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埃塞俄比亚在发展中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2月 -> 埃塞俄比亚在发展中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 1973-12-08 00:00

埃塞俄比亚在发展中

第6版()
专栏:

埃塞俄比亚在发展中
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
埃塞俄比亚是个富饶而美丽的国家,人们称它为“高原古国”、“非洲水塔”、“咖啡故乡”。今天,埃塞俄比亚政府和人民正在发掘这个国家的潜力,为国家的复兴和发展进行着努力。
丰富的资源 英雄的人民
埃塞俄比亚有一百二十三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资源很多,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境内十二条主要河流,为灌溉发电提供很好的条件。我们从飞机上鸟瞰,只见山脉连绵,树木丛生,河流纵横,沃野千里。
这个国家有着勤劳勇敢、富有才能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埃塞俄比亚灿烂的古代文明。我们曾经踏着埃塞俄比亚著名的“历史之路”,欣赏了拉里贝拉壮观的独石建筑。公元十二世纪,三万人在这里花了三十年的时间,用简陋的工具,把整块巨大的岩石,精雕细刻成为雄伟而有特色的十一座独石教堂。这个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拉里贝拉教堂建筑群,充分体现了埃塞俄比亚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我们在亚的斯亚贝巴瞻仰了抵抗法西斯的烈士纪念碑,参观了海尔·塞拉西一世大学的埃塞俄比亚研究所的博物馆,看到了当年埃塞俄比亚人民抵抗法西斯侵略者所用的刀剑。他们怀着“与其生为敌奴,不如死为埃鬼”的大无畏气概,对法西斯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我们在皇位委员会委员德雷萨的家里,遇到一位反法西斯老英雄,当年他为了打击侵略者,曾只身爬上敌军坦克,炸死坦克内的敌人。正是这样伟大的人民写下了埃塞俄比亚的光荣历史。
勤劳勇敢的人民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埃塞俄比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今天,埃塞俄比亚人民期望用自己的努力来加速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埃政府从一九五七年以来已经推行了三个五年计划,今年是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海尔·塞拉西一世皇帝今年八月指出,埃塞俄比亚要用“发展本国丰富的农业潜力和兴建工业设施与加工本国原料的工厂的方式来缩小工业国和不够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
发掘农业的潜力
埃塞俄比亚百分之九十的人口从事农牧业。发展农业是埃经济建设的重点。现在,埃塞俄比亚政府为发展农业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在主要河流流域进行综合开发;二是推行“一揽子发展计划”,即选择一些地区,有计划地向农场、农户提供贷款、肥料、种籽和改良农具。
埃塞俄比亚境内的十二条大河和它们无数的支流,构成了密布的水网。埃塞俄比亚政府正在逐步勘察这些河流,计划进行全面开发,有些工程已经开始,并且取得了成效。我们所参观的阿瓦什河流域开发工程,在这方面是有代表性的。
阿瓦什河是埃塞俄比亚一条最大的内陆河,全长一千二百公里,它发源于亚的斯亚贝巴南部的丛山峻岭,中途汇集起十四条支流,流经三个省,最后注入东北边境的阿贝湖。自古以来,阿瓦什河河水奔腾不息,白白流掉,大片土地荒无人烟。为了发展农业,埃政府在一九六二年成立了阿瓦什河流域管理局,动员和组织力量,兴建工程,开发土地,改造自然。今天,阿瓦什河流域面貌正在改观。上游已建立水坝和水力发电站数处,并建立了汪基和绍阿甘蔗种植园和制糖厂;中游已开始建立灌溉系统和一些农场牧场;下游也建立了棉花种植园和一些农场。在阿瓦什河流两岸可以灌溉开发的十七万五千公顷的土地上,已有五万二千公顷开垦耕作。这个地区可提供埃全国所需要的食糖,并有部分可供出口,这个地区提供的棉花占埃全国棉花产量的百分之六十四。
当我们到阿瓦什河中游参观的时候,正是棉花收获季节。极目四望,一片棉海,农民们正在采摘新棉。踏进棉田,齐胸高的棉株上挂满了棉桃。阿瓦什河流域棉花产量平均每公顷二十五公担,这里则高达每公顷三十四公担。我们还参观了阿法族人的定居点。据介绍,管理局为了开发阿瓦什河流域,把组织在这里过了几千年游牧生活的阿法族人定居和生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开始时,选一些阿法族牧民到示范农场劳动,由专人教他们农业技术。经过一年的训练后,把他们吸收到定居点,每户分配二公顷半土地,由他们自己独立经营。从一九六七年以来,已有二百一十五个阿法族牧民定居从事农业。
一些有志向的青年在阿瓦什河流域的建设中发挥着作用。在阿瓦什河中游,有一个由三个农学院毕业生艰苦创办的安巴什种植园。他们立志建设农村发展农业。这个种植园现在每年能为国家提供八百吨籽棉。今年十一月二日,创办这个种植园的阿姆德耶苏斯·达夫拉代表种植园受领了海尔·塞拉西一世皇帝的奖金。就在授奖仪式之后举行的招待会上,我们访问了他,他对我们说:“我要为青年人作出榜样,为发展我们国家的民族经济作出贡献。”
“埃塞俄比亚化”的成就
埃塞俄比亚已经建立起一些轻工业,主要在纺织、食品、皮革、建材等方面。埃塞俄比亚政府是采取鼓励外国资本投资的政策的,但也在逐步推行“埃塞俄比亚化”,即由埃塞俄比亚人逐步掌握技术和管理技能取代外籍人员,以及逐步增加埃塞俄比亚资本在同外资合营的企业中的比例。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在实行“埃塞俄比亚化”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一九四六年,埃航在外国援助下建立,当时主要依靠外籍人员经营。今天,埃航已成为很可观的民族企业,管理、驾驶、技术人员主要是埃塞俄比亚人。在埃航的训练中心,一批来自一些亚非国家的青年在那里努力学习,其中有些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有些人正在练习操作。我们在机棚里看到有一架大型的波音七二○B式飞机正在翻修。据埃航总经理告诉我们,这种飞机购买新的每架要一千二百万美元,埃航最近用一百万美元购买了这架旧飞机,再加七十万美元进行修配,就可以照样使用。埃航工作人员自豪地说:“过去我们的飞机到国外去修,既要花许多钱,又要费很长的时间。现在我们能够依靠自己了。”
我们还曾经参观了埃塞俄比亚和荷兰资本合营的汪基和绍阿糖厂。汪基糖厂建成于一九五四年,那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全部是荷兰人。现在,汪基糖厂技术、管理人员中埃塞俄比亚人占百分之七十八,绍阿糖厂达百分之八十二。在迪雷达瓦的埃塞俄比亚棉花公司纺织厂,有四千五百名工人,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纺织厂。过去,这个纺织厂需要的棉花全部靠进口,外国资本占了大多数。今天,由于埃塞俄比亚发展了棉花生产,这个厂需要的棉花已主要靠埃本国供应,而且埃塞俄比亚方面的资本已占这个厂全部资本的一半。
文化教育方面也在取得进展。十二年前建立的海尔·塞拉西一世大学已发展成为非洲撒哈拉以南(南非除外)最大的一所大学。大学校长告诉我们,这所大学现在包括十个学院,四个研究所,有学生六千四百人,另有夜校学生三千五百人。大学创建时,教员中埃塞俄比亚人不超过十人,现在五百多名教员中,埃塞俄比亚人占百分之七十。埃大学规定,学生学习三年后到农村或社会上服务一年,然后再回到学校学习一年毕业。海尔·塞拉西一世大学农学院院长对我们说,这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毛泽东主席最近在会见非洲朋友时说:“祝贺你们非洲都发展起来,你们发展起来对整个世界都有好处。非洲人民总是要起来的。”事实证明,埃塞俄比亚同非洲其他许多国家一样,正在发展起来。
今天,埃塞俄比亚在国际事务中奉行和平中立的不结盟政策,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强权政治,支持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促进非洲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海尔·塞拉西一世皇帝曾谴责苏修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野蛮行径,说“这是很多其他小国过去看到的悲剧的重演。”我们出访之前,就听到了埃皇就中东局势发表的声明,指出以色列必须撤出它侵占的阿拉伯领土,并且宣布埃塞俄比亚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埃塞俄比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得到广泛的赞扬。
埃塞俄比亚的发展和亚非拉其它各国的发展,符合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体现了第三世界的觉醒和壮大。我们中国新闻工作者和中国人民衷心祝愿埃塞俄比亚在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查看完整版本: [-- 埃塞俄比亚在发展中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