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实践是认识真理的源泉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2月 -> 实践是认识真理的源泉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湖南省醴陵县城关大米厂党支部 1973-12-11 00:00

实践是认识真理的源泉

第4版()
专栏:

实践是认识真理的源泉
湖南省醴陵县城关大米厂党支部
我们厂是一个小型粮油加工企业,担负着城区粮食供应和部分外调任务。在大搞综合利用当中,我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经过两年多的反复实践,反复认识,使稻谷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由一九七一年年初的两种增加到现在的二十种。每万斤稻谷副产品的价值由二十五元二角,增加到二百五十三元。近三年来,共为国家增加积累资金十六万多元。
认 识 从 实 践 开 始
稻谷加工的副产品能不能搞综合利用?过去,我们由于认识不足,每年加工一千七百多万斤稻谷的副产品,除了米糠榨油以外,其余都作饲料处理了。在“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中,不少工人提出加工稻谷副产品还有文章可做,应该进一步开展综合利用,为国家多作贡献。也有少数人认为米糠榨了油的下脚,除了做饲料以外,就没有啥用了。这时,我们党支部成员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明确认识到,对于稻谷加工后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加深认识,取得更大的成绩。
于是,我们成立了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参加的“三结合”试验小组,进行调查研究,知道米糠榨油后的糠饼中还含有植酸盐、有机磷、淀粉等多种物质。我们还在一份资料中看到,榨过油的糠饼就是制造医药原料植酸钙的主要原料。这一情况对全厂干部职工启发很大,说明我们对于谷子的认识还十分肤浅,综合利用大有可为。我们在设备少、技术较差的条件下,决心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利用两个旧木桶,几只布袋,从糠饼中提取植酸钙。但是事物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头几次试验都失败了,产品的含磷量和色泽总是达不到要求。这时,有的人产生了畏难情绪。于是我们组织试验组的同志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大家懂得了,人们在变革现实的实践中,经过失败以后,可以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就能变失败为胜利。大家分析了前两次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配方不合理。第一次是由于投石灰水太多,相应地减少了磷的含量;第二次是石灰水太少,使磷质不能很好地中和沉淀而随水流失了,因而达不到标准。吸取了失败的教训,试验组的几个同志使用不同的比例,同时试验,终于提出了合格的植酸钙。实践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逐步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一切真知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不认识的事物,通过实践可以认识。
植酸钙的制成,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稻谷加工副产品一用再用、一物多用的认识。大家根据淀粉可以酿酒的道理,用提炼植酸钙分解出来的糠粉渣,酿出了白酒,又用熬酒的锅底水制成了“七○二”菌肥,酒糟用来做饲料,使综合利用的门路越来越广。
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综合利用的门路初步打开以后,怎样根据我们厂子的具体情况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综合利用产品呢?在这方面,我们从精炼糠油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育。一九七一年,我们从兄弟厂学了一整套把毛糠油精炼成为精糠油的办法。试验结果,炼出来的油,不仅皂脚多,而且烧焦变黑。问题在那里呢?经过分析,原来问题在生产条件上。人家是机器生产,我们用的是旧铁桶、旧铁瓢、木棍等。就拿升温来说,他们用蒸气升温,油在锅里能上下均匀地上升到事先规定的六十度。我们用柴火烧,上面油温不到六十度,锅底的油就烧焦了。在原料质量上,他们用的毛糠油是从各地运去的,存放时间长,酸度高,投碱的比例需要多些;我们是就地取材,用的新鲜毛糠油,酸度较低,投碱的比例相应就要降低。这样一分析,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对具体的事物没有作具体的分析,只知道掌握精炼糠油的一般规律,没有认真研究不同的原料和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的特殊性,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特殊与一般辩证统一的原理。这使我们认识到:别人的经验是在他们具体条件下总结出来的,如果不顾客观条件的差别,盲目照搬,这就是机械唯物论,必然达不到预定的目的。我们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根据不同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吃一堑长一智”。在进行第二次试验的时候,我们就把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根据我们土法精炼糠油的具体情况,反复琢磨,总结出了“升温放碱,盐水沉淀,开水冲洗,冷却过滤,加热去水”等二十个字的工艺流程。这样炼出来的精糠油完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从精炼糠油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不论干什么事情,都不能脱离客观实际,必须对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正确处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因地制宜地确定自己的工作方针,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反复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
为稻谷副产品综合利用开辟了一些门路以后,有少数同志认为综合利用搞得“差不多了”,能利用的东西已经利用了。这种看法对不对呢?毛主席教导说:
“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能停止在一个水平上。要深刻认识一个事物,必须坚持反复实践。过去我们在实践中对综合利用有了一点认识,但是这一点点进展,在不断发展着的客观现实世界面前,在认识真理的长河中,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有了一点成绩就自满自足起来,就必然阻塞认识真理的道路。我们只有随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反复,才能使认识不断深化。从这个认识出发,我们发动群众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不断向综合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去年二月的一天,渌江公社五里牌大队的社员向我们反映,他们把精炼糠油的下脚料作肥料运回去以后,十几担卸空的桶子只在池塘里洗一下,不久,鱼都死了。我们组织大家进行分析。原来在精炼糠油时,投有不少的碱和盐,下脚中含有碱、钠、钙和醇等成分,有的成分含有强烈的毒性,能把鱼毒死。这就说明精糠油的下脚中,还有很多物质可以提取,需要我们去认识。于是,我们决心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后来,在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精炼糠油的下脚中,加进硫酸,通过化学反应,又回收了一些新的产品。我们利用耐高温、耐硫酸的陶瓷缸,代替高质耐热耐酸钢锅,将精糠油的下脚加热,投入适当的硫酸,提出了油酸、脂肪酸、硫酸钠等新产品,并将废水制成了硫酸铵。这些新产品的试验成功,更加鼓舞了大家的信心,进一步掀起了综合利用的群众运动。炼油车间的职工利用精炼糠油的蜡脚,提取出了工业用的糠蜡,并制造成人们日常生活用的肥皂。为了使肥皂硬化,大家开动脑筋,把谷壳烧成灰,掺上碱水,进行煮沸,熬出了水玻璃,既解决了本单位生产肥皂的需要,又可供应市场需要。
实践证明,客观世界的变化是无穷的,综合利用没有顶点。人们只有不断克服思想上停止的论点,不满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才能使自己的认识,由浅入深,由不知转化为知,由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逐步使“自在之物”变“为我之物”。我们决心进一步实践,向稻谷副产品综合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查看完整版本: [-- 实践是认识真理的源泉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