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茶卡草原红旗飘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0月 -> 茶卡草原红旗飘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10-24 00:00

茶卡草原红旗飘

第3版()
专栏:

茶卡草原红旗飘
在青海省乌兰县茶卡草原上,有一个由三百三十六户蒙古、汉、回、藏、土五个民族社员组成的茶卡人民公社。
解放前的茶卡草原,是各族人民的一座“人间地狱”。那时候,一百八十七万亩的辽阔草原,只有一万多头牲畜,其中百分之六十被八户牧主和富牧所霸占,贫苦牧民在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下,成年累月过着“野菜当食粮,羊皮作衣裳”的悲惨生活。
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后,五个民族的社员团结战斗,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迅速改变了茶卡草原的面貌。现在,这个公社各类牲畜总头数已增到八万多头。十五年来,向国家出售畜皮十一万张,绒毛一百七十多万斤。茶卡草原过去是单一的畜牧业经济,人民公社成立后出现了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全面发展的新局面。一九七二年全公社粮食总产量比一九五八年增长了七倍多。除了社员食用并向畜牧业提供饲料粮外,还集体储备粮食五十万斤。
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总收入比一九五八年增加了三倍以上。全公社现有公共积累五十六万多元,社员银行里有存款。新建了两个定居点,修建了五千多平方米面积的社员住宅和学校、商店、卫生所、发电站、供水站等建筑物。
团结战斗 建设草原
茶卡,是一个高寒干旱的草原。这里海拔三千多米,每年降水量只有二百多毫米。“山高雨雪少,天冷霜冻早,风吹石头跑,旱年不长草。”这就是茶卡草原过去的写照。人民公社成立以前,这里的各族牧民眼望着几条沟溪里的水白白流走,却无力拦蓄利用。一九五八年,茶卡人民公社一成立,各族社员就决定修筑大坝,拦截流泉,引水灌溉草原。公社党委进行了统一规划,抽调一百多个劳动力开始施工。他们失败了不气馁,大坝被洪水冲毁再重修。他们豪情满怀地说,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靠人民公社的优越性,一定能够把水拦住。
经过几年的艰苦战斗,终于建起了一座大坝,锁住了流泉,又修了引水渠道、蓄水池等水利工程,使流水乖乖地按照人的意志,灌溉着两万亩缺水草场和四千多亩农田。一九六六年,茶卡草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由于有了水利设施,牲畜总头数净增了百分之十一点三。
茶卡公社的各族社员,团结一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许多过去办不成的事情,现在办到了。第一生产队有一万多只羊,计划修建一座羊药浴池。但是,这项工程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怎样完成这个任务呢?一九七一年春天,党支部发动全队的干部和社员一起讨论,大家献计献策,自己动手,当年施工。三月的茶卡草原,还是天寒地冻,他们不畏严寒,从十几里外采来石头,在滴水成冰的露天和泥抹灰。只花了二十多天时间,就建成了一座羊药浴池。几年来,他们共建三个羊药浴池、五十四处牲畜棚圈,使牲畜能够抗御风雪,减少疫病,保证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科学养畜 改良绵羊
茶卡公社现有的牲畜中绵羊占六万多只,其中绝大部分是产毛量高的改良绵羊。
过去,茶卡草原的羊都是土种蒙古羊。这种羊产毛量不高,毛质粗劣,不能满足毛纺工业的需要。后来,国家运来新疆细毛羊种公羊,帮助这里搞改良绵羊工作。但是,由于技术跟不上,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八年,只育成改良羊一千五百多只。
茶卡人民公社成立后,为改良绵羊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公社用公积金向各生产队购买了九百多只绵羊,集中全公社十多名贫下中牧优秀放牧员,建立了种畜场,进行科学实验,摸索总结规律,为大规模地改良绵羊创造条件。种畜场负责人、共产党员巴巴(蒙古族),为了掌握一只母羊产羔前后的动态,他一夜起来五六次仔细地观察。改良羊羔怕冷,他就把刚产下的羊羔抱在怀里取暖。经过几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终于闯过了改良绵羊最大难关之一的羊羔成活关,还创造出了“分群接育法”等一整套饲养管理先进经验,使羊羔成活率由原来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公社党委运用这一典型经验指导全面,一九六四年,全公社形成了一个改良绵羊的高潮。
随着绵羊改良工作的全面展开,出现了新的矛盾。进行绵羊杂交改良,人工授精配种,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公社的技术力量跟不上。而当时由于受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有的干部单纯依赖上级派技术人员,靠国家投资购买器材设备。这样平均每育成一只改良绵羊要投资六元左右,绵羊改良工作进展缓慢。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茶卡公社党委带领干部批判了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树立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他们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采取办训练班、师傅带徒弟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技术人员。现在,全公社已经有不脱离生产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三十名,平均每个生产队有五名,他们担负起绵羊改良、畜疫防治的全部技术指导工作。如今全公社的改良绵羊已占绵羊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六。改良后的半细毛绵羊的产毛量比土种蒙古羊多两倍以上,被誉为“茶卡草原之花”。 农牧结合 全面发展
畜牧业生产不断发展,特别是改良羊的迅速增加,光是靠天然草场放牧已经不适应了,必须种植饲料作物和饲草,实行以牧为主,农牧结合。
茶卡人民公社成立的第一年,公社党委就领导各生产队对农牧生产进行全面规划,倡导各族社员在生产技术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蒙古族牧民头一次拿起铁锹开荒和套牛犁地时,汉、回等族社员便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用锹,怎样套牛扶犁。许多蒙古族牧民不但学会了种青稞,而且学会了种小麦、豌豆、油菜和蔬菜,有的人还学会了开拖拉机。很多蒙古族社员同汉、回族社员一样,已能熟练地种植饲料作物和饲草了。现在全公社的耕地面积已经扩大到四千多亩。
越来越多的汉、回等族社员还学会了挡羊、剪毛等畜牧业生产技术。第一生产队的汉族和回族女社员刚学剪羊毛时,只会使用裁剪衣服的小手剪,不会用剪羊毛的大沙剪,一天剪两三只羊的毛,还累得满头大汗。蒙古族女社员就亲手剪给她们看,并告诉她们怎样使用沙剪才省力。现在,这个队的所有汉族和回族女社员,全部学会了剪羊毛的技术。许多人从只会一门生产技能,变成了会农会牧的多面手。全公社六个生产队都实现了农、牧业结合。每年农业向畜牧业提供二十万斤饲料和十万斤饲草;畜牧业向农业提供大量的优质肥料和充足的役畜。农、牧业互相促进,比翼高飞,成为青海省牧业学大寨一面鲜艳的红旗。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茶卡公社改良羊的羊群
《青海日报》供稿


查看完整版本: [-- 茶卡草原红旗飘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