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银花姑娘——记江苏省南通县新港大队第八生产队妇女植棉试验小组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1月 -> 银花姑娘——记江苏省南通县新港大队第八生产队妇女植棉试验小组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11-30 00:00

银花姑娘——记江苏省南通县新港大队第八生产队妇女植棉试验小组

第2版()
专栏:

银花姑娘
——记江苏省南通县新港大队第八生产队妇女植棉试验小组
江苏省南通县东余公社新港大队第八生产队妇女植棉试验小组,四年来,坚持在盐碱沙地里闹革命,不断摸索棉花高产途径。她们种的十二亩试验田,产量步步高,去年亩产皮棉二百四十多斤。
立 志
一九六九年初,“农业学大寨”运动犹如黄海春潮蓬勃兴起,这个海滨小村子陡然热闹起来了。刚从大寨参观回来的公社党委副书记,来这里兴致勃勃地讲述了大寨贫下中农治山治水的英雄事迹,还特别介绍了大寨铁姑娘队的事迹。社员们,尤其是年轻妇女们,心里有多么激动啊!共青团员顾林芳和张友兰、唐亚平等几个姑娘,在田头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比条件,我们比大寨好;论人,我们不缺胳膊不少腿,大寨社员能使高山低头,我们也要教海边改样!”在大队党支部和生产领导组的支持下,由七个年轻妇女组成了植棉试验小组。
她们选了最差的十二亩重碱地作试验田,大刀阔斧地干起来。这十二亩试验田,原是一片南高北低的荒地,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青草长不出,茅根数不清。她们起早摸黑,平整土地,挖掉茅根,修好沟沿,撒上杂灰、千脚土,赶在立夏前,一粒一粒播下棉籽。她们恨不得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可是,偏偏事不如愿:苗硬是不肯出,缺苗率达百分之六十。她们急得直搓手,但是没有灰心,决定移苗补缺。大伙顶风冒雨,用畚箕运,用门板抬,从半里外移来五万多株苗,接着勤松土,巧施提苗肥,实现了全苗、早发。
这一年,虽然遭到连续阴雨,但试验田亩产达一百八十斤,超过大田六十斤。
勤 学
这个小组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岁。年纪轻,经验少,要种好试验田,确实有很多困难。她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学习,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努力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
一九七一年,棉花播种后遇上大旱,棉苗不得出。有人说,外地不少地方支起抽水机,正在用大水抗旱。试验田也能用大水灌溉吗?她们立即请来了几个老棉农,开了个“诸葛亮”会。老贫农说:外地用大水抗旱是好的,可我们这里不行。这里是盐碱沙土,大水一灌,地硬如铁板,棉苗就更出不来了。另一位老农还告诉她们:海边空气湿度大,盐碱土有“夜还潮”的特性,夜里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根据老农的经验,她们便采用少浇薄粪水和勤松土的方法,夺得了一次全苗。
植棉小组的妇女们,努力学习和运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过去种田人常说:“多收少收在于肥”。头年,她们抱着这个想法,大积肥,勤施肥,秸长得又粗又高,可桃子却结得不大,不多。为什么肥施得不少,收成却不理想呢?为了攻破这个难题,她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在其相互联结上,在其各方情况上,我们必须注意其特点,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须注意。”大家反复琢磨,心里豁然开朗:从播种到捉花,棉花要经过苗期、蕾期、结铃期等几个不同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生长中心。有时需要多施肥,有时要少施肥。不加区别地一概多施,必然出力不讨好。看来,棉花多收少收还在于人啊。第二年,她们根据棉花各部分在各个生长阶段的需要,采用“轻施提苗肥,巧施花蕾肥,重施当家肥”的方法,把肥料施到了“火候”上。结果,秸子不高,而桃子又多又大,产量提高了。
苦 干
科学种田绝不是省力种田,科学实验一点也离不开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姑娘们说得好:“不洒万滴汗,哪有百斤棉!?”
前年盛夏,旱象严重。她们在田里发现了红蜘蛛,便立即乘中午高温喷射农药。可是第二天一查,虫子并未死多少。是不是这种农药治不了它?她们又连续换了两次农药,还不见效。她们心里十分疑惑:这家伙是不是会“逃跑”?为了解开这个谜,她们一日几次到红蜘蛛较多的地块去观察。清晨,浓重的露水沾湿了衣服,她们不管;中午,火辣的太阳晒脱了皮,刺鼻的农药味熏昏了头,她们也不理会。经过几天“监视”,终于发现红蜘蛛的“避难所”是在泥土里。根据红蜘蛛怕水的特点,便决定采取“两头夹攻”的战术:下面浇粪水,切断红蜘蛛的归路,然后上面喷药水。
大伏天,棉花已封了行,浇粪水也是件难事,必得把三十多斤的粪桶拎到一米多高的花秸上往下浇。整天这样举着浇,该有多费力!但是为了歼灭红蜘蛛,夺取高产棉,她们有八百斤的力气硬是要挑千斤担!有的同志实在拎不动,就干脆把粪桶顿在肩头上。手臂举肿了,头热昏了,粪水溅得满脸满身,她们一声不吭,大家说:“为革命创高产,再苦再累也心甜!”就这样连续苦战,“两头夹攻”,终于全歼了红蜘蛛。
为大田
“我们要把试验田办成照亮大田的一盏灯,决不把它培育成供人欣赏的一盆花。”植棉小组在办试验田的四年中,严格地实践着自己的誓言,始终坚持为大田生产服务的方向。四年来,她们不仅没有多要一担粪肥、一滴药水,而且化肥比大田用得少,生产成本比大田低百分之十。社员们称赞道:“试验田的产量是实打实的、硬棒棒的货色,叫人看了佩服,学起来有劲!”
植棉小组的姑娘们,坚持把大田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自己的试验项目和主攻方向。这里靠海,经常要遭到台风暴雨的袭击,棉花年年被搞得歪歪斜斜,伤筋断骨。有什么办法能够抗台风暴雨呢?她们访问了不少老农。有位老农给她们讲了种玉米的经验:前几年种玉米,年年要受台风、暴雨的害。后来,采用大壅根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老农的宝贵经验,给姑娘们启发很大,她们通过分析,认为壅根不仅能加牢根部的稳固性,而且能减少肥料的流失,这是个好办法。于是,她们在试验田里进行试验,在壅土时还把杂草埋下去。恰巧,七月中旬刮了次强台风,下了场大雨,由于搞了壅根,试验田里的棉花一株也没有被刮倒、折断,而且由于下雨,促进了土壤中青草的腐烂发酵,使棉花在结铃期及时得到了肥力。这个试验成功后,全大队都采用了这个方法,那种暴风雨后棉花歪歪斜斜的情况再也看不见了。
大队和公社,很重视她们的试验田,在这里开现场会,推广她们的经验,促进大面积棉花的增产。去年,第八生产队棉花亩产达到一百九十七斤,全大队棉花亩产达一百六十九斤。真是:点亮一盏灯,照红一大片。
本报通讯员


查看完整版本: [-- 银花姑娘——记江苏省南通县新港大队第八生产队妇女植棉试验小组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