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上海昆虫研究所科研人员深入农村第一线 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2月 -> 上海昆虫研究所科研人员深入农村第一线 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12-07 00:00

上海昆虫研究所科研人员深入农村第一线 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

第4版()
专栏:

上海昆虫研究所科研人员深入农村第一线
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
新华社上海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六日电 上海昆虫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批林整风运动推动下,深入农村第一线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为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随着批林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上海昆虫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不断提高了为革命搞科研的自觉性。他们采取蹲点、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到上海郊区和其他省、市的农村,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这个研究所的农业害虫抗药性研究小组的科研人员,在深入农村调查的过程中,看到近几年来三化螟对常用农药产生了抗药性,防治效果逐年下降,便积极开展三化螟抗药性的研究。为了尽快摸清三化螟产生抗药性的规律,找到有效的防治办法,他们决心攻克多年来一直没有突破的三化螟人工饲料饲养这一关。科研人员冒着盛夏酷暑,多次奔赴广东、广西等地采集三化螟卵块,不分昼夜地在实验室里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经过反复实践,终于使人工饲料饲养三化螟获得了初步成功。红铃虫是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它的幼虫钻入棉株造成蕾铃脱落。由于红铃虫是钻蛀性害虫,从幼虫孵化到钻入棉株只有一小时左右,因此药物防治往往收效不大。昆虫激素研究小组的科研人员在农村参加劳动时,了解到贫下中农迫切希望能研究出防治红铃虫的新方法,随即开展了防治红铃虫的性引诱剂的研究。经过不断摸索人工合成性引诱剂后,他们又土法上马,从雌红铃虫腹部提取红铃虫性引诱剂(即性信息激素)成功。大田试验证明,从雌红铃虫提取的性引诱剂对雄红铃虫有强烈的引诱作用。由于这种性引诱剂提取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对诱捕雄蛾效果好,很受贫下中农欢迎。
上海昆虫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深入农村的过程中,不仅向贫下中农学习为革命种田的好思想,而且虚心学习贫下中农丰富的实践经验。寄生蜂研究小组的科研人员开始研究以蜂治虫时,遇到了啮小蜂的培养问题。啮小蜂是生长在我国海南岛稻区的一种防治三化螟的有益蜂种。要培养它,必须有一种昆虫作它的中间寄主。据文献记载,只有一种白螟能寄生啮小蜂。但是,贫下中农反映,啮小蜂还可以寄生在褐边螟的卵块内。根据贫下中农提供的线索,他们到海南岛等地调查了近六十种植物上的二十六种不同昆虫的卵,查明褐边螟和白螟都是啮小蜂的中间寄主,丰富了科学研究内容,为今后培养、繁殖啮小蜂,防治三化螟创造了有利条件。去年以来,他们又在上海郊区与当地贫下中农相结合,积极开展用赤眼蜂防治水稻和棉花害虫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带动了上海郊区以蜂治虫的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
上海昆虫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深入实际进行科学研究,深切体会到:要使自己的工作真正为贫下中农服务,必须不断努力改造世界观。今年春天,这个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小组的科研人员到桑毛虫为害比较严重的一些地区去作调查时,亲眼看到广大贫下中农为了保桑养蚕,不怕苦、不怕累的许多动人情景,深感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贫下中农差距很大。于是,他们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学习贫下中农的优秀品质,积极投入桑毛虫的防治工作。经过艰苦努力,他们终于从桑毛虫的尸体中分离出一种多角体病毒,在桑毛虫大量发生的地区进行防治试验效果显著。


查看完整版本: [-- 上海昆虫研究所科研人员深入农村第一线 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