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绮丽的东江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1月 -> 绮丽的东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11-30 00:00

绮丽的东江

第3版()
专栏:

绮丽的东江
东江发源于粤北和桂东境内,穿过五岭群山,蜿蜒而下,汇成一股巨流,直泻湘江。十多年来,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东江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下游鲤鱼江至三都一带,形成了一个拥有机械、冶金、化肥、水泥、纺织、皮革、竹木等多种工业的新兴工业区。经过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东江地区的工业更加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
木材云集
湘南主要林区资兴、桂东、汝城出产的木材,大部分靠东江流送。解放前,东江滩险浪恶,不知吞噬了多少劳动人民的生命。解放后,国家建立了东江水运局,年年炸礁疏河,除掉了有名的“三汕十二浪”,重重险滩变通途,一年四季都可放排。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九六九年成立的东江木材厂,已经成为一个水运、集材和木材加工的大型联合企业。
过去搬运木材是一项繁重的劳动。不论严冬酷暑,工人们整天泡在水里,把一根根木材打捞上岸,然后肩扛手抬,送到两里多远的车站起运,常年运木的劳力,多达一千二百多人。文化大革命以来,他们放手发动群众,土法上马,大搞机械化,先后实现了大小革新一百多项,节省劳力五百多人,使工效成倍地增长。现在从东江上游流送下来的各种木材,通过链条出河机,自动起坡,随即装上平车,用牵引机拉到贮木场,在那里检尺、分类、归堆,然后由龙门大吊和绞索机日夜不停地起吊,把一捆捆优质木材装上列车,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祖国各地。每年在这里集散的木材有十多万立方米,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
江畔明珠
东江边上有一颗灿烂的明珠——鲤鱼江火力发电厂。厂里那三个阶梯似的大烟囱,标志着三个不同的年代,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电厂创办初期,这个厂子安装的两台小型发电机组,是从东北一条河里打捞上来的日本昭和八年的产品,经过修修补补,装上去了。这种机组,功率小,耗煤多,那三十米高的第一个烟囱,吐的是细煤颗粒,人们叫它“煤老虎”。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年代,电厂工人,鼓干劲,争上游,群策群力,自己动手安装了一台中型的国产机组,建成了六十米高的第二个烟囱,使发电量猛增五倍。文化大革命以来,东江两岸和郴州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为了满足对电力的日益增长的要求,厂里再次扩建。一九七一年开始安装二万五千瓩的新机组。他们在没有专业安装队和大型施工设备的情况下,依靠广大群众,克服了各种困难,按期建成投产。一九七二年,他们闯过一道道难关,只用七十多天时间,又安装了一台国产二万五千瓩的新机组,并且用土洋结合的办法,从平地上竖起了一百米高的第三个大烟囱。现在这个电厂的装机容量比一九五六年扩大了将近二十倍,一天的发电量相当于建厂初期全年发电量的总和,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发电量增加了两倍。
三个高度不同的烟囱,记载了电厂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由小到大的建设历程,象征着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的中国工人阶级,抒壮志,展宏图,为革命办电,更上一层楼的英雄气概。如今,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一片灿烂的星斗,照得东江更加绮丽,更加雄伟。
煤海战歌
东江沿岸,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资兴矿务局所属的几个矿山,大都是开采百年以上的老矿。经过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广大矿工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以主人翁的姿态开发矿业,为扭转“北煤南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宇字矿,近几年来,组织了以工人为主体的“三结合”小组,踏遍三十多个山头,访问了一百多个挖过小煤窑的老农,经过广泛的钻探、巷探,掌握了大量数据,逐步摸清了煤层地质情况,已知储量比过去扩大了三倍,开拓了七个采区,使百年老矿焕发了青春。
在改造老井的同时,又积极建设新井。文化大革命中,共产党员刘子琴率领一支队伍来到周源山安营扎寨。他们以大无畏的气概,争分夺秒,日夜奋战,不到半年时间,就在荆棘丛生的荒山上,竖起了一座高高的井塔。这是湖南井洞最深的第一个竖井,一九七○年七月开始部分投产,去年提前完成了国家计划。
现在,资兴矿务局所属各矿煤炭总产量,比一九五○年增长了一百三十七倍,比大跃进时期翻了一番。踏遍矿区,到处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本报通讯员


查看完整版本: [-- 绮丽的东江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