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嘉陵江上好风光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2月 -> 嘉陵江上好风光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12-17 00:00

嘉陵江上好风光

第4版()
专栏:

嘉陵江上好风光
以景色秀丽闻名的嘉陵江,经过不断地治理,现在又以内河航运上一条极其重要的河流而受到人们的注意。
长达一千多公里的嘉陵江,犹如枝叶繁茂的一棵大树伸展在四川盆地上。它上与宝成铁路和川陕、川甘公路相连,下接成渝铁路,在西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重庆与万里长江汇合,是四川省的一条重要航道。嘉陵江的运输量,占四川省内河运输总量的四分之一。
今年,嘉陵江两岸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获得大丰收,这使嘉陵江运输繁忙的季节提前了。深秋季节,当金黄色的晚稻正在收割,果园里的广柑、柚子沉甸甸地压弯枝头的时候,江中的船只就已络绎不绝。上行的是一船船的化肥、农业机械、工业建设器材、日用百货,下行的是一船船刚收获的粮食、棉花、水果和土特产品。这些物资,正通过嘉陵江运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解放前,嘉陵江的河道由于根本没有进行过治理,被人们视为航行的险途。船工们象牛马一样,日日夜夜地“脚蹬石头手扒沙,悬岩边上把船拉”。江中礁石林立,险滩密布,触礁碰岩、翻船死人的事经常发生。夏季,江中洪水泛滥,冲击着两岸的大片农田。两岸的人们和江中的船工,常常用“想起从前嘉陵江,滩多水浅行船险,冲毁土地又淹田,沿江人民苦难言”这样的话,来形容当时的嘉陵江。
解放后,四川省交通部门对嘉陵江进行了一系列开发整治工作。特别是一九五八年,嘉陵江下段南充至重庆的沿江人民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意气风发,开展了大规模整治航道的活动,仅两年时间就开辟轮船航道三百二十一公里。但不久,刘少奇一伙刮起了一股“下马风”,广大群众轰轰烈烈的治河活动横遭压制,整治航道的工作改由少数人冷冷清清地进行。按当时的施工速度计算,要打通嘉陵江上段南充到广元四百一十九公里的轮船航线,至少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群众批判了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使嘉陵江的航道整治工作又走上了新的阶段。从一九七○年冬季开始,南充、绵阳两个地区及其沿江各县相继成立了嘉陵江航道整治指挥部,采取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法,动员广大社员利用农闲时间,大打整治航道的“人民战争”。经过两个冬春的奋战,整治险滩一百零六个,筑坝一百八十多条,使水流归槽,航道顺直,水深增加,开辟了南充至昭化嘉陵江上段三百九十四公里的轮船航线。
批林整风运动中,嘉陵江沿岸的广大干部、群众认真总结经验,深入批判林彪一类骗子鼓吹的“英雄创造历史”的反动唯心史观,一九七二年底又打响了攻克“阎王滩”的战斗。
“阎王滩”位于昭化到广元一段江域,弯多滩险,过去也整治过两次。但整治一次,它变化一次,人们都说它“狡猾多端,恶根未尽”,依然阻卡在江心,使船只航行遇到困难。
航道二处的职工特意召开“三结合”的现场会议,认真总结两次整治失败的教训,反复研究滩情,决心对“阎王滩”来个彻底改造。负责水下施工的四工程队二工班的航道工人,自制了一些水下取石的土起重机和人字扒杆、土绞车。开工后,他们带上通气面具,钻进冰冷刺骨的深水急流,用手抠开泥沙,搬起上百斤重的石头装进吊网,取出水面。青年工人梁明友,一次为了把两块被泥沙埋住的巨石搬进吊网,以惊人的毅力,在水下坚持二十一分钟,比规定的水下作业时间超出两倍多。梁明友的手指被石沙磨破,伤口血液冻结,但他仍然坚持工作,直到把巨石取出水来。潜水组的工人们,就是这样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每天每人平均下水五次,顽强地在深水急流里战斗了三十多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段河道的整治工作比计划提前半个枯水期完成了任务,长期为害的“阎王滩”终于被征服了。
几年来,经过全面整治,密布嘉陵江的两百多个险滩低头让路了。航道上水深普遍增加了零点三米到零点五米,全江展现出一派新的面貌。解放前,嘉陵江只在下游的一段航线上有几条破烂的小火轮间断行驶;如今由重庆乘船溯江而上,直到川陕交界的剑门山区,航程七百四十多公里,畅通无阻。随着航道条件的改善,运输的落后状态正在迅速改变,长途运输原来以木船为主,现在已全部改由机动轮船运输,全江机动轮船的数量在文化大革命中就增加了一倍半。一九七二年嘉陵江的运量,比一九六五年增长将近一半,比解放前的最高年运量增加了十多倍。今年又是一个运输高潮年,运量将比去年有大幅度的增长。    新华社记者


查看完整版本: [-- 嘉陵江上好风光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