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千里友谊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2月 -> 千里友谊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12-14 00:00

千里友谊行

第5版()
专栏:尼泊尔通讯

千里友谊行
尼泊尔—中国联合公路考察组受尼泊尔政府的委托,在一九七三年六月四日到八月十八日的两个半月的时间里,胜利地完成了连接尼泊尔的两个发展中心——博卡拉和苏尔卡特之间的公路线路的考察工作。
考察组从博卡拉到苏尔卡特,往返勘察,全程步行近一千公里,经过的地方全是高山地区,其中海拔五千英尺以上的山口就有八处,沿途人烟稀少,有的地方连路也没有。加上这次考察工作进行的时间正值雨季,两个半月里,经常遇雨,有时一天几场骤雨。但是,尼中工程技术人员和随行人员怀着“坚决完成考察任务”的心愿,不怕困苦、险阻,亲密合作,团结互助,战胜了各种困难,胜利地完成了考察任务。
考察组跋涉了九个县,所到之处,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接待和支持,处处体现出尼泊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人们把这次考察工作的行程称之为“千里友谊行”。
尼泊尔的西部山区交通不发达。在比兰德拉国王亲自视察了尼泊尔各地以后,尼泊尔政府作出了平衡发展全国经济的规划,在西部山区建筑一条从博卡拉到苏尔卡特的公路是这项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的工程。中国政府应尼泊尔政府的要求,派出公路考察人员同尼泊尔考察人员一起考察了这条公路的线路。考察组来到库斯马县,县政府把刚修好的新办公室安排给考察组住宿,县长亲自关心考察组的生活,问寒问暖。在巴格龙,三个老人给考察组送来鲜花,满怀深情地对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说:“你们辛苦了,我们把尼泊尔最美丽的鲜花献给你们,希望你们在这里多住几天。”在途经代列克、博卡拉、加加可特、苏尔卡特等县的时候,县的负责官员和各方面人士都来欢迎考察组,并协助考察组搜集各种资料。离布尔弟邦不远的一个名叫卡尔巴扎的小市镇,考察组一进镇,就被领到一所学校里休息,并送来了当地出产的、新鲜而又香甜的香蕉、菠萝、梨子和芒果,对考察组表示欢迎和慰问。晚上,在学校操场上奏起了动听的尼泊尔民间音乐,跳起了欢乐的尼泊尔舞蹈,四周的男女老少,都赶来参加在这里举行的第一次尼中人民友好联欢晚会。
在考察中,尼中双方工程技术人员边考察、边商量,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一路上,尼中工程技术人员相互照顾、相互关怀,亲如一家人。七月二十日,是考察组开始从苏尔卡特往返博卡拉的第一天。当晚,考察组到了宿营地,但是搬运中国人员生活用品的运输队却没有赶到,饭吃不上,卧具也没有。尼泊尔朋友们便把自己的食品和被单拿出来,和中国朋友同吃同睡,度过了这难忘的一夜。
六月二十七日,离加加可特县府还有十五公里的地方,考察组一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山坡上滑倒,头部受了伤。消息传到加德满都,第二天尼泊尔政府就派直升飞机带着医生前来探望。当晚,考察组就住在格达科特村小学里。一个月以后,七月二十九日,考察组在归途中再次路过这里过夜,小学生们到山上去拾来一捆捆柴禾,还送来玉米,表示他们对考察组欢迎的心意。
一天,考察组来到沙鲁加德河。这条河宽约一百米,水深齐胸,深处过人。为了保证考察组人员安全渡河,当地熟悉水性的村民把不会游水的逐个护送过河。随行的民工德斯·巴哈杜尔,在这次过河中不怕累、不怕危险,在水里坚持三个多小时,来回不停地扶送考察组过河。在这次过河中,两名游水过河的中国人员,突然被激流冲往下游,在这危急时刻,一位当地老渔民和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年朋友,奋不顾身,跳下水中,终于帮助他们脱离了险境。
考察工作胜利完成了。在考察过程中,尼泊尔人民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情,深刻地留在中国人员的记忆里。中尼友谊的花朵在中尼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培育下必将开得更加繁茂,更加鲜艳!
新华社记者


查看完整版本: [-- 千里友谊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