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大步前进又一年 上海钢铁工业战线见闻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2月 -> 大步前进又一年 上海钢铁工业战线见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12-14 00:00

大步前进又一年 上海钢铁工业战线见闻

第1版()
专栏:

大步前进又一年
上海钢铁工业战线见闻
今年,上海钢铁工业又是大踏步前进的一年。
批林整风以来,上海钢铁生产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二年,钢产量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几,实现了高速度。今年一月到十一月的钢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又超过百分之十一,四年连跨了四大步。
我们来到上海一些钢铁厂,不论是近两万人的大厂,还是只有二百多人的小厂,到处呈现出夺钢战斗的动人情景,许多工人、干部畅谈了今年继续大步前进的斗争经历,使我们强烈地感到:批林整风运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路线斗争觉悟。广大工人、干部自觉地捍卫和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上海的钢铁生产不断推向了新的水平。
钢是斗出来的
走进上海许多炼钢车间,经常可以看到“多炼钢、炼好钢,回击林彪一类骗子”的大幅标语。
毛主席在一九五八年视察过的上钢一厂第二转炉车间,今年的钢产量占到上海全市钢产量的七分之一以上。这座车间是上海钢铁工业两条路线激烈斗争的见证。六十年代初期,刘少奇一伙曾经叫嚷要上海的炼钢转炉拆炉停产。这个车间的工人们聚集在毛主席站立过的炉台上,发出了英勇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毛主席视察过的车间坚决不停产!”他们不仅使这座车间的烟囱照样冒烟,炼钢炉整天倾泻出通红的钢水,而且炼出了具有先进水平的电焊条钢。
今年,这个车间工人们愤怒声讨林彪反党集团破坏国民经济的罪行和谬论,革命精神更加焕发。当年见过毛主席的老工人热情地向青年工人讲述车间的战斗历史。青年们组织了突击队,哪里需要人支援,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老工人徐明章经常天没闪亮,就提前来到车间,做好砌炉的准备工作。下班后回到了宿舍,他还时时临窗眺望车间的烟囱,从烟雾中察看炉子的生产情况,发现哪座炉子停了产,就立即赶到厂里,和大家一起抢砌炉子。工人们大干苦干,改造了化铁炉和铸钢工场,使这座车间今年的钢产量突破设计能力一半以上。
上海是一个品种比较齐全的钢铁工业基地。今年,上海钢铁工业发展新品种,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上海异型钢管厂是这方面一个突出的典型。这个厂只有七百多人,今年以来已经试制成功一百五十多项新产品,比去年增长约三倍,其中不少是适合特殊用途的高精尖的产品。这些重要的新产品是怎样拿到手的?厂党总支书记赵熙祥斩钉截铁地说:“是斗出来的!是流了大汗,出了大力气换来的!”
工厂的场地上正在轧制一种极重要的异型钢管,它的生产技术非常复杂,目前只有少数工业发达的国家能够制造。今年,工人们听说这个产品的试制工作曾经受到林彪一伙的破坏,拖延了一些年月,满腔怒火按捺不下,决心要把耽误的时间夺回来。
制造这种钢管,按照常规,需要先盖厂房,再安装轧机,然后才能试制。为了赢得时间,工人们改变这种按部就班的做法,在露天地里先把轧机安装起来,然后支起一个躲风避雨的竹棚,就开始了试制工作。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工夫,便把这项尖端产品拿到手了。
“让思想冲破牢笼”
上海许多钢铁厂都是老厂,不少车间的产量早已超过设计能力,有些甚至翻了一番到几番。一些人不免这样想:路有尽头山有顶。潜力年年挖,到底还有多大的潜力?钢铁工人们以革命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用铁的事实回答了这个问题。今年,有些炼钢车间的增产幅度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许多重要钢材的产量甚至成倍增长。
上钢五厂第十车间的高速工具钢产量,去年比前年翻了一番。今年又比去年翻了一番。他们的情况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高速工具钢炼出后,经过锻压、轧钢,还需要退火,才算成品。这个车间的退火炉能力有限,使今年增产遇到很大的困难。
工人们想造一座退火炉,但远水救不了近火。有人说:为了增产,能不能让退火炉多装一些料?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开始感到很棘手,说:“我们烧了几十年退火炉,从没这样干过。扩大装入量,万一质量出了差,怎么办?”
可是,说这话的老工人马上意识到:没有实践,不能先下结论。他们大胆实验,在炉旁坚守了二十多个小时,细心观察退火的全部过程,取得一千二百个数据,终于获得成功。退火炉的装入量逐渐从原来的五吨,提高到八吨,最后装到十吨。
“这下子确实到顶了。说没有到顶,去瞧一瞧,钢材在退火炉里不是已经装到顶了吗?再要多装,炉子可不是橡皮袋!”又有人私下这么议论说。
工人们重新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他们想,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一个新的认识,只是继续深入认识的起点,而不是认识的终结。现在装入量是不能再扩大了,可不可以另想办法呢?
一天,一位老工人在家烧饭,突然联想到:烧饭,用开水煮比用冷水煮熟得快。钢材为什么不可以预热一下,再送进退火炉,缩短退火时间?
这个老工人讲了自己的想法,大家很开窍,就动手砌了一个土预热炉,使退火时间缩短了两个半到三个小时。以后,他们又想方设法,一点一滴地缩短退火时间,使高速工具钢的产量跃了上去。工人们算了一笔账:装入量从五吨扩大到十吨,退火时间从三十二个小时缩短到十九个小时。现在,一座退火炉可以顶过去三座半炉子用。
“让思想冲破牢笼”!上海钢铁工人喜欢用《国际歌》中的这句歌词,来表达他们思想解放的巨大收获。
锣鼓敲在点子上
上海钢铁工业战线的许多工人、干部今年更加注意在生产领域中抓上层建筑、抓路线、抓思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许多钢铁工人说:我们要关心路线问题,不能只管干,不管线。抓生产的基层干部也说:我们不能只抓生产,不抓路线。
上钢五厂第四车间和上海同类型的侧吹转炉车间相比,长期以来钢产量差了一截,车间干部总觉得“见人也矮三分”。他们急切地想改变面貌,但有一个时期往往就钢抓钢。渣包车坏了,自己抢修;钢水包脱节,自己抢砌;小火车缺人领,自己顶岗位吹哨子。他们日日夜夜,忙忙碌碌,衣服被汗水湿透了,嗓子喊哑了,产量还是落在后头。
后来,车间里采取了“敲锣打鼓鼓干劲”的办法,规定十三项指标,达到一条,就敲锣打鼓报喜。例如规定班产达到多少吨要敲,炉龄达到一百五十炉要敲,十五天不漏包要敲,……车间里有那么多炉子,规定的指标又那么多,每天总能达到一、二项。因此,一时间,车间里锣鼓天天响,红纸贴满墙,但是,一算车间总产量,并没有“敲”上去多少。工人们尖锐地批评说:“敲锣打鼓十三条,条条都要产量高,路线风格全不讲,把我们引向哪里跑?”有的说:“锣鼓可以敲,但没有敲在点子上!”
党的十大胜利闭幕后,车间干部学习十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的:“有不少党委,埋头日常的具体的小事,而不注意大事,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改变,势必走到修正主义道路上去。”这段话引起了他们的深思。过去,车间里砌钢包小组工效低,经常炉子等钢包,就象烧好了饭没碗盛,影响钢产量的提高。学习十大文件后,负责供运的党支部书记来到砌钢包小组蹲点,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发现原来组内有人大讲“山海经”,在说说笑笑中,用资产阶级思想毒害青年,使一些工人精神涣散,纪律松弛。现实的情况使他警觉到:两眼只是盯住钢产量,看不见阶级斗争的新动向,这是多么危险!他和工人们一起深入学习党的基本路线,狠抓了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批判资产阶级世界观,使大家提高了觉悟,小组面貌焕然一新,从此把钢包砌得又快又好。
转炉炼钢是日夜三班连续生产。三个班的交接工作搞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钢的产量。过去,这个车间实行一种“扣钢”制度来保证交接班制度的执行。就是规定上一班的交接工作如果没有做好,就要扣除一定数量的钢算作下一班的产量。例如,少摆一副钢锭模,扣四吨钢,少砌一副平板,扣八吨钢。这样,你扣我,我扣他,他扣你,为了扣多扣少,一些同志还闹过别扭。对此,工人们写了一张大字报责问领导:“到底要扣钢制度,还是要龙江风格?”有些老工人心情沉重地说:“扣钢,扣钢,三扣两扣,觉悟会越扣越低!”
通过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工人和干部一起把原来的扣钢制度冲掉了。大家共同为多炼钢、炼好钢加强协作,三个班出现了“交班交方便,接班接困难”的共产主义风格。就这样,整个车间钢的平均日产量迅速提高了百分之十五以上,高产纪录不断涌现。最近,工人们敲锣打鼓,向厂党委报喜。大家说:现在锣鼓注意敲在点子上,敲得有板有眼,音调两样了!
上钢三厂转炉车间去年把侧吹转炉改建成为纯氧顶吹转炉以后,炉龄从一百多炉提高到二百二十多炉,就再难上去了,影响了钢产量进一步提高。这个厂制造转炉耐火砖的白云石,是青龙山出产的。有些人就怪起石头来了,说什么:“青龙山,青龙山,跨不过二百三!”
果真是石头不行?厂部、转炉车间、耐火材料车间专门组织了炉龄攻关小组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没有就事论事来议论。大家说:青龙山来的白云石,质量比较差,是事实。但是,为什么同样用青龙山石头制的耐火砖,炉龄有高有低?他们又翻出数据,发现过去转炉、耐火材料两个车间密切协作的时候,炉龄就高,协作一放松,炉龄就下降。可见炉龄问题表面上看是石头的问题,实际上是人的问题,是和人与人的关系密切相联系的。
这番分析使大家很受启发。耐火材料车间的制砖工人主动和砌炉、炼钢工人加强了协作,经常到炉前观察炉衬的损耗情况。他们看到补炉时转炉的两侧很难补上,损耗很快,往往影响炉龄,就在耐火砖中挑选出质量最好的,让它们“对号入座”,砌在炉子的两侧。砌炉工人也注意听取炼钢工人的意见,把炉衬砌得严严实实。结果,炉龄不断上升,现在已经达到了三百三十九炉。这对今年车间提高钢产量起了很大的作用。
工人们高兴地说:“青龙山,跨过了三百三。在生产中注意抓思想,讲生产关系,石头也变得有能耐了!”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查看完整版本: [-- 大步前进又一年 上海钢铁工业战线见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