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淮河新篇章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2月 -> 淮河新篇章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12-03 00:00

淮河新篇章

第1版()
专栏:

淮河新篇章
历史与现实
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已经二十三年,淮河到底修得怎么样了?记者在淮河流域作了广泛的访问。所到之处,令人十分鼓舞。
淮河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从桐柏山到黄海之滨,从大别山到沂蒙山,流域面积二十六万平方公里,有一亿人口,二亿亩耕地。淮河流域是我国历史上战争最频繁、自然灾害最深重的地方。由于洪水、内涝等自然灾害以及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淮河两岸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是难以想象的。然而,解放后经过短短的二十多年,这里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的粮仓。整个流域的粮食产量到一九七二年已经达到六百二十亿斤,比解放初期增长了三百四十亿斤,其中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的七年中,就增产了粮食一百九十亿斤。
市场对淮河流域的变化作了鲜明的反映。当我们从淮河的上游,曲折往返,行程数千里而到黄海之滨的时候,沿途市场上所看到的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供应都很充分。使人赞叹的是:历史上吃粮、花钱靠国家的地方,现在反过来供应国家粮食、水果和酒类。这里的葡萄酒,摆满了大小商店,而民权县的葡萄酒,更远销到美洲和欧洲的国际市场。
豫东是我国历史上灾区中最严重的灾区。解放战争时期,人们曾用水、旱、蝗、汤描述那里的灾难。其实,除了这四个字,还有风、沙、盐碱,同样是这里的灾害。如今,那黄沙、盐碱覆盖的地方,已变为茂密的林带、良田和果园。从河南兰考到江苏淮阴一千二百多里的古黄河地带,果园和林木连绵不断,气魄之大,景色之美,使人一新耳目,心情振奋。
在济宁地区、淮阴地区,当你在运河大堤上行走的时候,就不能不想起更远的年代来。这条大运河是以它的古和长而闻名于世界的。可是,解放以来,且不说河南、安徽和山东所挖凿的新河,仅仅苏北地区,为治理淮河所开凿的河道就长达三千四百多里,和古运河长度相等,而它的宽度要比古运河宽两倍。看着那新河两岸茂密的树木,那宽阔的新河水面,真想不到这是劳动人民在短短的时间里挖出来的,然而,它是铁的事实!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年里,淮河流域为什么能发生这样大的变化?这里的历史经验作了回答: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巨大威力,是为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千百万人民群众的无比创造力。
淮河,是由桐柏山、伏牛山、大别山和沂蒙山所形成的无数支流而汇集成的。要把淮河治好,必须把这些山区的山水治好。山东莒南县厉家寨的群众就是这样干的。毛主席在一九五七年十月表彰了这个地方。毛主席对厉家寨的报告上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厉家寨的人民,莒南县的人民,以及淮河流域的人民,正是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改造着这多灾贫困的地方。
过去,谁能相信连草都不长的石渣子地能长出好庄稼呢?厉家寨的人们硬是用干劲和智慧改造了那些石渣子地,叫它长出油绿的水稻、黄豆、花生。这个大队一九七二年平均亩产一千一十斤,给国家上交了一百万斤粮食和油料。二十多年来,厉家寨的人们挖山不止,治水不懈,把五千多亩砂石地翻了几遍,并且一锨一镐地把山头削平改成水平梯田。为了控制洪水,党支部书记厉日耐带领群众建水库、闸山沟、筑坝塘、开渠道,迫使竖水横流。他们把荒山河滩绿化起来,综合治理山、水、田、林。为了不使这石碴子随暴雨流失,这里的群众从远处推来七万车粘土掺在石渣里,田埂上栽满了密麻的紫穗槐条子。一九七一年曾降过一小时内一百八十毫米的暴雨,厉家寨的梯田却照样丰收。莒南县委按照厉家寨治山治水的经验,扎扎实实地带领全县人民群众在几年内把所有的山沟用石头闸起来,修了一千零八个坝塘,四个水库,把洪水蓄了起来。在全县范围内整石造地,深翻平整砂石地,建排灌设施,向高标准发展,仅仅在三年里面,就把一个过去没有水浇地的地方,基本上变成全县每人一亩水浇地,使粮食产量在一九七二年超了《纲要》,向国家贡献了五千多万斤粮食,二千八百多万斤花生,成为淮河流域山区建设的一个榜样。
在豫东的平原地带又是另一番景象。过去为黄沙覆盖的地方,现在出现了莽莽的林带。最突出的是鄢陵。鄢陵是黄泛区的一个县,全县有大小二十多条河,过去都为黄沙淤塞。从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指示后,鄢陵县的人民一锹一镐地把大小河流进行疏浚,建了很多沟、塘、闸、坝。在治水的实践中,他们认识到治水不与植树结合,不与整地结合,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他们年年发动群众植树造林,几年之内,林木就长了起来,制住了风沙。近几年全县粮食大增产,民用木材不仅能够自给,从一九七一年开始,每年向外地提供几千立米木材。河南的信阳地区,安徽的阜阳地区,山东的济宁地区和江苏的徐州地区,每年冬春都有一百多万人治山治水,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生产有了迅速增长。
在淮河流域的平原地区,为了解决淮河洪水的出路,增大洪水泄量,开挖了十多条大人工河。在文化大革命中开挖和拓宽的新汴河,已使安徽、河南、江苏的一千五百万亩耕地免除洪涝灾害,并为灌溉打下了基础。这些人工河的挖成,使淮河下游的泄洪能力,由原来的八千秒立方,增加到二万秒立方。
淮河流域的人民,不仅在山区和丘陵地区造湖进行蓄洪灌溉,还把原有的湖泊围堤加高,使湖水加深。在徐州西北角的西堡山区,我们看到一个高大的引水渡槽,名叫向阳渠。这个渠道是铜山县柳泉公社为了灌溉干旱的五万多亩山地而兴建的。这里的人们从一九七○年凿石建立渡槽,到一九七一年就引微山湖的水灌溉,当年就增产二百多万斤粮食。
里下河地区的启示
从淮河上游走到淮河下游,最突出的印象是水越来越多了。淮河流域的水,绝大部分流经这里,再注入长江。这里治水的成就,比任何地方都突出。使人特别信服的是里下河地区。
里下河地区位于里运河、通扬运河、通榆运河和苏北灌溉总渠这四条新的人工河中间,有一千万亩土地。它的西面是邵伯湖、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里下河地区的地面比这几个大湖的湖面要低三米。在东面,它比黄海的海潮要低一二米。当你在江都、宝应运河大堤上行走的时候,西面高处是波涛汹涌的湖面,东面低处是大面积的稻田和棉花、玉米。江苏治淮指挥部的同志要我们再到兴化和建湖看看,说里下河地方是淮河流域最低洼的地方,而兴化、建湖又是里下河地方的锅底洼。在这样的水洼地方他们竟然能把水害变成了水利。只兴化这个锅底洼,去年就向国家提供粮食三亿九千万斤,棉花十二万一千担,自己储备粮一亿五千万斤。兴化过去水害有三:一是大量的外来的洪水,二是海水顶托,三是内涝。治淮以来大量的洪水被西面的里运河大堤挡住了,海水倒灌被海堤和闸坝挡住了。洪水为害的问题解决了,内涝还未根除,人们一年只能种一季庄稼。因此,根治内涝,改一熟为两熟或三熟,成了兴化县增产的关键。为了整治内涝,县委发动群众狠抓了排灌建设,把几千个小圩并成大圩,兴建了六百五十五个排灌站,二百多座圩口闸。这样就基本改善了全县的排灌条件,做到日降雨二百毫米排得出,连续阴雨不受渍,河里有水保灌溉。二熟和三熟面积大大扩大了。过去这个锅底洼很少种小麦,今年全县八十一万亩小麦平均单产三百八十斤。
里下河地区的人民,为了使淮河洪水迅速入海,二十多年来,开挖、疏浚了斗龙港、新洋港、射阳港、黄沙港四条大河,总长八百多里。当这些新的河道挖成的时候,河堤、桥闸、鱼道、公路、灌渠一起完成了,河道两岸的树木成荫了。这些工程的建成,使里下河地区另一个锅底洼建湖县在防洪排涝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保证。一九六五年这里连续降雨二百毫米,一片汪洋,半个月后才把水放出去,现在有两天就放完了。在黄沙港新河入海处,修建了防止海水倒灌的大闸,在闸旁的鱼道里,可看到由黄海进入新河的鱼群。由于建了鱼道,射阳湖的新鱼种显然增多了。
风格与贡献
在淮河流域广大地区访问,使人感受最强烈的是广大人民的这一崇高理想——为国家多作贡献。不管是地县干部或社员都不约而同地说:我们比过去有进步,比其它地方差距很大,对国家的贡献还少。这几句话道出了淮河流域人民的理想和风格。
“敞开大门,让上游的洪水都进来”。这是江苏省对与安徽、山东接壤地方的治淮指挥部门的指示。
“给上游的洪水让出路来,不要让水淹没河南的土地”。这是安徽省给与河南接壤地方的指示。
而河南、山东省委对所属边界地区的治淮部门的指示是,不要把洪涝灾害推给下游,要十分关心兄弟地区的生产。
在治水中,让,这种共产主义风格,该有多么深刻的含义啊!当一九七○年淮河流域少雨的时候,河南的固始县旱情很严重,安徽六安地区的旱情也很严重。可是安徽省却让梅山水库的水先浇河南固始的地,然后再浇六安的地。
一九六九年春天,当新汴河工程进入紧张阶段的时候,上游沱河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春汛,为了保证新汴河的正常施工,河南人民筑坝,宁肯让洪水淹没自己境内的小麦,也不让下游的工程受损失。
山东的郯城和江苏的新沂县,都在沂沭河上,郯城在上游,新沂在下游。过去两边都有边界坝和边界圩,经常为水的问题吵架。文化大革命以来,两县人民批判了修正主义路线,认识到只有团结治水才能达到共保、共益的目的。从此以后,他们在治水中共同研究,共同指挥,几年来两个县互通旱情、水情,共同把七条边界河挖好了。为了使新沂的土地得到灌溉,天旱时上游主动让水,雨大时,新沂主动要郯城的洪水多放下来些。近几年来,郯城边界地区的四个公社增产很大,新沂这边的三个公社增产也很大。而整个新沂县文化大革命前只有十八万亩稳产高产田,去年发展到六十五万亩,粮食产量年年大幅度增长。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是七百多年以前淮河没变成害河以前劳动人民对它的赞美。如今的淮河两岸更加美好。可以预计,不久的将来,人们会把这里建设得更加富庶,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华社记者


查看完整版本: [-- 淮河新篇章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