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勤工俭学与发展山区建设结合起来 槐湾公社校办苗圃的调查报告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0月 -> 勤工俭学与发展山区建设结合起来 槐湾公社校办苗圃的调查报告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中共安徽省金寨县委调查组 1973-10-22 00:00

勤工俭学与发展山区建设结合起来 槐湾公社校办苗圃的调查报告

第2版()
专栏:

勤工俭学与发展山区建设结合起来
槐湾公社校办苗圃的调查报告
中共安徽省金寨县委调查组
从一九七○年以来,金寨县槐湾公社党委领导全社二十三所小学,因地制宜地办了二十三个小苗圃,培育各种树苗近一千万株,支援社队集体造林一万三千多亩。校办苗圃,为加速发展山区林业生产作出了贡献,有利于山区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也促进了师生思想革命化。新形势提出的新问题
随着教育革命的深入开展,槐湾公社各小学普遍地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如何使这些活动沿着《五·七指示》的航向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公社党委总结了学校勤工俭学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响潭大队洪湾小学,根据山区的特点,一九六九年秋办了“小苗圃”,育苗十万多棵,支援附近的七个生产队造林一百三十亩,不仅推动了教育革命的开展,而且有力地促进本地区的林业生产,深受贫下中农的欢迎。而另一个大队的小学,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只重视劳动不注意教学,随意停课放假,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公社党委从两所学校的两种做法中,得出了结论:坚持《五·七指示》道路,方向明,成效大,教育、劳动双丰收。
洪湾小学办苗圃的经验能否在全社推广?公社党委组织干部、群众、教师讨论。有些同志怕学生年龄小,搞不好育苗;有的怕教师忙不了;有的怕无技术,耽误工,浪费地。经过反复的宣传教育,大家认识到:校办苗圃,是发展山区林业生产的需要。槐湾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公社,荒山近三万亩,植树造林需要数千万株树苗。单纯依赖国家供应,是不行的。校办苗圃,就可以为生产队植树造林不断提供大批的幼苗。大家又从育苗又育人这个深远意义上认识到,校办苗圃,是山区学校的一个比较好的“学农”基地,是勤工俭学的重要内容,既能促使教师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改变脱离实际的倾向;又能把孩子培养成为热爱山区、建设山区的新型劳动者。大家都支持这个措施。到一九七一年,全社二十三所小学,都办了小苗圃。共有土地十一亩,一部分是学校开垦的荒地,大部分是租用生产队的零星耕地。师生自采种子、自育树苗,以低价出售给生产队,作为勤工俭学的收入。
三年来,在学校的帮助下,全社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生产队,都先后建立了育苗基地,改变了身在山区不育苗的状况。佛岭大队的小学,已为生产队提供各种树苗达十五万五千棵,学校还拿出自己采集的松树种,分别帮助八个生产队办起了苗圃。全大队八百二十多亩荒山基本都种上了树。培育热爱山区的“小苗苗”
许多学校积极地利用校办苗圃,把学习搞得生动活泼。如槐湾小学四年级学生王平生、陈德家,把育苗的深情倾注在作文上:“《五·七指示》育新人,一把松苗寄深情,一棵树苗一颗心,颗颗红心向北京。”“小树苗,快长高,建设祖国最需要。”常识教师讲农业“八字宪法”一课,联系育苗实际讲解,学生懂得了要育好苗,必须在“土”字上下功夫;在整理苗床时,要计算面积,育苗时要计算发芽率,数学教师把学生带到苗圃里,进行实地演算,使学习和应用紧密结合,巩固了文化知识,学到了实际本领。广大贫下中农说,这样能教出“好苗苗”。


查看完整版本: [-- 勤工俭学与发展山区建设结合起来 槐湾公社校办苗圃的调查报告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