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继承和发扬“抗大”的光荣传统——山东省曹县梁堤头公社农业中学艰苦创业的事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0月 -> 继承和发扬“抗大”的光荣传统——山东省曹县梁堤头公社农业中学艰苦创业的事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10-24 00:00

继承和发扬“抗大”的光荣传统——山东省曹县梁堤头公社农业中学艰苦创业的事迹

第1版()
专栏:

继承和发扬“抗大”的光荣传统
——山东省曹县梁堤头公社农业中学艰苦创业的事迹
在鲁西南的黄河故道上,有一所深深扎根于贫下中农中间的“庄户”学校,它就是山东省曹县梁堤头公社农业中学。十五年来,学校师生发扬“抗大”的光荣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在原来沙丘连野、茅草丛生的地方,建设起了一所有着大片的绿树、良田和瓦房的学校。先后从这里毕业的九百三十五名学生,深受贫下中农欢迎,他们赞扬说:“农中学生毕业回来,说话不变腔,走路不变样,能文又能武,真是我们的好后代。”
从前,梁堤头公社没有一所中学。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高潮中,公社党委按照毛主席关于“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导,决定创办一所农业中学。贫下中农推举了五名回乡知识青年,领着六十多个学生,用独轮车推着借来的一口大锅、一副旧笼,拿着三元灯油钱,开进了人称“千古落户难”的黄河故道深处。师生们就在这里开始了艰苦创业的战斗历程。
在荒沙滩上办学校,困难确实很多。开始,有人嘲笑他们说:“几个孩子瞎逞能”,“兔子尾巴长不了,一场风沙准收兵”。当时学校里唯一的共产党员、回乡知识青年郭稼成,领着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教导,学习革命前辈办“抗大”的光荣传统。师生们越学方向越明,越学信心越足。
经过一冬一春的苦战,他们开荒一百一十亩,种植果树三千多棵,还在学校周围营造了防风林。第一年收入五百多元,解决了全校师生吃盐、打油和办公的费用,还购置了一些生产工具和桌凳等。
农中刚刚站住脚,自然灾害就接连袭来。一九六一年七月的一阵狂风,夹着冰雹,把果树吹折,庄稼砸坏,二十间草房刮倒了十五间。师生们以顽强的革命意志,立即扶树补苗,追肥补种,把房子重新修建起来。不料一九六三年又遇到水灾,把不少树木泡死,几幢房子泡倒,粮食也减产一半。当时,公社拨给他们五百元救济款,师生们没有要,他们说:“我们有困难,受灾的大队也有困难,要把救济款用到贫下中农最急需的地方去。”师生们靠生产自救,战胜了灾荒。
农中在创办过程中,还同修正主义路线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一九六一年,在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有人企图把农中砍掉,农中在公社党委和贫下中农的支持下,顶住了这股妖风。后来,又有人打着“正规化”的招牌,指责农中“教师不象教师,学生不象学生,学校不象学校”。可贫下中农热情支持和鼓励师生们说:“你们为贫下中农办起学校,办得好,别人不承认,我们贫下中农承认!”
十五年来,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梁堤头公社农业中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用辛勤的双手创造出了丰硕的成果。现在,全校果园、林场和耕地共有一千零二十多亩,其中高产稳产田一百三十七亩,亩产已超过一千一百斤。五千四百棵果树已经结果,七万三千多棵用材林多数成材。他们先后用自己的材料盖瓦房一百间,草房二十间,制作教具五百多件,家具二百八十多件。当年这里孤雁叫,野鸭飞,耕地人拉犁,浇地肩挑水;如今机器轰鸣,家畜成群。有拖拉机、柴油机、高压水泵、粉碎机、打面机、碾米机,还有发电机,自己发电送电,入夜,盏盏明灯照亮了原来荒凉的沙野。十几年来,学校向国家交售的各种农副产品,总值达十八万元,支援兄弟社、队各种良种七万七千多斤。仓库里粮食满囤,除师生食用外,还有八万斤储备。学校有了五十多万元的积累。办公费,取暖费,民办教师和职工的工资福利费,学生的伙食费、医疗费,以及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费,已完全由学校自己解决。
在这所农业中学里,学生们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平均一年学习六至七个月,劳动四至五个月,实行教学、生产劳动、科研三结合。学校从三大革命实践的需要出发,对普通中学的课程教材,适当作了增减和调整。公社党委派了八名老贫农参加学校领导,并担任耕作、饲养、果园等方面的兼职教师。学校每年都召开社队干部和老农座谈会、回乡毕业生座谈会,征求意见,调整教学计划。公社急需农机驾驶和维修人员,学校就增设了这门课,一面学习,一面到社办工厂参加实践,随工人师傅到生产队巡回检修。在办学形式上,他们采取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方法,普通班一般学两年,不定期的短期培训班学一至两个月。
学校非常重视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公社靠近黄河故道的十三个生产大队,有一万四千多亩沙地过去因蝼蛄为害,小麦产量很低。师生结合教学,经过三年反复实验,终于找到了经济有效的防治蝼蛄方法,加上其他措施,使这些生产大队的小麦亩产量比原来增加了三、四倍。农中的师生们在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出农作物栽培、农业机械、植物保护等八种新教材。
贫下中农称赞从这个学校毕业的许多学生,有着“不挑不拣,干啥啥中”的好思想、好作风。许多毕业生回到农村,放下行李就下地干活,有的当了干部,也坚持不脱离劳动。先后毕业的九百三十五名学生中,有一百六十五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三百二十多人被选拔为农村基层干部,六十二名担任了教师,三百多人成了生产队的技术能手和“红管家”。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查看完整版本: [-- 继承和发扬“抗大”的光荣传统——山东省曹县梁堤头公社农业中学艰苦创业的事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