,正在抽水抗旱的柴油机坏了。当时抗旱正紧,机手急得满头大汗。放映队负责人刘传兴马上来到现场,和机手一道拆开柴油机,发现是喷油嘴坏了。他们不顾劳累,立即抢修。抽水机修好了,干部社员十分感激。 本报通讯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