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贫下中农信任的人 记清原县清原镇信用社主任米玉琴一心为革命的事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2月 -> 贫下中农信任的人 记清原县清原镇信用社主任米玉琴一心为革命的事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12-05 00:00

贫下中农信任的人 记清原县清原镇信用社主任米玉琴一心为革命的事迹

第3版()
专栏:

贫下中农信任的人
记清原县清原镇信用社主任米玉琴一心为革命的事迹
辽宁省清原县清原镇信用社主任、共产党员米玉琴同志,到信用社工作十九年来,不论是风雪交加的严冬,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始终坚持走村串户,积极开展农村信用工作。她所在的信用社,当年是借一间草房,筹集少量股金办起来的,如今,这个信用社的资金由少到多,不断发展。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信用社的同志批判了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路线,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工作越做越好。信用社各项存款和积累已增到三十多万元。十九年来,用信用社的钱,帮助生产队购买了十台拖拉机,打了十七眼电井,买了五千多吨化肥、农药和其他许多车、马、农具。
愿为贫下中农磨破脚板操碎心
一九五四年,根据毛主席关于“组织起来”的伟大号召,党组织派米玉琴到清原镇开展农村信用工作。当时信用社只有两个同志,分管几条沟里沟外的二十个自然屯。米玉琴主动把走三条大沟的担子担在自己的肩膀上。这三条沟,沟里有岔,岔里有沟。开春进沟,得蹚四次冰碴河,夏秋进沟,露水湿过膝盖。她蹚急流,穿荆棘,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每天往返几十里,常年奔波在深山老沟里。米玉琴,这个在旧社会不知熬过多少饥寒交迫之夜的女青年懂得:在万恶的旧社会,爹爹生病没钱治,活活折腾死了,爹死后泪水未干,又饿死了三岁的小弟弟。是党和毛主席救她出苦海,把她这普通穷孩子培养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解放后,广大农民响应毛主席关于组织起来的号召,走社会主义道路,正在迅速改变着农村的面貌。想到这,她浑身充满勇气和力量。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为贫下中农谋幸福,天大的困难踩脚下!
米玉琴把全部心血用在搞好农村信用工作上,她把努力为贫下中农服务看成是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具体行动,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职责。东蔬菜大队第二生产队贫农黄凤宇,一家六口,劳力较弱,收入较少。一个夏天,老黄的大闺女突然病倒了。有人说:贷款给黄凤宇,好比往井里填盐,填不满也取不出来。事儿传到米玉琴耳朵里,她想:“贫下中农有困难,咱信用社一定要管!”她拿起几十元贷款就往黄凤宇家跑。老黄爱人见米玉琴进来,忙站起来说:“米主任,俺们这样的人家你还送贷款来,你不怕俺还不起吗!”米玉琴抚摸着躺在炕上的孩子说:“关心群众生活,是俺的责任呵。”黄凤宇的爱人一把抓住米玉琴的手激动地说:“她米姨,你送来的不是钱,是毛主席对俺贫下中农的一片心意呀!”老黄家孩子病好以后,米玉琴又和生产队干部商量,给黄凤宇安排一个长年活,又帮助她爱人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这样黄凤宇家的生活便一天天好起来了。
有一天,米玉琴听西一队女社员反映贫农卢景生随便花钱的事,她细心向大伙打听。妇女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你能把困难户扶持起来,你能把‘勤俭’刻在俺心坎上,可你要堵住老卢头这漏底的钱匣子,那是真难呐。”社员卢景生,很早失去了老伴,他和儿子两个都是棒劳力,每年有七、八百元的收入,但父子俩不会过日子,有多少钱花多少钱。米玉琴当天两次赶到卢大爷家,动员他把余钱存到信用社里。卢大爷开始还有点不开窍,米玉琴耐心地说:“大爷,富日子要当穷日子过,钱越多越要多想着集体呀!”卢景生想通了,伸手就掏出钱来交给了米玉琴。这以后,米玉琴便成了这爷俩的“管家人”,爷俩办啥事,哪笔钱该花,哪笔钱不该花,经常找米玉琴核计核计。眼下,卢景生已经成了信用社的长期存款户。大伙说:“漏底的钱匣子有了底。”卢大爷也高兴地说,俺这“底儿”是米玉琴给安的!
村里村外大叔大婶,常常在一起叨咕,说这姑娘对咱贫下中农的大小事情件件挂在心上,为咱们吃了不少辛苦啊!米玉琴却想:能为贫下中农做好几件事情,不是辛苦是幸福;为了贫下中农的幸福,咱愿自己多吃苦。
做农业学大寨的“好参谋”
米玉琴常想,咱搞农村信用工作,一定要在发展生产上下苦功、用大力。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村信用工作才能越做越好。那种认为信用社只是“管钱记账,收收放放”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于是,她常要求自己,要千方百计帮助生产队发展生产。她急生产发展之所急,想生产发展之所想。
一九六九年春,这里掀起了一个大办农业的新高潮。九个生产队提出了要求投资二十万元的贷款计划。要大办农业就得花这样大本钱吗?米玉琴连夜来到生产队,了解资金安排情况,和队干部一起学习毛主席有关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勤俭办社的教导。她在这个队帮助干部发动社员大力积肥,用农家肥代替一部分化肥。在那个队,她和大家一同上山割架条,自己动手编筐,解决发展蔬菜生产需要的架条和菜筐。一连十几天,她顶着星星出,披着月亮回,脚上的鞋底磨薄了,手上的茧子更厚了,一个队一个队地走,一笔一笔地落实。终于,只用七万五千元,就办了原来准备用二十万元才能办到的事情。
头几年,西三队发展生产困难较多,是信用社的“老主顾”。米玉琴便到这个队去蹲点。她一边劳动,一边同队干部商量,怎样改变生产队的面貌。有的社员说:“别队菜地平如镜,俺队菜地是‘马鞍型’,天晴两头菜打蔫,下雨当间养蛤蟆。”还有的说:“人家粪肥盖地皮,咱队不少是‘卫生地’。”根据社员的反映,米玉琴和队干部研究后,决定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大积粪肥。米玉琴操起扁担也和社员一起挑土垫地,奋战十多天,平整土地二十多亩。这一年单是专业积肥队就积肥二十多万斤。原来不长菜的地,秋后亩产达到万斤。全队产量翻了一番。
米玉琴平时很少坐在办公室,她总是把心放在生产上,扎根在贫下中农里。群众说,她这个信用社主任,是“农业学大寨”的好参谋。
贫下中农喜欢这样的“好管家”
贫下中农喜欢米玉琴,贫下中农信任米玉琴,还因为米玉琴身上有一股革命正气,凡事出以公心,能坚持党的原则。
有一次,一个干部来到信用社,交给米玉琴一张借条,说是有个单位盖服务大楼,要从信用社借两万元钱。米玉琴放下借条对他说:“同志,你走错地方了,咱信用社的钱,只能用在发展农业生产和安排社员生活上。”
还有一次,她的堂兄托人到信用社说孩子有病,要借点钱。米玉琴想,贷款不能分亲疏,对自己家人,更要坚持原则。她赶到堂兄家了解,进门一看,小孩正在地下玩,根本没病。她很不满意地说:“哥,信用社的钱是贫下中农的,如果是三亲六故就可以随便借,那不成了自个的钱匣子了吗!”
米玉琴对别人是这样,对自己更加严格。
去年秋末,米玉琴家里要买一车取暖煤,她掏兜点钱,少带了五元。信用社一位新同志忙从金库里抽出五元钱塞到她手里说:“你先用着,带来再补上。”米玉琴宁可把煤暂时退了不买,坚决不借这五元钱。她严肃地对那新同志说:“这钱是贫下中农的,咱们管钱人绝不能挪用!”
米玉琴就是这样,处处坚持党的原则,一丝不苟。多少年来,信用社还是借一间小屋办公,坚持不盖办公室。她为记账,几分钱买三个钢笔尖,一个笔尖用一年。她桌上那个墨水瓶,已经打了一个角,用了十七年。她走村串户随手提着的装款兜,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整整用了十五年。
米玉琴的这种作风,在清原镇子上影响很深,许多人管她叫“好管家”。有人问她,“你老是背个钱兜在山沟里转,怎么不挪挪窝呢?”米玉琴回答说:“俺干革命,一不图名利,二不图享受,只求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本报通讯员


查看完整版本: [-- 贫下中农信任的人 记清原县清原镇信用社主任米玉琴一心为革命的事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