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促进生产大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丰收 广大牧民怀着喜悦的心情,踊跃向国家交售牲畜和各种畜产品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2月 ->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促进生产大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丰收 广大牧民怀着喜悦的心情,踊跃向国家交售牲畜和各种畜产品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12-02 00:00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促进生产大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丰收 广大牧民怀着喜悦的心情,踊跃向国家交售牲畜和各种畜产品

第1版()
专栏: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促进生产大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丰收
广大牧民怀着喜悦的心情,踊跃向国家交售牲畜和各种畜产品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一日电 本社记者报道:大规模的草原建设,给内蒙古牧区带来繁荣和兴旺。不久以前,我们访问了内蒙古草原,行程万里,沿途所见,大好形势令人鼓舞。
今年,内蒙古全区畜牧业丰收,牲畜增加了四百八十多万头。在十六个牧业旗中,有五个旗牲畜总增超过百分之二十(同去年相比,下同),四个旗超过百分之二十五。镶黄旗战胜严重旱灾和风雪,牲畜总增百分之二十九点九,全旗牲畜总头数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现在,辽阔的草原上牛羊肥壮,牧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踊跃向国家交售牲畜和各种畜产品。在草原公路上满载羊毛、畜皮的汽车,络绎不绝,赶往国家收购站的牲畜,一群接着一群,呈现一派兴旺景象。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以来,内蒙古草原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牧业学大寨运动。被称为“牧区大寨”的乌审召公社,成了牧民们学习的先进样板。远学大寨,近赶乌审召,成百上千的牧业公社和生产队一个接着一个地赶上来,大寨红花盛开在祖国北部边疆草原。
就在乌审召公社所在的毛乌素沙漠中,出现了片片绿洲,充满了生气。一些公社和生产队经过艰苦奋斗,改造自然,已经和乌审召并驾齐驱。在沙尔利格公社,我们看到沙漠上的树林,一片连着一片,饲草饲料基地内,粮草繁茂,渠水淙淙,昔日干旱荒漠的面貌已经完全改变。公社党委书记谈起沙尔利格公社学大寨的情况时,兴致勃勃地说,这个公社的五千多蒙古、汉族人民,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焕发出冲天干劲。他们在荒沙滚滚的荒原上,种草植树,打井开渠,很多人吃在野外,睡在沙窝,经过三年奋战,全公社治沙达一万五千多亩,有三千多亩饲草饲料基地全部实现水利化。草原建设的发展,使畜牧业生产连年持续上升。全公社的牲畜从一九七一年以来,每年都净增一万多头,今年已经发展到十四万三千多头。
进入锡林郭勒草原东乌珠穆沁旗宝力格公社,眼前呈现出一幅崭新的牧区建设的图景。在这个辽阔的牧场上,用水车和机器抽水的水井,星罗棋布。有了水,就给草原带来了生气。走进冬春放牧营地,那里有牧民们建起的许多漂亮的住房和设备完善的牲畜棚圈。在水草丰美的草原上,到处是个大体壮的乌珠穆沁马和长得肥胖的牛羊。这个公社的干部和群众,艰苦奋斗学大寨,进行了大规模的兴修水利、修盖棚圈、植树造林和建筑房屋的战斗,几年之内就使全公社的面貌变了样,牲畜头数比一九五八年合作化时期增加了一倍以上。
在草原上,几乎社社有工程,队队搞建设,人们为改造大自然,付出了巨大的劳动。这几年,内蒙古草原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历史上没有的。过去一个旗办不到的事情,现在一个公社就办起来了;过去几年办不到的,现在几个月就办成了。今年上半年,内蒙古牧区新建草库联六十多万亩,植树十一万八千多亩,还打了大批牧业用井,这一切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在阴山北麓的边境地区,有一个那仁宝力格公社,这个公社仅有整、半劳动力八百一十二人。他们一面放牧五万多头牲畜,又一年四季进行草原建设。去年一年和今年上半年,牧民们经过苦干,筑起拦洪坝两道,完成截流工程一处,打井四十三眼,造林一百九十亩,建设牲畜棚圈五十四处、草库联和饲草饲料基地四千多亩,一年半的建设成就,超过了解放以来的二十多年。
有些地方,人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建设了规模宏大的工程。在正镶白旗草原上,筑起了许多漫长的石墙和土墙,有些石墙穿山越梁,蜿蜒起伏,蔚为壮观。在这些“城墙”里面,牧草被封存起来,有的由于得到水利灌溉,长得十分茂盛。原来,这就是当地牧民专门建设的草库联。这个旗的各族人民,为了抗御自然灾害,给牲畜提供更多的饲草,队队建起了封滩育草的草库联,小者几百亩,大者近万亩。全旗共建一百八十多处,面积达二十三万多亩。每处草库联都用土墙或石墙围起来。全旗围墙总长度达到六百二十多华里,其中石墙就有四百五十多华里,远看犹如万里长城出现在这里。这些草库联,成了抗灾保畜的重要基地。
记者来到内蒙古北部边境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旗革委会的所在地在百灵庙),到这个旗的白彦花公社社员家里去作客。在这里,纯朴好客的蒙古族牧民,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他们在言谈中流露出来的自豪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解放前,这是一个贫瘠荒凉的地带。在二千七百多平方公里的草原上,有一半以上的面积缺水,只有耐旱的骆驼偶尔来到这个地方。现在,经过大力建设,草原面貌完全变了。缺水草原得到开发,建起了大批机井、棚圈、住房和其它设施。今年全公社新繁殖的仔畜达到一万一千七百多头,比解放初期增加了两倍多。
在访问时,一个大队的会计告诉我们,他们大队社员劳动日分值,一九七二年比一九六六年增加一倍以上。这个队的一个名叫关其格尼玛的普通贫牧社员,全家五口人两个劳动力,从一九六六年以来,每年平均劳动收入一千多元,除去全家一年的吃穿等花销外,在银行里存款四百多元。而在解放前,他们夫妇俩都是当地王公的奴隶,穷得连吃饭的碗都没有。
商业供销部门的同志介绍说,现在,白彦花公社每个大队都设立了分销店,经营着一千多种商品。全公社每人每年的平均购买力,一九五四年是三十元到四十元,现在已经提高到一百五十元到二百元。
二十四年前,草原上疾病蔓延,许多妇女失去了生育能力,蒙古族人口逐年下降。解放前夕,白彦花公社范围内的蒙古族人口只剩下三百九十五人。解放以来,国家派来医疗队,为边疆少数民族免费治疗,建立了医院,培养了医务人员,牧民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在,这个公社蒙古族人口比解放初期增加了一倍多。
草原上贫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白彦花”——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的丘陵”。但是,这个美好的名称,在过去只是人们的一种向往,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


查看完整版本: [--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促进生产大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丰收 广大牧民怀着喜悦的心情,踊跃向国家交售牲畜和各种畜产品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