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朝气蓬勃的一代青年——记云南边疆几位少数民族共青团员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0月 -> 朝气蓬勃的一代青年——记云南边疆几位少数民族共青团员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10-31 00:00

朝气蓬勃的一代青年——记云南边疆几位少数民族共青团员

第4版()
专栏:

朝气蓬勃的一代青年
——记云南边疆几位少数民族共青团员
云南省二十多个民族的广大共青团员,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茁壮成长。他们朝气蓬勃地战斗在全省各条战线上,成为三大革命运动中一支最有生气的力量。这里记述的只是这些少数民族团员中几个先进人物的事迹。
哈尼族电工
在元阳县一个偏僻的哈尼族山寨里,有一天,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在新买来的柴油机、发电机旁,等着看发电。随着柴油机的发动,操作手把闸刀一按,不料发电机不转动,电灯不亮。操作手急得满头大汗,也找不出原因来。正在这个时候,一个身背工具箱的哈尼族小伙子来到寨子里。他不顾爬山涉水的疲劳,赶忙走到发电机旁进行检查,迅速而熟练地排除故障。发电机转动了,哈尼族山寨第一次亮起了电灯。人们一片欢腾,都说:“真是我们哈尼人民的好电工啊!”这个小伙子就是元阳县农机厂电工、共青团员罗呸嘎。
罗呸嘎是贫农的儿子,两岁时父母就先后病故。但是,在新社会孤儿不孤,他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抚育。一九六九年,罗呸嘎高小毕业后,要求参加工作,为人民服务,党组织把他送进元阳县农机厂当电工。带班的汉族老师傅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耐心地给小罗讲解电器原理,教他绕线圈、接线头。在汉族老师傅的帮助下,罗呸嘎专心致志地为革命学好技术。别人下班了,他蹲在电动机旁,反复琢磨电器部件;别人熟睡了,他还躺在床上,默习电动机的原理。厂里举办技术课,他每次都积极参加,从不缺席。罗呸嘎很快学会了看图纸、算公式,基本掌握了电动机的操作、修理技术。
一九七一年,元阳县农机厂成立了支农小组,下乡巡回修理农机、农具,罗呸嘎争着报名参加。元阳是个山区县,境内山峦起伏,交通不便,条件比较艰苦。罗呸嘎觉得,条件越艰苦越能锻炼人。他和支农小组的其他人员不畏山高路远,走村串寨,热情地为贫下中农服务。今年四月,罗呸嘎听说黄猫岭公社普老杂生产队的发电机坏了,背起工具箱爬了两座大山,走了七八个小时,赶到那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修理,发电机又投入了农业生产。两年来,罗呸嘎和支农小组的其他工人,走遍全县农村,为社、队修复了大量农机、农具,培训了一批技术力量,受到贫下中农的赞扬。彝 族 生 产 队 长
三年前,茶李生产队还是永平县龙街公社有名的穷队,现在一跃而成了先进队。提起茶李队的变化,贫下中农都夸奖他们的年轻队长茶亮斗。
一九七○年,刚满十八岁的彝族青年茶亮斗,被贫下中农推选为茶李生产队的队长。可是没过多久,风言风语传出来了,说什么“羽毛未干就想学飞,年轻娃娃当领导,怎么行?”茶亮斗饭吃不好,觉也睡不香,暗自焦急:“我到底能不能把工作搞好!”就在这个时候,公社和大队的领导干部来到他家,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的教导,对他进行鼓励。茶亮斗满怀信心地表示:坚决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办事,彻底改变茶李生产队的面貌!
茶李生产队为什么落后?茶亮斗一边学习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的教导,一边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原来,茶李生产队是由李、茶两姓组成的山区队。长期以来,个别坏人利用宗族关系挑拨离间,破坏两姓阶级兄弟的团结,使大家学习坐不到一起,生产扭不成一股劲。茶亮斗认识到,要改变茶李生产队的面貌,首先要抓阶级斗争,解决团结问题。党组织热情支持茶亮斗,帮助他办起了队委学习班,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教导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有关论述,统一思想认识,加强一班人的团结。副队长生病,茶亮斗上门探望,帮助挑水、喂猪、料理家务,带头搞好团结。他还和队委们走东家串西家,宣传党的九大路线。社员群众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纷纷起来揭发、批判了个别坏人的破坏活动,加强了团结。
团结问题解决后,茶亮斗广泛征求干部、社员的意见,制定了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开始了治山治水的战斗。第一年,他们挖了三条排涝大沟,使过去每年都要遭受洪水灾害的几十亩耕地,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第二年,掺沙改良土壤,使三十多亩胶泥地变成土质松软的优质田;去冬今春又掺土积肥,改造了二十多亩沙地,还建设了“大寨田”。从一九七○年起,这个队连续三年获得丰收。一九七二年的粮食总产量由一九六九年的一万七千多斤增加到四万二千多斤,对国家的贡献增多了,社员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
茶李生产队三年变了样,年轻的生产队长茶亮斗也在斗争中茁壮成长。他在一九七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傣族女教师
一九七一年十月,十六岁的傣族女共青团员月宝,来到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勐马公社芒海生产队办学。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心培育革命新苗,受到贫下中农的赞扬。
芒海生产队是一个有三十二户人家的傣族寨子。解放前,这里的贫下中农没有一个人念过书,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解放后,贫下中农翻身作主人,多次要求上级派个老师,办所学校。可是,在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干扰下,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芒海贫下中农要求办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刚从孟连农校毕业的月宝,主动要求到芒海去办学。领导批准了她的申请,问她有什么困难,她坚定地回答:“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碰到困难,我可以依靠群众去战胜它!”
芒海的贫下中农听说上级派来了老师,无不欢欣鼓舞,几个女青年穿着节日盛装,挑起竹箩,到月宝的家乡来迎接芒海寨子的第一个老师。
开学那天,三十多名学生家长领着孩子,欢天喜地地来到学校。可是,没过多久,几个年纪稍大一点的学生不来上课了。是什么原因呢?月宝便去作家庭访问,原来是家长认为读书用处不大。月宝一方面带领学生开展革命大批判,狠批林彪一类骗子散布的“读书无用论”,帮助学生树立为革命读书的思想;一方面在队委会的支持下,请生产队会计等人用切身体会,讲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打通学生家长的思想,使家长们高高兴兴地又把孩子送到了学校。从办学到现在,芒海生产队七岁到十四岁的孩子,全都进了学校,没有一个中途退学的。
月宝把政治思想教育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经常请旧社会苦大仇深的老贫农给学生上阶级教育课;组织学生参加生产队的大批判会。她还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的活动,经常带领学生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月宝刻苦钻研业务。她从小生活在傣族地区,汉语讲得不流畅,就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汉语、汉字,还利用帮助会计算账的机会,学会多位数的乘除法,结合计算工分给学生上算术课。她在教学中,还注意对个别成绩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发动学生互教互学。
在月宝的培育下,三十多个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一般都能写会读二百五十多个汉字,能听懂简明的汉语广播,会背乘法口诀,能看懂工分本,家长们都很满意。
白族赤脚医生
在洱源县团代会上,炼铁公社翠坪大队白族赤脚医生赵全祚被评选为优秀共青团员。当地的社员群众称他是一个没有作息时间表的赤脚医生。
一九六八年,赵全祚从大理卫校医士班毕业了。他说:是党和贫下中农把我抚养长大,我不能进了学堂就忘掉农村,一定要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
赵全祚回到农村后,就被贫下中农推选当了大队合作医疗站的赤脚医生。他起早贪黑地忙碌着,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那里有病人,他就奔向那里。
一个秋天的夜晚,大雨下个不停。小赵从睡梦中惊醒,似乎听到有人在敲门。他爬起来开门,果然来了一个全身衣服湿透的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们河西凤鸣村的何景中得了重病,有生命危险……。”话音未落,小赵背上药箱就和这个社员冲出了门,直奔黑潓江边。病人住在江对岸,两人下水渡江时,一个浪头把小赵打翻在水里。那个社员赶紧扶起他,说:“从上游长邑桥绕过去吧,这里江水上涨,有危险!”绕长邑桥,可以确保安全,但是要拖延三个钟头,横渡黑潓江虽有危险,却能提早赶到病人身边。小赵坚定地回答:“救人要紧,还是从这里渡过去吧!”他把药箱高举过头,向对岸游去。那个社员急忙跟上,两个人迎着一个又一个的浪头前进。小赵很快赶到病人家里,经过诊断,病人患的是急性阑尾炎。他不顾疲劳,连夜抢救,使病人脱离了危险。
一天,赵全祚巡回医疗来到翠坪村,发现社员施书全的孩子得了肺炎。一个巫医正在装模作样地跳神。小赵上前为病孩量了量体温,已经超过四十度,呼吸微弱,生命垂危。他对施书全说:“跳神治不好孩子的病,让我来治吧!”巫医冷笑道:“嘿嘿,既然如此,人就包在你身上罗!”小赵意识到:这次治病的成败,是一场与封建迷信的尖锐斗争,关系到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的贯彻落实,一定要把孩子的病治好,用事实来团结教育广大社员,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他大胆而细心地给病孩注射了退烧药针,根据病情的变化采取治疗措施。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孩子终于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施书全激动地拉着小赵的手说:“从今以后,我一定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再不上巫医的当了!”等着看笑话的巫医只好悄悄溜走了。
为了使合作医疗站得到巩固和发展,赵全祚在大队党支部的支持下,组织了三个以贫下中农草医和赤脚医生为主的采药队。小赵在采药队里虚心拜老草医为师,下深箐钻老林,爬悬崖过陡壁,寻找药材。他先后尝遍了几百种药草,掌握了二百多种中草药的性能。采药队每年采回三四千斤药材,可制作成药一千多斤,既治好了病,又减轻了群众的负担,使合作医疗站越办越好。
新华社记者


查看完整版本: [-- 朝气蓬勃的一代青年——记云南边疆几位少数民族共青团员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