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种杉如种田 管杉如管棉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2月 -> 种杉如种田 管杉如管棉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中共湖北省广济县委员会 1973-12-15 00:00

种杉如种田 管杉如管棉

第3版()
专栏:

种杉如种田 管杉如管棉
中共湖北省广济县委员会
广济县位于鄂东长江北岸,境内大部分是黄土岗的丘陵地带。解放前,这里林木稀少,用材奇缺。一九六四年以来,全县人民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在被称为栽杉“禁区”的黄土岗上栽杉造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到十年,全县杉木林已发展到十二万亩,有五万亩郁闭成林,每户平均有林一亩一分。
林业的发展,给农、牧业带来了喜人的形势。去年,全县粮食亩产八百七十七斤,连续两年超《纲要》;生猪比一九六五年增长一倍半,每户平均二点七头。
黄土岗上闹革命
广济县林木稀少,基本建设缺木材,群众缺烧柴,农业生产不能保持水土,这些问题都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当时我们想:“大寨贫下中农向山要田,我们就不能向山要树?”县委统一思想后,发动全县人民鼓足干劲,绿化黄土岗,发展杉木林。广大群众纷纷响应,但少数人却说:“黄土岗上能栽杉,除非青石板上能栽花!”
丘陵岗地能不能栽杉?我们到群众中作调查。黄土岗上的石佛寺公社郭道士垸,有一棵解放前栽的杉树有合抱粗;太平公社桃树岭大队,一九五九年在乱石山上栽了二十亩杉树,每年长高两尺,到一九六四年快丈把高了。为了推动全面,县委领导同志亲自到荆竹公社青蒿大队去蹲点,和老农共同总结经验教训,找到了过去栽杉没有成活的原因。以后,改为挖大坑,挖深坑,精心栽植,注意管理。第一年栽杉四十亩,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
各级党组织都在不同地区进行了栽杉试验。马口湖边的阳城公社湖北大队,采取深沟排水,降低水位的办法,使杉树在湖区扎了根。县委运用这些不同地区和不同土质情况的栽杉典型,推动栽杉造林运动在全县范围蓬勃展开。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黄土岗上栽杉造林,要作到栽一片,活一片,必须搞好越冬抽槽整地,把死土变成疏松活土。整一亩地,要用二十到四、五十个工。栽杉造林,这是一场艰巨的斗争。当我们把栽杉造林对支援国家建设、巩固集体经济的深远意义讲清以后,广大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四望公社新庙大队,是个“石头壳”的穷地方。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长年整地造林。作到石槽换肥土,坑坑下基肥,终于在“石头壳”上培植了三百二十亩杉木林。这些杉林都成活了,生长得根深叶茂,青翠挺拔。全县也正是这样,每年一到冬春季节,就发动群众,大规模开展抽槽整地、栽杉造林运动。
在黄土岗上栽杉造林,不仅要“与地斗”,还得“与天斗”。一九六六年夏天,刚栽下去三万亩杉树,就遇上了百日大旱。田地龟裂,树苗发蔫。在县委领导下,全县迅速组织起十万抗旱大军,既抗旱保粮,又抗旱保树,新栽的杉树苗普遍浇了五至七次水。张岭上大队林场,挑一担水上山,往返四里多路,在抗旱期间,平均每人挑水三千多担,走路一万三千多里。广大干部群众豪迈地说:“宁愿流下千滴汗,决不干死一棵苗!”大旱一百天,大干一百天,终于保证了新栽杉树百分之八、九十成活。
力争速生丰产
在栽杉造林的过程中,我们既狠抓了科学种树,也狠抓了科学管树。近两年来,县委向全县人民提出“力争杉树试验林三年成林、七年成材,大面积十年成材”的要求。开始,有人听不进去,说:“在黄土岗上能把杉树栽活就算了不起,想速生丰产难上难!”真是这样吗?李世英大队原有五百亩荒山,是所谓“不毛之地”。由于认真贯彻“八字宪法”,发扬“种杉如种田,管杉如管棉”的精神,不仅保证了栽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全部绿化黄土岗,而且有三百多亩杉林株高五米以上。他们的经验在全县推广,速生丰产运动不断向前发展。按过去老习惯,新栽的杉树,第一年只要求它成活,然后逐年长高一点。近几年情况变了,不少地方当年栽,当年就长高两尺以上,平均每年长高一米五左右,三、四年就可郁闭成林,为七至十年成材打下了基础。
在开展杉树速生丰产运动中,全县搞了“三结合”试验林、样板林八千五百六十亩。在去冬今春整地栽杉运动中,县委领导带头积肥、整地、下肥、栽树,认真种试验林,推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在杉树管理上普遍作到无缺苗,无草荒,无黄瘦,无多头,无渍水,无病虫,促使杉林更好地成长。


查看完整版本: [-- 种杉如种田 管杉如管棉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