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谈谈写信及其他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2月 -> 谈谈写信及其他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闻甫 1973-12-06 00:00

谈谈写信及其他

第2版()
专栏:

谈谈写信及其他
闻甫
子女下乡了,做父母的有些话要讲,就写封信寄去。看来,这似乎是极平常,极细小的事儿。但起的作用说明:看似寻常却紧要。一封信,一件包裹,一次探亲,一次谈话,对在乡下的子女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日积月累,耳濡目染,子女的思想就会起变化。
有不少家长,通过写信等方式,向子女忆革命家史,讲革命传统,鼓励子女认真学习,好好劳动,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指导他们正确地进行阶级斗争,子女进步很快,贫下中农也欢迎。也有那么一些家长,子女下乡了,不考虑他们政治上的进步,也不问农村同志是怎样热情关怀知识青年,总是有无穷的忧虑,生怕孩子冷着、热着、渴着、饿着,甚至担心务农没前途,于是,写信要子女离开农村,拉他们的后腿。有些青年,受了这样的家长的影响,在农村不安心起来,给贫下中农再教育工作,增加了困难。家长写什么样的信,关系到知识青年下乡后,能否扎下根来,能否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革命道路走下去,岂不是大事?
由此可见,父母向子女写信、谈话,等等,不管是自觉不自觉,实际上都在向他们传播某种思想,不是传播无产阶级思想,就是传播地主资产阶级思想,二者必居其一。
如果说那个革命家长,不想自己下乡的孩子健康成长,他会觉得冤枉。而事实上,“想”让孩子健康成长,是一回事;孩子能否按照无产阶级的要求健康成长,又是一回事。
唐人柳宗元,写过一篇文章,叫《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是个很会种树的人,他种的树,成活率高,长得大,结果早。因为他让树根伸展开,把肥施均匀,把土捣细培牢,然后放心地让它生长。而那些不会植树的人,则与此相反,他们使树根弯曲起来,经常换土,施肥忽多忽少;有的人,还早晨去看看,晚上去摸摸,甚至用指甲划破树皮,看看是活了还是干了,摇摇树干,瞧瞧枝叶的疏密。这样子,树没有长好的。
柳宗元这篇文章,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城里的同志,要使自己下乡的子女成长得好,也要象郭橐驼种树那样,不要“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要通过写革命书信等活动,经常向他们灌输无产阶级的政治营养,使他们在农村的泥土中深深扎根,茁壮成长。


查看完整版本: [-- 谈谈写信及其他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