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实写为主虚实结合——学习《杜鹃山》创作手法札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2月 -> 实写为主虚实结合——学习《杜鹃山》创作手法札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成之炜 吴欢 1973-12-06 00:00

实写为主虚实结合——学习《杜鹃山》创作手法札记

第3版()
专栏:

实写为主虚实结合
——学习《杜鹃山》创作手法札记
成之炜 吴欢
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运用实写为主、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柯湘高大丰满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实写,就是用直接描写的方法来塑造英雄形象,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虚写,则是用间接描写的方法,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地描写英雄人物的性格特征。实写和虚写互相依存,互为补充,共同为多侧面立体化地塑造英雄形象而发挥各自的作用。《杜》剧巧妙地把实写和虚写结合起来,一方面把柯湘置于矛盾冲突的尖端,通过她本身的语言行动来实写她的思想和性格;另一方面在剧情规定柯湘不必出场的时候,又通过其他出场人物来虚写柯湘,使她的形象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由于虚实结合恰到好处,不论在柯湘出场或不出场的时候,她始终都处于舞台的中心地位,成了推动和解决矛盾的主导力量。
《杜》剧在处理实写和虚写二者关系的时候,坚持了以实写为主的原则。我们知道,在社会主义的舞台上,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思想性格,主要是通过英雄人物本身的行动和语言显示出来的,其他人物的言行只能起烘托或反衬的作用。因此,实写和虚写这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实写是主要的,虚写是次要的;实写是虚写的基础,虚写是实写的辅助。《杜》剧正确地摆正了实写和虚写的关系,全剧九场戏,柯湘直接出场的就有七场,体现了实写为主的原则。特别是在全剧的重点场次三、五、八场里,《杜》剧把各种矛盾汇集在柯湘面前,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汹涌的浪头,为英雄人物提供了充分的用武之地,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柯湘崇高的精神世界:既有高度的路线觉悟和坚定的党性原则,又满腔热情、循循善诱,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既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又有机警敏锐、玩敌于股掌的巧妙斗争艺术;既是一个运筹帷幄、驾驭风云的优秀指挥员,又是一个风尘仆仆、平易近人的普通劳动者……《杜鹃山》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把艺术的聚光灯集中在柯湘的身上,通过精雕细刻的实写,鲜明地突出了她中流砥柱的高大形象。
强调以实写为主,并不是说虚写就无足轻重。在一部作品中,特别是戏剧作品中,主要英雄人物不能场场都出现,事事都沾边,而只能让他在矛盾冲突和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上场。因此,当主要英雄不在场的时候,就有必要用间接描写的方法,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来烘托主要英雄人物。《杜鹃山》的第六场《铁窗训子》,剧情内容规定了柯湘不必出场。但是,《杜》剧通过精彩的间接描写,却为柯湘形象的塑造添上了有力的一笔。这场戏设计的特点,是和第五场《砥柱中流》密切呼应,紧扣住前场戏所描写的柯湘和雷刚的矛盾冲突而展开的。雷刚所以犯下莽撞下山的错误,主要是两个原因:一,被狭隘的复仇思想遮住了眼光,因而他识不破毒蛇胆引诱他下山的诡计,也听不进柯湘对敌人阴谋的正确分析;二,内奸温其久利用了他狭隘的复仇思想,煽风点火,竭力撺掇,致使他背离了党的指示贸然下山。第六场就抓住这两个问题,“对症下药”地安排了两个层次:先是通过杜妈妈对雷刚进行了正面的教育。杜妈妈对柯湘丈夫牺牲情况的叙述和对柯湘崇高品质的赞美,和第五场中雷刚所表现的狭隘复仇思想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因而使雷刚认识到了“党代表强咽深仇,任劳任怨,肩挑重担,品格崇高”,开始悔恨自己“莽撞下山乱了步调”;接着,又通过毒蛇胆从反面对雷刚进行了教育。毒蛇胆巡视牢房所发出的放长线钓大鱼的恶言毒语,也是和第五场里雷刚不听柯湘对敌人奸计的正确分析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因而使雷刚明白了自己冒险下山确是中了敌人的圈套。这场戏通过一正一反两个情节,从思想到行动,处处用雷刚对自己错误的认识烘托出柯湘的正确,实际上起了深化柯湘的英雄形象的作用。
《杜》剧的创作经验表明,虚写的场次是不能随意设置的。主要英雄人物没有在场的场次,要紧扣住全剧的主线,而不能游离主线;要着眼于烘托主要英雄人物,而不能夺主要英雄人物的戏。第一场《长夜待晓》,安排在柯湘正式出场之前。这场戏首先简练地勾出了一九二八年前后湘赣边界杜鹃山一带的时代环境气氛:豪绅地主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压迫,雷刚等在党领导的秋收暴动的影响下,组织农民自卫军揭竿而起,但他们由于缺少个“带头引路”的,因而三起三落,屡遭失败。这样在情节进展中,自然而然地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雷刚等渴望找到共产党。紧接着,犹如在沉沉黑夜里燃起一道希望的火光,共产党员柯湘被捕入监的消息传到了农军,引出雷刚等“抢一个共产党领路向前”的决心。通过这两个层次,戏一开场就把农民自卫军接受党的领导的必要性这一贯串全剧的主要矛盾突出到舞台中心,而即将出场的柯湘立刻成了引人瞩目的矛盾焦点。这场戏设计的深刻之处,还在于它通过雷刚等三起三落的曲折道路的交代,表现了他们身上所存在的思想局限性,从而暗示出这支农民武装被改造成为无产阶级军队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又通过雷刚等渴望找到共产党领路的描写,暗示出他们终将得到改造的可能性。这样,帷幕一拉开,就正确地规定了全剧主要矛盾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给主要英雄人物柯湘在矛盾发展过程中充分表现其英雄性格提供了广阔的艺术空间。
应该指出,实写和虚写是相对而言的。对于柯湘来说是虚写的地方,对于出场人物来说又是实写。第一场通过雷刚虚写柯湘,但也表现了雷刚对党朴素深厚的感情和热烈的向往之情,这是对他思想的实写。《铁窗训子》一场既虚写了柯湘,又有力地实写了杜妈妈的英雄形象和雷刚思想的转变。在这里,主要英雄人物和其他英雄人物是“水涨船高”,而不是“水落石出”。


查看完整版本: [-- 实写为主虚实结合——学习《杜鹃山》创作手法札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