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山靠人变 人靠路线——记贵州赫章县认真学大寨迅速改变低产面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0月 -> 山靠人变 人靠路线——记贵州赫章县认真学大寨迅速改变低产面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10-24 00:00

山靠人变 人靠路线——记贵州赫章县认真学大寨迅速改变低产面貌

第3版()
专栏:

山靠人变 人靠路线
——记贵州赫章县认真学大寨迅速改变低产面貌
高寒贫瘠的山区,农业能不能大上快上?贵州赫章县三年学大寨的事实说明:只要认真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认真向大寨学习,自然条件差的地区也能很快地跃上去。低产多灾的赫章县,在一九七○年前的十八年间,粮食增产不过四千万斤。而最近三年,在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净增粮食六千万斤,摆脱了长期缺粮的状况,开始对国家有了贡献,成为贵州省农业学大寨的一个先进典型。
批林整风 增强革命团结
一九七○年,赫章县新的县委会成立了。这个班子里有原县委的领导干部,有从基层提拔的新干部,有军队干部,有汉族干部,也有少数民族干部。他们顶住了林彪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坚决响应党的九大“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号召。
在批林整风运动中,县委领导班子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结合实际,深入批判林彪一类骗子妄图改变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破坏团结、分裂党的种种罪行。他们牢牢掌握批林这个斗争大方向。对待自己同志,他们以大局为重,不纠缠历史旧账,不计较个人恩怨。经过批林整风,进一步增强了县委“一班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大家决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团结一致,同阶级敌人斗,同资本主义歪风斗,为改变全县落后面貌而斗争。
县委还认真检查了赫章县农业学大寨的情况。文化大革命前在赫章县多年做领导工作的同志,回顾自己到赫章一二十年,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不但不能对国家作出贡献,反而要国家供应口粮,心情非常沉重。有的同志说:赫章是当年红军长征浴血战斗过的地方,解放后党和人民把这个地方的领导工作交给我们,多少个“四年、五年”过去了,面貌改变不大。比比昔阳,实在惭愧。想想先烈,感到难过。他们说:过去没有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农业学大寨”的指示,没有认真领导群众学大寨改变山区面貌,就是一个大错误。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提高了路线斗争的觉悟,提高了学大寨的自觉性。大家在路线上同心,在工作上协力,振作精神,鼓足干劲,立志搞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把穷山变成金山银山米粮山。
执行正确路线 条件就能改变
赫章县座落在乌蒙山区,层峦迭嶂,山石林立,气候寒冷,无霜期短,自然灾害四季不断。全县六十万亩耕地,除了三万多亩水田,其余都是旱地,“挂”在高山陡坡上。土地瘦薄,耕作粗放,全县粮食长期不能自给。
过去,赫章县有的领导干部屈服于不利的自然条件,说什么:“学大寨,好是好,条件差,学不了。”“赫章山穷水恶,要变,办法不多。”有些同志甚至觉得“穷得有理”,“要粮应该”。
县委的同志们经过批林整风,按照正确的思想路线,全面地分析了赫章的情况,批判了无所作为的错误观点。为了进一步从实践中解决“赫章能不能大变”这个问题,县委领导同志分头深入边远山区,寻找答案。县委主要负责同志来到中坪公社拖街生产队。这个队座落在高山顶上,全是瘠薄的酸性黄壤。一九六四年学大寨以来,拖街各族社员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发挥集体经济的力量,利用当地石头多、煤多的有利条件,年年烧石灰改良土壤,一九七○年比一九六三年粮食总产增加两倍半。“地少石头多”的安啷公社海营大队,干部和群众按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鼓足干劲,苦干实干,利用石头砌墙垒埂,建设保土、保水、保肥的水平梯土,当年就变缺粮为余粮。这些实例使县委坚信:只要执行正确路线,赫章一定能大变。
通过调查,县委的同志们感到:赫章的农业不能快上,不是赫章条件差,而是自己的路线觉悟低。身在山区不敢与山斗,岂不是“智叟”!山多可以植树造林,可以养畜放牧。石头多可以用来筑坝,修堤,砌梯土,烧石灰,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变生产条件。关键在于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定地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抓紧党的建设 促进山区建设
文化大革命前,原赫章县委的同志们,受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单纯就生产抓生产,春催种,秋催收,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可就是没有抓住根本。
通过文化大革命,县委从大量的调查材料中发现,那里的党组织健全,能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办事,那里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就搞得比较好。在正确路线指引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搞好山区生产建设的决定因素。他们在农村整党建党中,发动党员和群众大揭阶级斗争盖子,认真解决方向、道路问题。在批林整风中,又向党员进行“三要三不要”的基本原则教育,提高党员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他们在搞好思想建设的基础上,认真进行了组织建设,清除了混进党内的极少数坏人,吸收了很多新鲜血液。特别注意在基层干部中培养新生力量,发展了一批新党员。经过整顿,许多基层党组织都更加生气勃勃。花泥公社大弯子生产队副队长张正明,是一九七一年入党的新党员。为了改变这个队土地瘦薄酸性重的面貌,他带头挖煤烧石灰。天寒地冻,张正明不怕冻裂双手和双脚,带领群众日夜在山上修路。路修通了,队里有马无车,张正明又自己动手造马车。就这样,他们运回了煤,烧出了石灰,改造了全部酸性土壤,使这个队的面貌大为改观,不仅超额完成国家的粮食征购任务,还有上万斤储备粮。石板公社石营大队党支部书记黄少全,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三年来,除因公外出外,天天和群众一起奋战在石山上,每年干活三百个劳动日以上。这个大队积极改良土壤,粮食逐年增产,贡献逐年增多,成为全县的一个先进典型。
经过反复实践 明确主攻方向
山区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主要抓什么措施?今天,赫章县的同志谁都可以明确地回答:首先抓“土”,建设高标准的保土、保肥、保水的大寨田。然而,他们得到这个结论,却经历了一个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
从全县范围看,土层薄、酸性重、土质瘦是生产上的主要矛盾。县委曾经根据拖街、花泥等地的经验,以为只要烧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就算抓住了主攻方向。一九七○年冬到一九七一年春,全县烧石灰七亿多斤,改良土壤四万多亩。可是,一九七一年全县遭受了严重的洪灾,许多用石灰改良过的坡地,几场暴雨,几次洪水,石灰和肥泥都被冲走。
就在这一年,石板公社却经受住了特大洪水的考验。什么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在山坡上砌起石埂、石墙,打了一场建设水平梯土的硬仗。县委从石板公社的经验中受到启示,认识到大山区只有以主要精力抓住群众称之为“子孙地”、“万年田”的梯田梯土的基本建设,才能有对天作战的基地。在建设水平梯土的基础上施放石灰,才能真正发挥改良土壤的作用。他们经过调查研究,同群众商量,确定全县把修建保土、保肥、保水的水平梯土作为主攻目标,进一步掀起农田基本建设高潮。
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县已建成大寨式梯田六万七千多亩。九百多条经常泛滥成灾的山溪河沟已被疏浚、改直,有的还砌起了石堤;五百多处山谷,建起了一系列囤沙塘、拦沙坝、拦山沟、消水洞和纵横交错的排洪沟。社员们采取岩灰铺地和烧石灰改良的方法,把十五万亩瘦地改造成肥地。全县粮食产量连续大幅度上升。
最近,赫章县的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党的十大文件。党的十大精神成为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的巨大动力。大家表示,要坚决执行十大提出的战斗任务,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加快山区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各公社、生产队在作好三秋准备工作的同时,抓紧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原来农田基本建设进度比较迟缓的单位,在十大精神的鼓舞下,进度显著加快,有些没有坚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单位,也组织了专业队,很快展开修建梯田梯土的活动。一场建设山区的新的战斗正在加速进行。 本报记者(附图片)
赫章县江南公社广大贫下中农,去冬今春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削平了十一个山头,造出大片农田。这是江南公社对江大队新造的农田。
 本报通讯员摄


查看完整版本: [-- 山靠人变 人靠路线——记贵州赫章县认真学大寨迅速改变低产面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